首页 理论教育 护家守门的祥和家蛇

护家守门的祥和家蛇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烛龙氏族的图腾是赤色的人面蛇身。蛇以口衔猎人及其弓矢,渡海而去。而眼镜蛇中,毒性最大的数舟山眼镜蛇。舟山眼镜蛇有剧毒,为中国十大毒蛇之一。目前已被中国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国十大毒蛇中,唯一以地域命名的只有舟山眼镜蛇,是因为其所分布的所有区域中,唯有舟山眼镜蛇因海岛地域关系,血统最纯粹,品种最正宗。这是越人保护蛇类、奉蛇为图腾的客观遗存。这个传说更是古越民对于家蛇不可侵犯的警示。

根据《山海经》的描绘:我国最早的东海海神禺虢、南海海神不廷胡余、西海海神弇兹、北海海神禺疆,其神形特征中都有“珥两蛇,践两蛇”。此外,《山海经》中还有彊良两口里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师妾手中耍蛇,神于儿身缠两蛇,洞庭怪神头上顶蛇等描写。古代传说中许多赫赫有名的天神还是人与蛇的混合体。伏羲与女娲是人首蛇身,人们把伏羲和女娲氏连在一起说成是人类的始祖。共工是赤发人面蛇身。还有不少神同样是人首蛇身。

伏羲与女娲

《山海经•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教化万民统一华夏黄帝,就出于人面蛇身的轩辕之国。《列子•黄帝》称:“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后来许多部族联盟领袖都是龙蛇的后裔。传说中同属于龙蛇族的还有雷神、烛龙等。《山海经•大荒北经》提及:“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说明烛龙氏族的图腾是赤色的人面蛇身。在远古时代,中华地域普遍信奉蛇图腾。数千年各民族的迁徙和文化的融合,从而使蛇图腾越传越广,许多少数民族,如台湾高山族、海南黎族等仍保留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虫部》释“蛮”字:“南蛮,蛇种”。古越先民信仰蛇图腾,他们“发文身,以像鳞虫”。鳞虫即大蛇

唐朝戴孚的志怪传奇《广异记》中有两篇关于海蛇的载文。一是《骑士》,说是骑士在海上看见两个黑色的东西,头似蛇,像条大船,身长望去看不到头。与船后赶来的三条大蛇,在沙地上盘旋争斗。二是《海州猎人》,说海州猎人曾于东海山中射鹿,见一黑蛇,大如连山,长近十丈,两目成日。自海而上,人见蛇惊惧,于是伏地念佛。蛇以口衔猎人及其弓矢,渡海而去。到了一山岩,又有一大蛇自南来,两蛇相斗。黑蛇向猎人求助,猎人数矢射死大蛇。黑蛇首尾俱碎,乃衔大真珠瑟瑟等数斗,送猎人归来。

晋郭璞《玄中记》载,东海蛇丘中的蛇,人头而蛇身。唐末五代杜光庭纂《录异记》载浙东四明山有居于石缝中的黄领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巴蜀一带的蛮江蛇能泛流至浙江越王城,指的就是眼镜蛇。而眼镜蛇中,毒性最大的数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是中国特有的眼镜蛇,所以也叫中华眼镜蛇,中国俗称吹风蛇,在蛇类体型里属于中等偏大形。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西至广西东北部、贵州、重庆东南部,包括台湾、海南及香港,范围同越族分布几乎一致。舟山眼镜蛇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700m左右的平原、丘陵与山区,见于灌丛、竹林、溪涧或池塘岸边、稻田、路边、城郊,甚至进入花园或住房。白昼与夜晚均见活动。捕食鱼、蛙、蜥蜴、鼠、鸟及鸟蛋、蛇等。也可以这样说,适应越人生存的环境,也一样适应舟山眼镜蛇。每年5月前后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5 6月交配,7  8月产卵。舟山眼镜蛇有剧毒,为中国十大毒蛇之一。目前已被中国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国十大毒蛇中,唯一以地域命名的只有舟山眼镜蛇,是因为其所分布的所有区域中,唯有舟山眼镜蛇因海岛地域关系,血统最纯粹,品种最正宗。

在海岛渔农村老房子中,经常会看到一种黑眉锦蛇隐现于屋檐梁椽之间,那叫“家蛇”,为蛇菩萨,又叫家龙、苍龙、天龙等,民间说法是保平安的,非但不能打死,还要烧纸撒米祈福。1984年6月2日《光明日报》刊登有劳伯勋的《护蛇灭鼠》一文,据称这种黑眉锦蛇食性高时,于短时间内能吞食4或5只老鼠,每条蛇在一年中可灭鼠150只。舟山本岛和岱山、六横、金塘等主要岛屿,历来是舟山地区主要稻作区,为防稻米鼠害,古越先民就把能吞食农作物主要祸害老鼠的蛇视作自己的保护神。这是越人保护蛇类、奉蛇为图腾的客观遗存。

