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与技术管理

技术与技术管理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通常是指科学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技术是可以传授的,人们可以通过“教与学”来实现技术转移。人们开始把以大机器为代表的、以物质手段为体现的技术看作是技术的主要标志。在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技术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形成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即技术是一种包含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的系统。

子任务一 技术与技术管理

一、技术

(一)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1.技术的概念

技术的概念是伴随着人类历史而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它包含着不同的内容,技术史与人类史一样源远流长。一般来说,技术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各种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能、技巧。广义上讲,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社会总体技术力量,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实体工具装备,也就是整个社会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和技术资料。

在社会科学中,技术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人们用以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科学知识。在经济学中,技术通常是指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在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通常是指科学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国际工业产权组织对技术的定义为: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是一种设计、安排、维修和管理的专门技能。目前国际上对技术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 IPO)在1977年出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贸易手册》一书中对技术作了如下的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使用一种工艺方法或提供一种服务的系统知识,这种知识可以体现为一项发明、一项外观设计、一项使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也可体现一专家为设计、安装、建设或维修一个工程,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企业,或为其他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方面。”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给技术所下的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定义。国际上技术包含了社会、政治、历史及经济因素等诸多改变社会的一系列组成元素。技术涵盖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是生产劳动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

2.技术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技术从其诞生起就具有目的性。技术的目的性贯穿于整个技术活动的过程之中。

(2)社会性。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社会协作,得到社会支持,并受到社会多种条件的制约。诸多的社会因素直接影响技术的成败和发展进程。

(3)多元性。是指技术即可表现为有形的工具装备、机器设备、实体物质等硬件;也可表现为无形的工艺、方法、规则等知识软件;还可以表现为虽不是实体物质而却又有物质载体的信息资料、设计图纸等。在作为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的现代技术中,技能已逐步失去原有的地位和作用,而只是技术的一个要素。

(4)复杂性。指大多现今的工具都有很难以了解的特性(即需要一连串对制造或使用的事先训练)。一些使用方法相对简单,却较难去理解其来源和制造方法,如餐刀、棒球、深加工食品等。另外也有很难使用且很难理解的,如拖拉机、电视、电脑等。

(5)依赖性。指现今工具多依赖着其他的现代工具,而其他的现代工具也有依赖着另外的其他现代工具的情况,不论是在制造还是使用方面。例如,车子便有个巨大且复杂的制造及维护工业支撑着,而使用也需要有复杂的公路、街道、高速公路、加油站、保养厂和废弃物收集等设备。

(6)多样性。指相同工具的不同类型和变异。想象今日所存在的众多汤匙和剪刀。即使是更复杂的工具也通常有许多形状和样式,如建筑起重机或车子。

(7)规模性。指现代技术的普及。简单的说,技术似乎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它支配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另外,规模亦指许多现代技术计划的范围,如手机网络、互联网、飞行航行、通信卫星及其对地球上人们的影响。

(8)无形性。技术知识,对于有形产品而言,是非物质的、无形的。有时技术也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由于技术的无形性特点,它无法像有形物质那样以数量、重量、面积、体积等来计量,技术的价值只能根据技术的用途,使用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产量、质量及生产的经济效益等指标来评估。

(9)系统性。技术是人们发明创造、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一整套知识和经验。它包括从设计构思到具体实施的全部内容,包括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技术还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形式不同。

(10)可实施性。单纯的理论,如科学原理、公式、定理等都不是技术。技术必须能够实施,即能够制造某种产品,使用某种方法或提供某种服务,而且某些技术的事实还被实践证明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

(11)可传授性。技术是可以传授的,人们可以通过“教与学”来实现技术转移。凡因人的特殊技能和条件而获得的无法传授的专门技艺都不是技术。

(12)商业性。除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共有技术以外,技术是一种私有财产,可以作为“商品”在技术市场上进行交易。在合同规定的条件下,技术拥有者可以通过转让、许可、提供服务获得报酬。

(二)技术的发展与演化

1.技术的历史发展

技术的发展和演化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两千多年的技术发展史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以经验为基础到以科学为基础、由分析到综合的历史过程。

在远古时代,技术直接体现为人类使用的简单工具。比如:砍伐树木用的石斧、剥兽皮用的石刀、捕鱼的叉子等。在古代,技术扩展为技艺、技巧、技能的总称。文字的发明和传播,使人类很容易记载有关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经验、技能以及技巧,并通过文字加速了这些技能、技巧和经验的传播和扩散。古代印刷术、古建筑方法、传统丝绸织造工艺等,都可以称为技术。

在近代,技术则进一步演化成为大型机器、装置以及工具的代名词。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蒸汽机、印刷机、纺织机等相继问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对技术的认识。在工业革命时代,技能和技巧的作用相对减弱,而大型机器和工具的作用则不断加强。人们开始把以大机器为代表的、以物质手段为体现的技术看作是技术的主要标志。

在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技术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形成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即技术是一种包含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的系统。

2.技术演变与发展的未来趋势

(1)技术发展演变的动力来自多个方面。技术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技术发展本身的推动,还来自社会以及环境发展的各种新要求。

(2)技术演变的速度正在加快。这种变化是技术发展周期不断缩短、需求变化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综合结果。

