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旨与方案

宗旨与方案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讨论课的设计,正是受到中央所倡导的这种“亮剑”精神的启发,在课堂上与西方的各种所谓“普世价值”展开正面交锋,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融入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中,故名之为“亮剑式”讨论。各种“普世价值论”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讨论主要由报告组和评论组引领,主讲教师适时地予以澄清和引导,并鼓励和吸引其他同学积极参与。

讨论课宗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并做到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在事关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本讨论课的设计,正是受到中央所倡导的这种“亮剑”精神的启发,在课堂上与西方的各种所谓“普世价值”展开正面交锋,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融入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中,故名之为“亮剑式”讨论。

马克思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分析和批判,直到今天仍然发人深省。以世界史的眼光来看,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义非凡。然而,由于西方意识形态宣传历来强势,中国道路的理念与意义并未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认可。这种状况在大学生群体中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开放,对电子设备和新媒体的接受度高,故对外来信息的接触面广,接受量大,所以大学生事实上是西方“普世价值”宣传的主要对象。各种“普世价值论”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如,用“普世价值”镶了金边的所谓“自由”“个性”等西化概念,既不鼓励大学生向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也不支持他们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栋梁之材,以至于许多青年要么在不断地“批判”和抱怨中成为自身低级欲望的奴隶,要么在就业和市场的催逼之下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些知识青年所应有的家国情怀正日渐式微。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很难在与“普世价值”的竞争中,真正占据这些青年的内心世界。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讲授模式,切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是摆在我们思政课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本讨论课的设计正是着眼于此。

从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批判出发,从对当代青年学生影响最大的所谓“自由”“个性”等西方现代价值观的批判出发,可能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相对比较合适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正面回应当代青年学生的核心关切和主要诉求,用理论智慧和铁的事实帮助他们认清“普世价值论”的虚妄和荒谬,才能把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正面的意识形态宣传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赢得青年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支持。

讨论课方案:

课程在全部16个教学周当中,设计了10次讨论课。前四次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设讨论环节。如此,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视角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们留出充分的时间为讨论课做准备。最后两次课不设讨论环节,作为主讲教师的总结和答疑时间。

10次讨论课分设10个不同的主题(参附录)。主题的选择上,主要参照普世价值论的一些主要观点,或者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的、亟待澄清的基本问题,比如自由、个性、民主、市场经济等。在每个主题下面,会重点讨论当前颇具争议的一些问题,比如“普世主义”的自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自由,西方现代思想所推崇的个性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个性,西方式的民主概念是怎么来的,几千年来经历了哪些变化,按照西方的民主传统,当代西方国家到底是不是“民主制”,纯粹的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等等。

由于公共课一般学生数量众多,为保证讨论的深度和效率,讨论课分组进行,主题发言和评论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根据学生和讨论主题的数量,设定分组条件(如分多少个组,每组最多或最少多少个人等)。每一个小组选定一个报告主题和评论主题。对于报告主题,须精读指定材料,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做主题演讲。对于评论主题,须事先阅读相应的参考文本,在课堂上对做主题演讲的小组之表现,如对参考文本的理解、观点的表述、立场的选择、论证的严密性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评价。课堂报告、课堂评论和期中作业构成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

讨论主要由报告组和评论组引领,主讲教师适时地予以澄清和引导,并鼓励和吸引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安排讨论环节的10次课程,讨论环节设定在教师讲授之前。每次课程3个课时,讨论环节作为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之上做出评析和引申,如此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课堂讲授的内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师生互动也更加容易和自然,课堂气氛也就不是问题了。

本课程在讨论课的设计上,特别引入了参考书目环节,为每一个讨论主题都指定了一种或几种主题鲜明、立场中正、论证充分、难度适当的参考文本,让学生事先阅读思考。为了保证“准备”确有实效,课程大纲还特别申明,期中作业须提交一篇对指定参考书目的阅读报告。如此各环节相互辅助,使得整个课程设计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讨论课如果组织得不好,容易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闲聊”时间。要么论点浮于表面,超不出大众媒体的水平,不同意见之间难有实质性的交锋,要么学生因个人经历和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固执己见,对于彼此观点中的是非对错,没有能力作出深入地分析和扎实地论证。此时,即便主讲教师作出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往往也不容易起到必要的效果,因为学生阅读量有限,事先没有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