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现状

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现状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建立在高等学校教育框架基础之上的,目前处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学历层次,这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14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1327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一)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即高等教育中主要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教育。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建立在高等学校教育框架基础之上的,目前处于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专科学历层次,这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14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1327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

职业教育是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广大适龄青年,是为他们提供进人高校学习并获得就业技能机会的职业学校教育。招收对象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一般为3年;学生毕业后可得到正规的高等学校学历证书。2014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337.98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6.9%。

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其肩负的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技能人才处于技能型人才的高端,故又被称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他们首先要具备以德为先的基本素质,同时还要具备通过职业教育掌握的就业技能,以及通过高等教育积累的专门化知识底蕴。

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基本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高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坚持培养面向基层生产第一线与实际工作现场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高等职业学校注重与行业对接,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在办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高职教育的现状

经过十几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根本任务得以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13条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这是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68条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这就进一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得到社会认可

在近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于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职教战线的共识,也正在为全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

2013年,一项针对347所高职院校的19.4万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当年就业率达到87.6%,其中153所学校的就业率超过90%,占被调查学校的44%,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出现了高薪聘用高职生的现象。高职学生就业率逐年走高的事实,显示出高级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遍欢迎。

3.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得以梳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4.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

专业设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学研结合、质量保障体系等的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模式新颖、职业特点突出、人才质量可靠等特点成为高职教育突出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设置逐步从“条件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启动了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立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实行了“订单式”“2+1”“1.5+0.5”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了“双证书”制度;培养了学历和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结合取得了成功,走出了新路。

5.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1999年,国务院决定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力和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形成以地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体系。这种体制上的变化,调动了地方各省、市的积极性。

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