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解答概括题

如何解答概括题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说,概括题是整个申论试卷当中最为简单的试题,一般考生都应该解答出来,这也是申论考试中最容易取得的分数。目前,部分大学生读书主要以流行、时尚、省时、省力的“快餐化读物”为主,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和“大部头”的理论书籍。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重要公共读书场、重点新闻网站正在进一步肩负起社会责任,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之风。

六十五、如何解答概括题

在研究申论概括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概括”这个词的基本含义。

概括,是指将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分析、归纳,形成综合性的较高层次的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再通俗一点讲,概括就是对原有的具体事物的叙述进行宏观简练的重述。意思没有变,说法变了,变得更抽象,更凝练,更具有普遍性。比如,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概括;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成熟到衰亡的发展过程。这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话剧、杂剧等,都有鲜明的精神追求,有知识性、趣味性、感染性,有群众喜闻乐见等特点。这是对成功文艺作品特点的概括。

概括有对简单问题的概括,有对复杂事物的概括;有的是对事物的简单归纳,有的是需要深入分析,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形成理性认识。

就各类申论试题中的概括题来看,基本上属于简单归纳。因此,此类试题均比较简单。应当说,概括题是整个申论试卷当中最为简单的试题,一般考生都应该解答出来,这也是申论考试中最容易取得的分数。但是,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考生答不好,至少是答不了满分。越是简单,我们越要注意,不能在此处丢分,尽可能达到满分,为答好后面的试题和提高整体分数建立一个好的开端和基础。

实例一:2010年北京市下半年申论试题中的概括题和解题分析

按照前面已讲过的“解题技巧”,我们先来看试题,再看给定材料。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我国民众读书现状不令人满意的原因。(20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一、给定材料

1.略

2.据统计,我国有68.8%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有32.1%的人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不满意,有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有关国民阅读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年阅读图书仅为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4本。2009年,我国18—20周岁国民中,图书阅读率为50.1%,报纸阅读率为58.3%,期刊阅读率为45.6%;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34.09分钟。与上年相比,国民每天阅读接触图书、报纸、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阅读和手机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

据统计,2008年我国内地人均购书经费是0.794元。在购书经费的投入上,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其中,上海的人均购书经费达到了7.612元,而河南只有0.158元。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是0.501册,上海的人均藏书量是3.39册,最少的三个地方安徽、河南、西藏都只有0.17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在0.1至0.3册之间。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公共服务指南,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应该以每人1.5到2.5册为标准。

在C市阅读情况调查中,关于“您一般多久买一次书?”的调查结果是:9%的人每个月都买。20%的人2~3个月买一次,28%的人3~6个月,35%的人7~ 12个月,8%的人是一年以上。关于“您认为书价多少合适?”的调查中,3%的人认为图书平均价格应该在15元以内;83%的人认为应该在20元以内;10%的人认为25元以内;4%认为30元以内。单女士说,很多喜欢阅读的人都被价格吓住了,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图书价格涨了1倍多。

3.据有关青少年阅读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7~14岁的少年儿童中,每个学期课外书的阅读量平均仅有3本,其主要原因是孩子们课业负担重,自由阅读的时间太少,书太贵,作业多,以及找不到感兴趣的图书。在中小学,学生主要阅读的是课本与教辅材料,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一些教师和家长教导孩子们:当务之急是课内学习,要把有限时间多用在学习课本及课后练习上,少看或者不看“无用”的课外闲书。

目前,部分大学生读书主要以流行、时尚、省时、省力的“快餐化读物”为主,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和“大部头”的理论书籍。在某著名大学,记者调查发现校内报亭每天各进2份的几种大报,直到傍晚仍无人问津。报亭老板说,思想性、人文性较强的《读书》杂志,最多时一个月卖掉4本,以后就不再进货了。在该校门外的书店里,卖得较好的书有四类:一是实用书,如《股市操练大全》等经管、炒股书籍;二是考题,如《GRE红宝书》《世界500强面试题》等“应考宝典”;三是青年作家或网络作家的小说,如《暖暖》《杂的文》等;四是有“噱头”的书,如《20几岁决定女人的命运》《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甩了、甩了、甩了他》等。一些畅销书的趋势是“快餐化”:插图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少,趣味越来越“戏说”,功利化越来越强,精神性越来越弱。部分学生也表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谈资。

在各地书店、书市,一些形形色色的“升职记”“营销三十六计”“商战孙子兵法”等书籍,一些不遗余力宣扬穷小子只要肯干、无须读书,就能挣大钱、成大名、立大业的如《比尔·盖茨如是说》《李嘉诚如是说》等书籍,受到白领们的广泛追捧。此外,时下前仆后继的各类电视选秀、婚恋节目、各类大腕走穴造就了一些年轻人只想一夜成“名”,“名利”双收,热衷于走这条“捷径”,何必读书呢,读书还不如参加一场选秀节目出名更快、挣钱更多。

