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城市,市民向往的理想城市

生态城市,市民向往的理想城市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也明确指出,要突出生态优先的发展底线,遏制城市无序蔓延,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城镇体系的完善、PM2.5防控、市域农村秸秆焚烧的控制、湿地与水体生物入侵等仍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综合上述,建设生态型城市是特大型城市上海的战略选择。

生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将生态城市列为城市发展的优先内容。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也明确指出,要突出生态优先的发展底线,遏制城市无序蔓延,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是从国际社会大环境背景、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出发,也是我国严峻的环境和资源挑战下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我国70%以上的河流与湖泊已遭到污染,70%的能源需求依赖煤炭。依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因污染而早亡。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为53.7%,但近60%的城市人口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不佳,污染水平是美国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5倍。

就上海市的情况而言,生态是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上海土地面积6 340.5平方公里,位于1~3级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1 000平方公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非常脆弱。上海人口众多,城镇化用地已超总用地的50%,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灰霾、PM10、PM2.5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全市617.9公里长的河道中,Ⅴ类和劣Ⅴ类水河长共占70%,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上海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空间不断压缩和减少,上海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12.58%。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城镇体系的完善、PM2.5防控、市域农村秸秆焚烧的控制、湿地与水体生物入侵等仍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上海发展模式仍然是“高碳发展”,人均碳排放量高达11.89吨/年,而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千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只有上海的30%~50%。

新一轮总体规划“我的2040”愿景调查中,城市发展目标选项中“环境友好、低碳出行的城市”超越其他经济文化类选项,位居第一。与此相关的调查结果还有“上海最需要改善的问题”,第一名为“大气和水等城市环境”。综合上述,建设生态型城市是特大型城市上海的战略选择。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时俱进

生态城市的概念随着大家对于人类环境的认识而不断充实。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考核指标不断优化和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推广实行生态示范区,1997年开始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7年颁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包含城市生态环境7项指标、城市生活环境5项指标与城市基础设施7项指标,生态城市内容得到丰富。2008年颁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对生态城市的指标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相关要求,如提出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等。2013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则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概念,增加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随着全世界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国际性的生态评价指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等,增加了对能源利用效率、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如可再生能源比例应达到20%以上,降低碳排放量应达到20%以上。可见生态城市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充实。

怎样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包含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空间优化、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能力保障等多方面内容。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借鉴哥本哈根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生态城市通过发展与环保相关的技术产业,如污水净化技术、节能技术、产品生产中的清洁技术等,构建合理高效的产品生产、回收、处置与再利用系统,实现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通过环保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产业发展将更加绿色环保,生活环境将更加健康安全。

二是构建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构建绿色城市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例如发展绿色交通,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建设快捷、便利、舒适的公交系统,让更多的居民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更好的保护城市环境。在市政设施建设中,加强污水处理建设,加大净化水体的力度。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 —2017)》,涉及能源、交通等六个领域污染防治,其中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采用清洁能源、强化污染治理等。

三是高效集约的城市空间。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复合利用,实现对城市发展空间的合理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应对城市现有的建设用地充分利用,而不是一味的扩张。如将城市中废弃的工业建筑重新改造利用;加强对现有社区的治理、更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紧凑城市布局,高效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可以减少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绿化空间,还在很大程度上倒逼土地利用效率低、产出效益低的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集约利用城市空间是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上海建设生态城市,中近期以增绿和治水为目标,从中心城到郊区建设完善以绿环、绿廊、片林公园为骨干框架的市域绿化系统和水环境生态保育系统。目前正积极推进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并采用综合整治、节能减排和生态修复等措施,使上海天更蓝、水更绿、地更净,成为令人向往、宜居、宜业、乐活的城市。

■ 生态城市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建立新的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来保障社会、经济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这样的城市中,大气、水、生态等环境资源得到最大化的高效利用。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水等必需品的消耗,尽可能地降低废热、废水、二氧化碳、烟尘的排放。

生态城市的建设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包含优美的城市环境、高素质的城市文明、高端化的城市产业结构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内容。

[名词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