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对于环境质量一词存在着许多解释和定义,包括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环境质量是客观存在的,通过人们的描述即带来了主观因素。这就是要用环境质量标准即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或其他需要,而对环境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容许含量所作的标准与规定。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体现了国家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政策。
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对于环境质量一词存在着许多解释和定义,包括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定义不科学、不准确,认为这是把主体对客体的直觉和评论定义为客体的质量,而忽视了环境质量的客观性。他们提出:“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1]由此看来,环境质量这个概念,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环境质量是客观存在的,通过人们的描述即带来了主观因素。问题是怎样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更加接近并趋于一致,这就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
目前,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而保护环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反映出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来判定环境质量的好坏呢?这就是要用环境质量标准即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或其他需要,而对环境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容许含量所作的标准与规定。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体现了国家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政策。它主要包括水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生物质量标准、大气质量标准,当然每一大类又可按所控制对象不同分成若干小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要保护好这个根本,应从制定好环境质量标准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