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利与辉山乳业之间的竞争

伊利与辉山乳业之间的竞争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来乳品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对具有全国布局的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来说,竞争优劣,就体现在对优质奶源的控制上。事实上,伊利、蒙牛在扩张方面也一直紧跟对方。同期,伊利先后在天津、阜新等地着手建设“奶源中转枢纽”。辉山乳业是东北液态奶市场的领先品牌,蒙牛、伊利双双染指辉山乳业,被视作二者新一轮的“奶源战”。蒙牛澳亚国际牧场让蒙牛的奶源品质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如此巨大,换句话说,谁拥有更多的奶源,尤其是好的奶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制胜的法宝。未来乳品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对具有全国布局的龙头企业伊利蒙牛来说,竞争优劣,就体现在对优质奶源的控制上。

伊利和蒙牛具有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剪不断的渊源,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并在伊利2003年度从光明手中夺得中国乳业老大座次的同时升级为PK对决。经过2004年至2006年3个年度的比拼,两家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乳品业的两极。

在中国大小的超市乳品销售区,每一箱伊利液态奶的旁边都会有成堆的蒙牛液态奶。然而,这两大草原猛士的关系并不像他们的产品那样看上去相形相生。双方除了在产品、促销方面的比拼外,奶源地争夺战也异常激烈,异地扩张战略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的奶源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华北等传统牧区。事实上,伊利、蒙牛在扩张方面也一直紧跟对方。

在21世纪乳业新十年即将启动之时,作为中国第一大乳品集团的伊利集团在奶源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夯实奶源根基。2005年,伊利先后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黑龙江肇东、山东济南和安徽合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合计投资约9亿元,之后又在湖北黄冈、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和四川邛崃建立新乳品生产基地。

2007年至2010年,伊利针对奶源基地建设伊利集团完成投资60亿元,2011年奶源投资将超过14个亿。奶源建设是乳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伊利集团不仅掌握了三大黄金奶源基地,还形成了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全国奶源布局,并凭借其雄厚的奶源实力雄视中国乳业。

据了解,在奶源对乳业发展日趋重要的背景下,伊利集团很早就开始布局,为现有的奶源基地规划了一条精品化之路。伊利集团的奶源基地遍布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京津唐、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甘肃等地。截至2010年,伊利以自建、扶持、合作发展等方式建设规模化牧场、小区和标准化奶站共3000多个,可控奶牛达200多万头,日收奶量1万吨。

伊利集团通过对上游稀缺资源的掌控而倾力打造了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新疆天山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牢牢掌握了中国最优质的奶源。但在掌握奶源基地的同时,伊利还必须考虑如何将优质鲜奶“运出去”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伊利积极推动了“奶源中转枢纽”的布局。奶源中转枢纽既是对优质奶源基地布局的配合,也是对伊利“全国性市场布局”的完善与补充。同期,伊利先后在天津、阜新等地着手建设“奶源中转枢纽”。打通了黄金奶源与乳品产销渠道之间的通路后,伊利牢牢掌控的北方优势奶源储备,得以顺利南扩东进、更快地输送和辐射到全国地区,率先成为国内真正有能力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实现了产能布局与产品结构的双重升级。

伊利极其重视奶源战略,除了加强对产业链上的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外,以奶源基础环节为重中之重,在细节上更是极致入微,对奶牛进行统一管理和喂养的同时,饲料也由牧场统一种植。如此的深耕细作,最终实现了产品与产能的全面升级,为伊利的奶源制胜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9月,伊利股份发公告称,将通过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伊利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辉山乳业,成为辉山乳业的投资者,投资金额5000万美元,约3.1亿元人民币。耐人寻味的是,在辉山乳业的基础投资者中,还有蒙牛的大股东中粮集团旗下的私募基金。辉山乳业是东北液态奶市场的领先品牌,蒙牛、伊利双双染指辉山乳业,被视作二者新一轮的“奶源战”。

