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和实施阶段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和实施阶段创新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讨论的组织和实施是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小组讨论环节、班级讨论环节和教师点评环节,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布鲁菲建议,小组讨论的理想人数是5人,人数太多就不能广泛充分地进行讨论,人数太少则会导致讨论效率和水平降低。这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中心环节。

课堂讨论的组织和实施是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小组讨论环节、班级讨论环节和教师点评环节,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小组讨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采取了大班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班人数多,专业经常很杂。受时间的限制,每次全班课堂讨论中能够发言的人次比较有限,而且受专业的影响,发言的水平也可能参差不齐,因而,直接进行大班讨论,会有很多弊端。在这种讨论中,“由于许多人过于自信和富有进取心而滔滔不绝,大规模的整组讨论可能会限制某些学生的参与”。并且,“整组讨论有可能使交流不够广泛,难以管理而放任自流。即使整个小组组织良好,讨论还是有可能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使得整个讨论显得冗长乏味,学生只是极不情愿对那些不言自明的问题发表见解”。因而,一方面,为了改变这些弊端,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在讨论准备阶段个人分析的局限,增强讨论信心,为全班讨论作模拟和准备,有必要基于个人充分准备,在全班讨论之前,采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因此,美国学者布鲁菲(Bruffee)认为,“即使一开始大组的讨论有良好的开端,为了使讨论持续下去,最后也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而进行小组讨论又涉及如下两个问题:如何分组?(每组人数是多少?由谁来分?)讨论如何进行?(是在课堂还是课外进行?)

首先,如何分组。关于小组的人数,面对一个两难。布鲁菲建议,小组讨论的理想人数是5人,人数太多就不能广泛充分地进行讨论,人数太少则会导致讨论效率和水平降低。但是当前,每个教学班的人数较多,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今后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应控制在100人以内。鉴于这一现状,教师可以结合每个教学班的总体人数,适当增加每个小组的人数,但一般来说,每个小组应控制在10人以内,否则,讨论效果会受影响。关于分组方式,可以采取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配。由于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教师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

其次,如何展开讨论。在时间安排上,小组讨论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不管讨论如何进行,每个小组都必须选出或指定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讨论的全过程。(1)帮助教师督促各小组成员在讨论前围绕讨论主题查找资料,撰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2)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围绕主题积极发言;(3)总结提炼小组成员的观点,整理出小组参与班级讨论的发言报告。而且,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展开小组讨论,教师都要及时掌握讨论动态,并加以引导。

第三,讨论内容如何选择。教师首先应该提出小组大概的讨论方向,要求学生在此阶段:分析讨论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初步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指出可能会用到哪些政治理论,以及阐述对现实可能的启示,等等。教师应在全班讨论前收集学生个人分析提纲及小组讨论记录,这样,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讨论主题的观点和看法,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这也起到检查、督促作用。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要重视小组讨论,因为它并不是个人准备过程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通过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相互分工协作,集中集体智慧,分享他人成果,以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要以小组讨论为基础展开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仅仅是全班讨论的一个前提环节,不能以小组讨论来代替大班讨论。

(二)班级讨论

这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与传统理论讲授法相比,在讨论式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解惑和裁判者转换为一个参与、组织、协助和引导者,学生必须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一个自主参与者,师生双方都要努力实现和完成这一角色转换,而班级讨论又是实现师生角色转换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表现。

在班级讨论中,首先由各小组代表简要介绍本小组的主要观点、讨论方法等情况,在此环节,为使讨论更加直观、易懂,教师可以鼓励各小组提前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演示稿。之后,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质疑和提问,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辩论,在此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在班级讨论中,教师应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引导和调控。第一,引导开局。良好的开局引导,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教师首先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前期准备工作,简单介绍各小组讨论的基本情况,然后简要阐述讨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最后指定学生代表发言或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引发讨论。当然,教师的开场白应坚持适度原则,既不能过于冗长,也不能过于简单。第二,维护秩序。讨论可能出现过热、过冷或混乱局面,教师应冷静应对。过热是指讨论场面混乱,有人在大声发言时,其他学生却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者同学间因观点相左而导致情绪激动甚至激烈争吵,当此苗头出现时,教师要委婉地予以制止。过冷是指讨论中也可能会出现学生缄默不语,讨论出现冷场、陷入僵局的情况。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学生在座位上局促不安地不断变换自己的姿势,眼睛里充满不满和困惑”,这时,教师应采取措施设法消除学生参与讨论的思想顾虑,激发学生的勇气,打破课堂沉默,促使学生继续思考和讨论。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出现怯场是很正常的,并可以向学生保证,每个人发表的关于讨论主题的任何观点都不会被驳回,教师还可以指出,是否发言也是衡量学生平时表现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示讨论主题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以启发学生进一步讨论。此外,在讨论时,还可能出现少数学生垄断讨论的情况,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发言时间太长,实际上也就排斥了其他人的参与,一些学生就会把自己当作旁观者,他们讨论的激情、兴趣和参与度就会随之减少,这样,就不利于思想的交锋和创造性观点的产生,从而会大大影响讨论的实际效果。这时,教师应适当平衡发言机会,可以设定发言时间,以训练学生掌握发言节奏的能力。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则要予以鼓励,甚至指定其发言。第三,调控主题。讨论也会经常出现背离主题或仅停留在表面的情况,这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回归主题,深化讨论,以提高讨论效率。在引导时,要注意措辞技巧,委婉提出。对于偏离主题太远的讨论,教师可以使用如下话语,例如“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但是跟我们讨论的主题结合得不是很紧密”,“我想我们应该回到讨论的主题上来”等等,及时扭转讨论方向;对于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讨论,教师可以使用“对于这个话题,我们应如何进一步深入呢?”“接下来,我们谈论的话题应该是……”等话语,当讨论出现学生因观点相左而争论不休的情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分歧焦点,继续深化讨论。在引导时,采取提问的方式常常比较有效。总之,在班级讨论环节,教师应努力发挥其主导和调控作用,创造既尖锐激烈又真诚理性的讨论氛围。

(三)教师点评

这是讨论式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点评分析,不仅能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深化理论认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课堂讨论进行恰当的总结和点评。一方面,既要总结讨论内容和讨论结果,归纳基本观点,也要总结讨论方法,以便以后改进和借鉴。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对于富有创新的正确观点、清晰的逻辑思路和精炼的语言表达,要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对于学生在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准备、讨论的组织、讨论的过程和讨论的表达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和不足,也要予以明确指出。尤其是对于学生各种错误的、片面的观点,教师要仔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或者一些社会敏感的问题,教师要予以重点分析点评;教师甚至还需明确表达自己对于讨论主题的看法,将学生的思想引到正轨上来。当然,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鼓励为主,在指出缺点和错误时,也要平等友好、委婉平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保护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