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是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实验指标。胆碱酯酶复活剂对各种有机磷杀虫药疗效并不完全相同。3.对症治疗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的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衰竭。生产和喷洒有机磷杀虫药应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普及防治中毒知识,定期体检,并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力。

(一)概述

有机磷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的一种农药,其杀虫效力高、品种多、残毒小、价格低。有机磷系属于有机磷酸酯或硫代硫酸酯类。这类化合物大多具有特殊恶臭或大蒜味。除敌百虫外,多不能溶于水而易溶于脂溶剂,一般在酸性液中稳定,遇碱性物质则很快分解失效。但敌百虫遇碱变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有机磷杀虫药的毒性根据半数致死量分为四类:

1.剧度类 如甲拌磷、内吸磷等。

2.高毒类 如甲胺磷、敌敌畏等。

3.中毒类 如乐果、敌百虫等。

4.低毒类 如马拉硫磷、辛硫磷等。

(二)毒理

1.病因

(1)生产性中毒。

(2)使用过程中毒。

(3)生活性中毒。

2.毒物的吸收及代谢 有机磷农药主要通过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吸收,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各脏器、其中以肝内浓度最高,其次为肾、肺、脾等,肌肉和脑最少。有机磷杀虫药对人畜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时间与毒物种类、剂量和侵入途径密切相关。可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后者可有昏迷、肺水肿、呼吸麻痹和脑水肿等症状。

1.毒蕈碱样表现 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类似毒蕈碱作用,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泪、流涕、流涎、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咳嗽、气促、肺水肿等。.

2.烟碱样表现 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过多蓄积并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痉挛。全身紧绷和压迫感,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受乙酰胆碱刺激后有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

(四)实验室检查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是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实验指标。正常人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80%~100%,轻度中毒程度胆碱酯酶活力为50%~70%,中度中毒胆碱酯酶活力为30%~50%,重度中毒胆碱酯酶活力为30%以下。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有机磷农药接触史,结合临床呼出气多有蒜味,瞳孔针尖样缩小,大汗淋漓,腺体分泌增多,肌颤及意识障碍等中毒表现,可作出诊断,如有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的测定,则更可确诊。根据以上特点可以与中暑、急性胃肠炎、脑炎及其他农药中毒相鉴别。

(六)治疗

1.迅速清除毒物 立即离开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口服中毒者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用)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忌用)反复洗胃,直至洗清为止。

2.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应用原则: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

(1)胆碱酯酶复活剂: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但对已老化的胆碱酯酶无复活作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对各种有机磷杀虫药疗效并不完全相同。常用的药物是氯解磷定。

(2)抗胆碱药阿托品的应用:阿托品具有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的作用,对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但对烟碱样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无作用。“阿托品化”是指在临床上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和颜面潮红,双肺湿啰音消失及呼吸加快,如果出现瞳孔散大,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和尿潴留等,提示阿托品中毒,应停用阿托品。

有机磷农药中毒合理的治疗是胆碱酯酶复活剂和阿托品两药合用,用量见表21-1。

表21-1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解毒药剂量

3.对症治疗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的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衰竭。休克、急性脑水肿、中毒性心肌炎、心跳骤停等均是重要的死因。因此,对症治疗应以维持正常心肺功能为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氧疗及应用机械通气。肺水肿用阿托品,休克用升压药,脑水肿应用脱水药和糖皮质激素,按心律失常类型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了防止病情复发,重度中毒患者中毒症状缓解后应逐步减少解毒药用量,直到症状消失,一般至少观察3~7d。

(七)转诊指征

轻度中毒的病人可就地治疗,中度和重度中毒的病人应及时转到有条件的医院去救治。

(八)预防

生产和喷洒有机磷杀虫药应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普及防治中毒知识,定期体检,并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