4.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也是读者集中阅读交流之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图书馆的重要责任。今日,某图书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中国的读书氛围是很糟糕的,迫切需要清除社会中那些浮躁的东西。现在很多人认为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浮躁,认为没有时间,还没有形成习惯;现在的书籍市场太乱,图书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出版的书,你抄我,我抄你,还有代笔写的,没有自己的研究,出版两年就扔到垃圾堆了;些书,不是一种精神食粮,而是一种污染,导致“开卷”未必“有益”;图书馆有责任来推动书评、向读者推荐好书。

2009年3月,全国各地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2009年7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荐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由6个扩展为15个,工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2010年在“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了“2010·书香中国”大型专题活动,新华网读书频道也向全国网友发出倡议:“让我们一起读书”。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重要公共读书场、重点新闻网站正在进一步肩负起社会责任,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之风。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读书,享受阅读乐趣,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文字、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选择4月23日是因为这一天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纪念意义。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和莫里斯·德吕翁等都是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的。

每年的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这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发起的。4月2日是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的生日。这一天也被设定为“中国儿童读书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儿童阅读的差距还很大。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五十分之一,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在国内,30%的城市儿童拥有80%的儿童读物,70%的农村儿童只拥有20%的儿童读物,在许多乡村,孩子们只有课本没有课外书。在一些地方的县城书店里,除了教辅资料,几乎找不到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书。

5.略

分析:

根据上述在阅读过程中所划线的内容,基本可以满足试题的要求。再根据题目下面的具体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进行简单归纳书写就完全可以了。在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排好先后顺序,按逻辑关系排序;二是一定要把内容答全,否则,会失去得分点。

实例二:2009年国家申论试题中的概括题和解题分析

作答要求

1.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此前已经讲过,一定要注意“紧扣给定材料”这一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的要求。“全面”是指要把给定材料提示的内容要点都要答出来,缺一条,就意味着不能得到满分。“有条理”是指逐条地列出来即可。“不必写成文章”是指不用按文章格式去答,只需答全要点。

二、给定资料

1.胡锦涛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同年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肯定了该集团产品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所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创品牌,让郑煤机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这一自然段十分重要,是解答本题的重中之重。划线部分,看似不是问题,实质就是当前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在此要使用一下前面讲过的辩证思维,就是要把划线部分的“战略任务”反过来思考,那就必然是问题。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必然是当前的发展方式有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此类推,自然就找到了其他问题。

今年9月8日至1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焦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在玉米丰产示范田,询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有什么要求。一位村民答,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贴多一点。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温县农科所,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为粮食高产稳产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焦作隆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把储备粮食管好。

9月3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安徽考察。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他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2.今年10月,记者就广东产业转型问题进行专访,决策专家C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它所取得的成绩是激动人心的。去年,广东的GDP达人民币30673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台湾地区。这是广东继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中国香港之后,又一次超越“亚洲四小龙”,预计2010年将超过韩国。这种变化是非常惊人的。一句话,广东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然而,广东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广东的产业结构有硬伤。这种结构模式支持了过去二三十年广东及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成长,现在则遇到严峻挑战。在加工制造产业发展中,过去30年主要是模仿国外早期的某种经济发展模式,“两头在外,中间加工。”比如广东的东莞,一段时间生产了全世界70%的电脑电源线,怎么生产的呢?无非是大量购买原材料,经过一道至数道工序制成零部件,组装成半成品卖到海外市场。在严格意义上说,东莞只是一个制造“车间”,而不是“工厂”。因为“工厂”对定价有决定权的会计和设计部门全是在国外。结果,同一件衬衣在美国卖近百美元,而我们的出口价仅七八美元。

“广东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这句话非常重要。从这一自然段往下,说的是一个省、一个市,甚至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大多数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这句话的提示,我们在答题过程中也要善于研判,确定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到底是带有普遍性的,还是只是属于个性的。如果是普遍性的,那就要注意把一个地区的问题、一个企业的问题提到全国这个层面上来考虑。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现代化重工业的启动将成为广东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色,珠三角地区充分利用湛江、汕头等地缘优势,向南拓展东盟合作,向东搭上台海经济合作快车。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湛江钢铁厂一期建设规模为钢产能1000万吨;广州南沙开发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300万吨造船基地也已开工生产。此前广州地区船厂只能制造6万吨的船舶。广东省以轻工业起家,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工业增长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重工业投资持续增长,2002年全省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了轻工业。