关于家蛇,舟山本岛临城有个传说,翁山脚下有三间茅草屋,屋主姓王,王老太太心怀慈悲,从不杀生。一日,老太太的儿子在床底下发现一条大蛇,欲除之,被老太太阻止,说这是家蛇,能管家不害人。此后老太太瞒着家人,每天拿一只鸡蛋与几颗黑枣放到床底下喂蛇,王家与蛇相安无事待了好几年,王家得到蛇的庇护,日子也是越过越富裕。一次,老太太外出几日,临走嘱咐儿子:要记住每天在床底下放一只鸡蛋和几颗黑枣。儿子追问为什么?老太太说天机不可泄露,照办就是。结果老太太走后,儿子把母亲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三天晚上,王家的厨房发出可怕的响动,儿子起来点灯查看,看到一条大蛇(比前几年看到的还要大)正在吞一只鸭子,他气得操起门边的钉耙狠狠地砸中蛇的七寸要害处,把大蛇打死了,剥了蛇的皮,烤了蛇的肉。老太太回来得知情况,说了一句“王家遭大祸了”,即咽气了。不久,一把无名火烧了三间茅草屋。王家人很后悔,知道是遭到了报复。想重造房子,在挖地基时,发现地基底下有许许多多小蛇,房子没法建。后来在黄杨尖修道的葛仙翁帮助下,小蛇们才化作几缕轻烟散了。

这个传说更是古越民对于家蛇不可侵犯的警示。家蛇这种看上去比较隐蔽且洁净、含蓄、平和和善良的特点,容易让我们与饱经世事阅历的老人的外貌、思想和行动联系起来。“对这种家蛇的敬重和崇拜就是对自己祖先的敬重和崇拜。这种崇拜是对灵魂或者说魂灵的一种具体化,是一种对先人们的追忆和敬畏。”[5]

除了家蛇,舟山群岛有更多关于蛇为岛民守家护院的传说。

大长涂岛东剑社区有个叫杨梅坑的小村落,那儿有个盘山,当地老人传说,盘山是座浮山,在台风天气,涨潮时,盘山会磨动,一天磨两周。盘山下有好几条成仙了的蟒蛇,台风来时,蟒蛇尾巴一甩,就会形成一条堤坝,保护当地百姓。30多年前政府有关部门曾去实地测量时,发现确实有个大蛇洞,老人们甚至说,一个半世纪之前,有人确实看见过盘山蛇洞里的蟒蛇。

这则资料引自岱山县长涂镇的非遗普查成果汇编。故事的讲述者是该镇社会发展办公室主任、1965年出生的傅平安先生。在十二生肖中,傅先生刚好也属蛇。盘山蛇洞到底有无蟒蛇存在或者说是否曾经存在过蟒蛇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的蟒蛇被民间奉为渔村百姓保护神,这显然就是古越民族后裔心中念念不忘的蛇情结所致。

六横岛有六条蟒蛇形成六座山脉的传说。根据村民周欲安先生的讲述,李良云、刘云岳采录整理的版本如下:

古时候,海龙大王派六员将领去巡逻,因偷看龙王公主沐浴,被龙王拔去头角,逐出龙宫,并现出了原形,为六条蟒蛇。六蛇不思悔改,反而在东海上兴风作浪,覆舟楫,溺船民,闹得海边民众不得安生。南海普陀山观音菩萨路过,见此情景,在双屿港畔找到六条巨蛇,柳枝指向,大声斥道:“尔等孽障,前科未了,又犯重罪,本当置之非命,念及天年未尽,尚可教化,要么回归龙宫向龙王认罪伏法;要么留在海边为民效劳,将功赎罪!”六蛇计议一番,一齐跪伏在大士座前,呼喊愿意留在海边赎罪补过,恳请大士宽恕。为表决心,相继纵跳触天,顿化为六道横山,为海边村庄遮风挡浪。

六横人称巨蟒为“横”,这方言口语至今还保留在部分老人的语汇里,“六横六横”六条蟒蛇之化身,于是就成了六横岛名称的来历。这也可以跟六横岛地形状貌相印证,从西北向东南确实有六道逶迤似蛇横列的山脉。

又据六横双塘老人虞金桂讲述,六“横”经观音菩萨教化,决定弃恶从善,跌落在舟山群岛南部一个大岛的边沿海域里,变成了六座岩礁,为该岛遮风挡浪。这六座岩礁是:龙山响水礁、石柱头黄礁、平峧外帽礁、台门海闸门、长涂丫鹊礁、苍洞四礁洋。因为这六座岩礁,是六条“横”的化身,并环绕全岛,故得名为“六横岛”。

不管是六条蟒蛇化为六横岛上的六座山脉,还是六横岛四周海域上的六座礁石,最后的结局都是蟒蛇弃恶从善,护岛安民。

舟山群岛遍地可寻找蛇的痕迹。叫蛇山的小山丘在舟山不止一座。临城街道有里蛇山、外蛇山的民间故事,还有关于大蛇报恩接恩公全家去龙宫的故事。衢山岛和鼠浪湖岛之间的蛇移门;金塘岛附近还有大、小黄蟒蛇岛,金塘司马第有关徐姓放牛娃大蛇中获夜明珠的传奇;大洋山岛附近有一个虎啸蛇岛、蛇舌礁和蛇蛋礁,绿华岛附近有大蟒山、小蟒山;秀山岛有蛇水坑、蛇山坑;干石览镇有惊蛇山,有格巴(蛤蟆)山与黄蛇冲的传说,西码头有蛇蛋暗礁、蛇舌头礁;盘峙岛有大蛇岙、小蛇岙和蛇舌头自然村落;普陀展茅有蛇家咀,佛渡岛有上扑蛇、下扑蛇自然村和扑蛇嘴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