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通的概述

流通的概述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日本政府不断加强物流管理并建立高效通畅的物流体系,扭转了其流通落后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保障了经济的平稳发展。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1992年日本流通产业的产值达到59万亿日元,仅次于制造业,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日本流通业对GDP贡献程度在发达国家中处于前列。

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显得尤为重要,其效率的高低是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能否实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一、流通的内涵和作用

日本各界对流通概念的界定一直较为模糊,“流通的概念从最初就极具有多义性和暧昧性”[4],“我们在暧昧地使用‘流通’这个字眼,或者是在讨论流通的相关文献中,事实上只是指零售业活动而已”[5]

1.流通的内涵

在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与消费几乎是一体的,也就不存在、也不需要流通。随着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发生,生产与消费之间出现分离,其后导致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人格上的分离、生产地与消费地的不一致以及品质性的分离(货不对路),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了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上的矛盾。此时需要将生产与消费有机地联结起来,这就促进了流通的产生。因此,“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6]

马克思关于流通的定义有助于认识社会生产与经济运行的本质,但更多的学者从流通媒介生产及流通的功能出发对流通进行定义,如铃木武的定义为“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人、场所和时间展开的架桥活动”[7]。日本商业学会定义委员会认为流通就是指商品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社会性、经济性转移过程,其经济功能是填补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间隔(Gap)。佐藤内阁时期制订中期计划中的定义为“流通是创造使财物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场所、时间及所有权效用的活动”。

专栏1-1 流通的职能研究

1912年,哈佛大学A.W.Shaw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观念,认为流通职能主要包括风险承担、商品运输、金融运营、销售、收集、拣选和整理等,他也成为分析流通职能第一人[8]。需注意的是,认识流通职能的前提就是对流通职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如John Bates Clarks对流通职能的分类为:①交换职能(商流职能):销售、购买;②实物转移职能(物流职能):运输、保管;③辅助职能:金融与风险承担、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标准化。

久保村隆佑和荒川佑吉认为流通的职能主要包括:①结合需求与供给的职能:市场评价、商品调整、信息传递、交易;②物的转移职能:运输、保管;③辅助职能:流通金融、流通风险承担[9]

2.流通的作用

安东尼奥·拉塞认为商业“会由于制造业的发达而增加力量,制造业则会由于商业的繁荣而增加力量”[10]。流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第一,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只有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起通畅的渠道,产品才能转移给消费者并最终实现其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分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网络虚拟化等增加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使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逐渐分离,流通走向更高级、更复杂阶段,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重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流通领域现代化已成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日本,有学者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流通革命”不是厂商推行的流通系列化政策,而是零售商自下而上地夺取厂商的流通支配权[11]

第二,流通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决定流通,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流通的性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流通的规模和方式。反之,流通也对生产有反作用,流通的状况制约着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速度。生产越发展,社会财富越丰富,流通的反作用越显著。日本“二战”后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时期,构筑的流通渠道系统与竞争政策矛盾凸显,以致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混乱,并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也有学者指出流通产业的问题是日本物价高的原因之一[12]。之后,日本政府不断加强物流管理并建立高效通畅的物流体系,扭转了其流通落后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保障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三,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现代流通是联结社会大生产与实现最终消费的基础产业,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当前,极大丰富的产品生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对流通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商流、物流活动。所以说,流通现代化不仅是流通产业,也是国民经济提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它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没有现代化的流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二、流通产业

目前,学术界对流通产业的概念边界认识尚不统一。一般按照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不同,可将流通产业划分为广义的流通产业和狭义的流通产业。广义的流通产业是指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合,包括批发、零售、餐饮、物流、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狭义的流通产业仅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四个产业。而统计上所说的流通产业一般只是包括狭义流通产业概念的前三项。

日本流通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基础导向作用。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1992年日本流通产业的产值达到59万亿日元,仅次于制造业,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2002年,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498万亿日元)中,批发零售业的比重为13.7%。日本流通业对GDP贡献程度在发达国家中处于前列(见表1-1)。

三、商品流通过程中三流地位的转变

商品交换中必然包含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金流、信用流等也被纳入到流通的研究领域(见图1-1)。

在“以物易物”的商品流通原始阶段,主要以物流为主,而商流、信息流仅仅伴随其间。货币产生后,“以钱买物”的方式取代“以物易物”的商品流通方式,商业信用随之发展起来,并出现了专门从事货币中介服务以及货币买卖业务的行业(如“钱庄”),商物分流最终得以实现。商物分流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水平,使人们可按照资金(货币)和实物各自的运行规律去组织,既提高了流通的速度,又提高了便捷性和安全性。此间,信息流的地位也突出地表现出来。为了各自的利益,交易双方必须在商品交换的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掌握对方和中介组织的有关商品交易的各种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发展使得信息流已明显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对商品流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见图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