在广东省近期公布的新十大工程规划中,规模庞大的高速轨道交通项目引人注目。湛江、汕头、韶关等相对边远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之间的运输时间,将控制在2小时左右。2010年前后,湛江到广州市铁路交通用时仅为一个半小时。这些,将珠三角传统的产业链条大大扩大,同时也将减少石油消耗及汽车尾气的排放。

3.东莞某鞋厂的林老板,2003年来东莞办厂前,在台湾地区打拼了20多年。他说现在很糟,最近赔了几十万元。他已经不再接受美国鞋子大卖场和贸易商的订单了。觉得风险太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7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影响,合计增加的成本超过了20%。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是受国际上的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客观外部问题。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等则是企业内部问题。通过做好优化产品、经营结构,强化管理等战略战术措施,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外部危机自然能够得到化解。鉴于此,我们要学会对问题的分析辨别能力,对问题进行准确归类。

“广东山区对我来说很陌生,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内迁,到一个地方又得从头再来,需要很多时间。补给线拉得很长,对我来说将是致命打击。”林老板这样回应记者提出的是否借这次广东产业转移的机会,内迁到粤北山区投资的问题。

有朋友劝他将工厂迁移到越南。但林老板看得很清楚:“越南劳动力缺乏,税收各方面跟这里差不多。我一些朋友搬到那里,也没好到哪里去,做几年我估计他们也会走。”

当记者问林老板,有没有考虑走出低端化生存,增加企业的研发能力,退出低端产品,林老板有些无奈地笑着说:“还没有这个能力。”

“企业研发能力”,意味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发展潜力等。这段对答看似普通,实际应当引起我们认真思考,这是我国占有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而且没有解决好的关键性问题。

4.“13年了,回想起来,当时的决定很正确。”作为香港电子集团董事、总经理,徐老板一脸庆幸。他一再跟记者提起依然在东莞等地办厂的朋友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尴尬境遇,庆幸自己提前13年向广东山区罗定市的迁移。

该电子集团1971年成立于香港,是电源供应器制造商。1988年,处于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两方面考虑,集团进入深圳宝安区开设工厂。但到1995年,徐老板发现深圳本地可供调配的资源越来越少,生产成本已经很高,于是决定将工厂迁入罗定。

1995年深圳已提出着重培养和引入高科技企业,加工生产型企业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低,而罗定地区的综合生产成本要比珠三角和其他内陆城市低很多。集团迁到罗定后,劳动力成本减少了30%,运输成本只增加了5%,节约了25%的生产成本。另外,集团的产品过去主要是出口,但今年以来内销的部分有所增长。因此,将工厂迁到罗定,实际为这部分内销产品节省了不少物流成本。集团在罗定13年,从1亿元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的20亿元,以后还要扩大到40亿元的规模。徐老板到东南亚做过详细考察,他认为,不管人力还是其他各方面的资源支持,中国依然是最佳选择。

目前,让徐老板最为头疼的是高级技工的缺乏。他建议市政府想办法把在珠三角务工的技术成熟工人吸引回家乡就业,特别是吸引那些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回来建设家乡。

劳动力资源不够优化。劳动力数量较大,但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梯次,满足不了企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多重需要。

5.东莞在解放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当时,在成本上升的不断挤压下,香港繁荣了几十年的出口加工业迫切需要转移,一线之隔的广东成为首选。改革开放初期,广东采取简政放权措施,吸引外资的审查权下放给各个地级市,东莞则进一步把招商引资权下放到乡镇。凭借地缘优势、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外资提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莞迅速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农业县发展成为闻名国际的世界工厂。有个说法令东莞人自得不已,“不管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2007年,东莞的GDP达到创纪录的3151亿元。东莞的经济奇迹,是中国近30年经济奇迹的典型代表。

其实2004年后,东莞已面临巨大危机。先是“民工荒”,接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增加了加工成本。由于每个村各自为战,东莞土地的利用效率越来越低,却无法整合。电和水的资源也很紧张,电厂污染也很严重。在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下,2007年,东莞出现了让人担忧的企业迁厂或倒闭现象。有关方面估计,倒闭、迁移或不辞而别的企业大概占总数的10%~20%。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模式”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但如何实现转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路径。低水平的劳动力、旧产业离开东莞,高层次的劳动力、新产业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他们会成为东莞转型的推动者。但也有人尖锐地指出,外资企业是逐利而动的,哪里有利可图就到哪里去,不大可能费心费力地参与自主创新。只有培养一批扎根本土的当地企业,才更有可能和本地经济同甘共苦。港资企业没有转型的历史,只会搬迁或倒闭;台资企业的设计、研发都在台湾地区,大陆只是制造部门而已。