根据伊利的公告,中国辉山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运营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目前拥有45家子公司,其中以奶牛养殖为主要业务的子公司25家。牧场分布在辽宁省内,共运营50座牧场,存栏奶牛11万余头。伊利认为,本次投资有助于公司加强与辉山乳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与辉山乳业的长期供奶合同,稳定东北地区的原料奶供应。

辉山乳业的前身辉山乳厂成立于1951年,于2009年转制为辽宁辉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牧草种植基地、饲料加工厂、奶牛繁育基地,号称致力于打造乳业全产业链。这是它吸引投资者的关键点。

奶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辉山乳业旗下一大批优质的奶源基地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这也是一个声誉良好的品牌。为了能够稳定双方在原奶供应上的合作关系,公司一直在寻求深度合作的方式。其他投资者应该也是看重了这一点。

蒙牛也不甘落后。2004年10月,蒙牛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创建澳亚国际牧场。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单体现代牧场,占地面积达8848亩,并集种草、养牛、挤奶于一体,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7个国家的专家团队来规范牧场的建设和管理,代表着目前国内牧场的顶级水平。

对于一座牧场来说,牧草的生长优劣无疑成为重要的判断要素之一。据了解,在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种草示范区占地7000多亩,从全球12国引进优质的、最适合于内蒙古生长的草种。在澳大利亚,种植的牧草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豌豆、三叶草、细叶冰草、猫尾草等。在蒙牛精选的各类优质牧草中,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富含氨基酸的新西兰菊苣草,富含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以色列黑麦草,含有1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的俄罗斯鲁梅克斯等等,均赫然在列。

有了好牧草,如何养殖则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蒙牛吸取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在牧场养殖中植入了绿色有机的理念:不施加任何化学肥料,循环使用牛粪为土壤肥料。同时,通过养殖牧草,更对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通过牛粪施肥,提高了土壤肥力。精心养殖出的优质牧草,不仅成为奶牛的上等食材,更在无形中改善着牧场的周遭环境,这大概是一等牧场所提供的超级附加值

蒙牛澳亚国际牧场让蒙牛的奶源品质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在澳亚国际牧场范本作用的启示下,蒙牛牧场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2005年,蒙牛投资约10亿元在安徽马鞍山、河北察北等地建立了乳品生产基地,年产能高达68万吨。进入2006年以来,蒙牛也尽全力在全国扩张,先后在陕西宝鸡、黑龙江尚志等新建生产基地,并对北京、唐山基地进行了扩建。

中国市场上,原奶供给不足、优质奶源稀缺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伊利、蒙牛的奶源争夺战再度升级,都把争夺境外奶源上升到战略高度。

2013年7月7日,伊利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美国的DFA在乳清粉、大包装奶粉等产品在国际范围内拥有竞争优势,可以使伊利获得稳定低价的乳清粉,利好于伊利的奶粉产品。除此以外,伊利未来可能参股DFA旗下某一知名品牌,在中国乃至亚洲推广,以扩大DFA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伊利选择与DFA合作,不仅有奶源方面的考虑,也在市场份额方面试图与蒙牛拉大距离。此次合作达成,增强了伊利的市场竞争实力,缩小了伊利与蒙牛在国际化发展上的差距。

就在伊利牵手DFA前不久,蒙牛高调收购雅士利。蒙牛收购雅士利之后,在市场份额和海外奶源两方面直逼伊利。蒙牛与雅士利合作,两者市场份额叠加使得蒙牛份额大幅度跃升,再次威胁伊利乳业江湖大佬的地位。

伊利与DFA合作就是为了对抗蒙牛的节节进攻。而缺乏优质奶源一直是伊利的竞争短板,使得伊利一直无法杀入利润最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行列。此次和DFA合作,则有了生产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条件。

蒙牛与伊利的奶源地争夺战,表明了企业所处的生态面临着挑战。得奶源者才能得天下,所以奶企对奶源的争夺是永恒的。对于奶源这块“肥肉”,对两家企业来说,合作的意义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