(3)技术革命与科学革命的时间间隔正在缩短。

(4)技术演变正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

(5)技术变化也是生产力的变化,其历史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历史。

(三)技术分类

1.根据不同的功能,技术可分为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是技术中最基本的部分,是为满足生产活动需要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而提供的技术。非生产技术如科学实验技术、公用技术、军事技术、文化教育技术、医疗技术等,是为满足社会生活的多种需要技术。

2.根据技术的体现形式,技术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硬技术相对软技术而言,这种说法是由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演变而来,是直接用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开发和生产的技术。如产品设计技术、计量和测试技术、设备的制造技术等。它的特点是:成果以产品的实体体现,技术的应用借助于复杂的劳动工具(如机器、装置等)。硬技术是以“物”为载体的;软技术是以“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为载体,是围绕人的思维、思想、情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和组织的行为、人类社会进行创造和创新的智力技术。如果用经济学语言来说,软技术就是常说的“游戏”,制度就是“游戏规则”,它是软技术的操作规程。那些来自社会科学等非自然科学、来自非(传统)科学知识的操作性知识体系就是软技术,它与硬技术共同构成广义上的技术。在微观层次上,企业的战略、生产、人员、知识、研发、资金和组织等方面的经营管理技术是企业层次的软技术。在中观层次上,合作技术、组织技术(吞并、合并、联合)、推销技术、金融技术等就是这一层面的软技术。在宏观层次上,宏观管理手段的创新实际上是软技术的创新,而软技术的创新必须与硬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3.根据技术是否向社会公开,技术可分为公开技术、半公开技术和秘密技术

公开技术是指向社会公开的技术,如发表于各种大众传媒上的技术信息。在公开技术中,又可分为无条件的公开的技术和有条件的公开技术。半公开技术是指按法定程序,经申请批准后,受法律保护的专利发明。按有关法律规定,发明的内容应该公开,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受法律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仿制或利用。即使如此,发明人往往仅公开一部分内容,尽量将法律不要求的某些核心内容加以保密,因此称为半公开技术。秘密技术是指未通过法定程序申请批准、不受法律保护、不向社会公开的技术,如专有技术(Know-how)。

4.根据技术产权的归属不同,技术可分为公有技术和私有技术

公有技术是指其产权归属整个社会公众的技术,也可称为“公共技术”。私有技术是指其产权归属私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技术。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公有技术并不等于公开技术,因为公开技术中的专利技术等并不是公有技术。同样,私有技术也并非只能是秘密技术,因为专利技术同时也是公开技术。

5.根据技术是否已经成为规模生产所采用的技术,技术可分为工业化技术和实验室技术

工业化技术是指业已为规模生产所采用的技术;实验室技术是指尚未被规模生产所采用、尚为实验性的或仅为小批量生产所采用的技术。

6.根据任务多变性和问题可分析性两项维度标准,技术可分为常规技术、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和非常规技术

常规技术是指只有少量的例外,问题易于分析的技术。生产钢铁和汽车或提炼石油的大量生产过程,就属于这一类。工程技术是指有大量的例外,但可以用一种理性的、系统的分析进行处理的技术。桥梁建造属于这一类。工艺技术是指例外较少,且可分析性也较小,工作必须依靠直觉、经验判断灵活处理的技术。服装设计、烹饪等技术属于这一类。非常规技术是指以诸多例外和问题难以分析为特征的技术。许多航天业务就采用这一类技术,比如航天飞机的开发。

二、技术管理

(一)技术管理的概念

技术管理是指企业部门,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有效管理各项技术,进而探究各种技术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创造组织强大生命力的管理活动的过程。技术管理的内容是探讨与技术有关的管理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

(二)技术管理的特点

1.有形与无形管理的结合

技术管理既涉及有形技术的管理,如新产品、新工艺等管理,又涉及无形技术的管理,如技术诀窍、无形知识、经验等的管理。

2.柔性与刚性管理的结合

一方面,企业技术管理总是涉及一定未知或不确定性的过程,如对技术变化的未知、对需求变化的未知、对技术成功与否的未知等,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并且,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动也对工作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种对不确定的探索以及对创造性工作的管理必须有灵活、柔性的管理与之适应。另一方面,企业技术管理还包括一些常规的、确定性的管理工作,如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等。这些工作不确定性小、可变因素不多、时间、目标等约束性很强,这就要求采用较为刚性的、有效地计划管理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总之,技术活动介于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之间,既有一定的探索性、创造性,又有一定的计划性。因此,技术管理一般采用柔性与刚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3.技术管理以综合价值为导向

技术作为介于科学研究和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桥梁,既有科学研究活动的某些属性,又有物质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因此,技术管理具有多种价值取向,既包括科学研究活动的认识价值导向,又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导向等,是以综合价值为导向的。

(三)技术管理的范围

技术管理的范围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表述:

(1)从技术管理宏观层面上看,技术管理的研究外围主要包括:技术发展战略的制定;技术预测与评估的方法;技术开发与创新的途径;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形式以及技术转让与保护等。

(2)从技术管理的微观层面上看,技术管理主要侧重点是对企业相关技术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活动的管理。

(3)从技术管理的社会层面上看,研究技术发展与人文社会及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政策,成为当前技术管理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