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就是人生,价值在于解决

问题就是人生,价值在于解决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一直都不制造错误,是不是就算拥有了工匠精神呢?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干活,只是完成了一个人的基本职责。根据工厂规定,损坏一件工具,照价赔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问题的定义是决策的起点。方案一至少可以保证40%的员工能够坚守岗位,并保住60%的生产能力,而且一旦市场有所转机,下岗的员工可以被迅速召回并恢复原有生产能力。

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一直都不制造错误,是不是就算拥有了工匠精神呢?未必!因为不制造错误的人,也可能制造问题。这是因为在一个集体中,工作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的。

先来看下面这个最简单的例子:

这天,一个企业的溶出车间急需用水管。车间在五楼,于是一个员工得到通知,从一楼拖出根管子就冲上车间。他第一时间把管子送到了需要的岗位,得到了车间主任的嘉奖。

但是,这个员工拖出来的管子本来插在一个油桶的,所以管子上的残油淋淋沥沥地从一楼一直滴到五楼。

为了处理这些油,该企业的清洁工不得不再打扫一遍楼道。

孤立地从完成工作的角度来看,这位员工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他的本职工作,但是从整个组织来看,他为别人制造了工作。如果一个人总是只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考虑是否会给别人带来影响,这本身就是一种工作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会有问题的,只是问题有大有小而已。工匠精神的三大信条之一,就是“公司请我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稻盛和夫曾经提出,人和物质一样,也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而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干活,只是完成了一个人的基本职责。自发自动地干活,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之,才是一个人能力的真正体现。试想,遇到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是找思路想办法,还是置若罔闻,又或者是找理由逃避?你的想法和做法,决定了你能否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打螺丝的例子来说明。

一个车间,两个工人都在打螺丝。在打螺丝的过程中,工具常常会掉落到地上。根据工厂规定,损坏一件工具,照价赔偿。

工人A为此每个月都会被扣掉一些钱,虽然他一直很认真地工作,但只能在多打几个螺丝获得额外奖励上下功夫。

工人B被扣了几个月工具费后,就开始想办法。后来他在工作台上钉了个钉子,给工具绑上一根皮筋,再把皮筋系在钉子上。这样,工具就算受到外力被弹开,也不会掉到地上了。

就这样,虽然两个工人的技术熟练度是一样的,加工的螺丝数也基本相同,但是工人B每个月都能比A多拿些薪水。后来,车间主任还在全车间推广了这个简单实用的小技巧,工人B也因此拿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技术发明奖”。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工匠,不仅要有扎实技术能力、相应的理论基础,更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地利用周边的条件为己所用。

首先,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有的人会这样想:反正公司是老板的,有问题跟我何干?我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这类人却不知道,这样的想法不异于自寻死路。因为作为组织的一员,公司的问题其实就是你的问题。你今天忽视问题,到了问题产生坏影响的时候,威胁到的其实是你自身的利益。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

然后科学家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慢慢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因为开始时水温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随着温度渐渐升高,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这就是著名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为了不成为温水中的青蛙,我们应该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让自己在工作中保存迫切感、使命感,加强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培养主动探求与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

其次,要有确定与定义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定义是决策的起点。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同一个事件或现象,由于经验、阅历、认知和利益等因素不同,人们可能看到的是不同的问题,或者对问题有不同的定义。

一个公司面临营业额连年下滑的危机,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管理层经过研究,提出这样两个方案:

方案一至少可以保证40%的员工能够坚守岗位,并保住60%的生产能力,而且一旦市场有所转机,下岗的员工可以被迅速召回并恢复原有生产能力。

方案二需要立即让60%的员工下岗,并直接丧失40%的生产能力,下岗的职工能否再返岗或被妥善安置,完全要靠市场转机和运气。

把这两个方案同时拿出来,让模拟决策者对两个方案分别表明自己的支持程度,很可能就会有更多人倾向于方案一。因为大家看到的主要不是威胁,而主要关注的是机遇,而方案一显得更加正面和积极。而实际上,两个方案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标签来定义和辨识,也会导致不同的理解、影响和效果。这些都需要我们拥有确定和定义问题的能力。

最后,才是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去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