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越大知名度越高

企业越大知名度越高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在美国著名杂志《幸福》中所列全美最有影响力的1000家大企业中进入前200名。当然,将公司交给儿子王列接管是导致王安电脑公司破产的一个直接原因,然而,危机意识的丧失却是导致王安电脑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可是,这次“非典”危机对那些没有危机准备的企业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抗击风险能力强的企业,都是具有高度的危机管理意识,能提前作好准备的企业。

把青蛙放在开水中,青蛙会迅速跳出来,但是把它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就会感觉很舒服,直到最后烫死在里面,它也不会主动跳出来。

“未雨绸缪”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成语,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人类天生有一种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会去改变现行的各种还过得去的做法,当这种做法还能够让人得到很大的满足时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个管理者、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长期处于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就会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机真正到来时,一切都来不及了。“青蛙法则”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成功之后的衰败

1992年8月18日,一则美联社新闻轰动了全世界:久负盛名的王安电脑公司在那天正式向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曾经如日中天的王安电脑王国走向了终结。

1955年,王安的第一个发明“磁性脉冲控制仪”技术专利被IBM公司买断,王安也因此获得了50万美元的启用资金。凭借这笔资金,王安创立了自己的电脑公司。

由于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并无竞争优势,王安一开始自然也遇到了挫折。不过,这并未动摇他的信心,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1964年王安电脑公司首次突破百万美元大关,之后一直很顺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在美国著名杂志《幸福》中所列全美最有影响力的1000家大企业中进入前200名。

如此一个强大的公司在以后的几十年内竟迅速走向了灭亡。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在成功和辉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结果,机遇反而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20世纪60年代末,一份调查报告引起王安极大关注。该报告称,一般工厂平均每个工人都有价值上万美元的机器和工具帮助其提高效率,而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一台几百美元的打字机。因此,计算机进入办公室前景看好,于是王安很快决定开发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安在决策上出现战略性失误:继续采取封闭式技术路线来发展文字处理系统,而无视已受到用户普遍关注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尤其是没有及时解决与已成为主流机的IBM个人电脑的兼容问题。这是王安公司逐渐失去用户的根本原因。

王安电脑公司的没落被很多企业管理的研究者当作是一个家族式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当然,将公司交给儿子王列接管是导致王安电脑公司破产的一个直接原因,然而,危机意识的丧失却是导致王安电脑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当王安博士所推出的新产品接连取得成功时,身为公司掌舵人的他就自满和骄傲起来,丧失了危机感和创新意识,失去了对市场的敏锐反应力,这些都将王安电脑公司推向失败的深渊。

企业越大,知名度越高,不少员工头脑中就会产生“名门意识”。有人为在知名企业工作感到自豪,还有人会把企业看作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也有人认为保持现状就行,不用再拼搏。一旦这些思想泛滥,那么企业的倒闭就指日可待了。

有人将企业的发展比作一个生命周期,即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像人一样出现青年、壮年、老年等生命周期现象。在每一个阶段,企业都会面临生老病死的考验,企业要保持长青的生命力,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唯一能做的就是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危机来临前,就作好准备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将很多企业推上了考场,仓促应试。对此,惊慌失措者有之,无计可施者有之,反应迟钝者有之。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摩托罗拉公司面对“非典”的威胁则应对较为自如。其原因在于,摩托罗拉公司早就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多年海外实践经验,建立起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危机管理已成为它们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危机管理一直是摩托罗拉公司的重头戏。摩托罗拉在全球各个分公司都设有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各部门都有人员参加;每年摩托罗拉公司都会组织一次针对各种危机的演练,研究当危机来临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长期以来对危机管理的重视,使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得以顺利度过“非典”时期,整个公司的业务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可是,这次“非典”危机对那些没有危机准备的企业来说,打击是巨大的。生产停顿、业务萎缩,其中不乏一部分实力薄弱的企业倒闭破产。而提前准备好危机管理计划的摩托罗拉公司却在生产和业务上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抗击风险能力强的企业,都是具有高度的危机管理意识,能提前作好准备的企业。

危机无处不在,唯有准备才能够让企业渡过难关,赢得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