某专家认为,东莞为了产业转型不断探索而仍不得其门而入,全国其他地方的“东莞化”却如火如荼地进行。长三角地区被人津津乐道的“昆山模式”其实和“东莞模式”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引进的制造业相对环保、高端而已。其他地方,包括武汉、成都、重庆、天津这些城市的新特区,也不乏类似“东莞化”的克隆者。内地省区提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招商口号,实非明智的选择。

这一自然段强调了急需产业转型问题的普遍性。

1.概括题的特点

通过对以上两个申论概括题及其答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概括题共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般给定材料里就有现成的答案。

大多数试题的答案不仅存在于给定材料中,而且在一部分给定材料之中。假如给定材料共有10个方面,概括题答案可能存在于1~3个部分之中,很少覆盖给定材料所有的方面。

第二,答案大部分只需找到并简单归纳、提炼即可。

在给定材料里的答案要点有大有小,散落在各处。一般是很明确的定性,也有的存在于某时某地某人的做法、言谈之中,需要简单提炼。

第三,大部分要求分条作答。

分条作答就意味着是多条,而不是一条或半条。一般情况下,至少要答出3~5条。当然,这个具体条数是因试题不同而不同。只要把给定材料里面有用的找出来、找全,然后按照“1.2.3.”或“第一、第二、第三”等形式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第四,答案中的各条之间基本上是并列关系。

就是说,在给定材料当中所体现的答案内容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有较为宏观的也有从属具体的,在选择答题时,要分轻重大小,尽可能地把属于并列关系的答案内容提炼出来。

2.概括题的解题策略

基于上述概括题的特点,我们应采取以下解题策略。

第一,找到重点段落。

不必在8000字的所有给定材料里面到处寻找。阅读过程中要迅速圈定范围,明确相关段落。有的试题直接给出了某段或某段至某段的提示,这样就更方便了。

第二,锁定关键词,或关键句子。

落实相关段落后,逐步剥离无用的叙述或说明,逐渐缩小包围圈,锁定关键词,或关键的句子。关键词不止一个,尽量找全,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关键词句。

第三,认真分析筛选。

将找到的关键词、关键句子逐个对照试题要求,逐个确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分清各类问题之间的关系,哪些是并列关系,哪些是从属关系,哪些与试题要求无关,都要分清,从而把并列关系的词句全部确定下来。可以把从属于主要问题的次要问题、小问题归入到主要问题之中,待写答案时一并提出。

第四,组织语言重新概括。

虽然答案大多数就在给定材料里面,有的可以原文原句的直接引用,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归纳,重新组织整理语言,进行提炼、概括。不能一律一字不差地将材料摆在答卷上,显得毫无章法,答案要体现准确性。

第五,排好顺序,分条作答。

最好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确定顺序,然后直接列出“1.2.3…”或“第一、第二、第三……”等。每条简练准确概括,不必详加解释、论证,也不必写成文章。

第六,宁可多答,不可少答。

判卷肯定是按条计分,每一条就是一个得分点。所以,在自己不能十分确定准确答案内容时,宁可多答,不可少答,防止失去不应失去的分数。

3.应注意的几种特殊情况

以上是对常规概括题的分析和策略,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一是有的可能会出现题目较大一些的概述题。比如,2004年国家申论试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05年北京(应届)申论试题“根据给定材料撰写一份全面的情况综述”等,均属于情况报告。这都不同于一般的概括题,分量是比较重的。相应的字数要求、所给分数也是不同的。如果出这样的题,那么整体试题难度就降低了。因为,概括、概述都是对给定材料的简单重述,相对容易。从申论试题难度逐年增强来看,出这样题的概率会逐步下降。但是,不管如何变化,这类题还是有共同点的,上述大部分的分析、策略也可以应用。不同之处在于解答的过程中,要更加系统化,层次化、整体化。

二是有的可能需要概括全部给定材料。比如,2007年北京申论(应届)试题:“1.概括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200字。”这样的试题并不多见,但也不算是难题。我们看看第二题:“2.针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目前听证会存在的问题,试拟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要求: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从第二题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题是要求把问题概括出来。如果出现了这样的试题设计,与上面策略不同的只是要注意通览所有阅读材料,其他策略可以照常使用。

三是有的给定材料可能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子,只是一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这就需要我们动用大脑进行认真思考,应用此前讲过的抽象思维、系统思维等方法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即便是具体事例的叙述,也不是绝对的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子,我们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分析,捕捉蛛丝马迹,进而为提炼、概括创造条件。

以上是对概括题的规律性分析和相应的应对办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特殊情况,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冷静地分析、判断,把握好大的方向和基本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最终驾驭所有形式多变的概括类试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