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造和培养高职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

塑造和培养高职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把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三个阶段的话,那么高职学生目前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了解了衡量自我意识的标准,有哪些方法可以使高职学生达到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的方法呢?通过这一途径来认识自我,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成熟性。

禅宗中曾讲到过这样两则故事,也许对同学们了解认识自我,塑造健全自我有所帮助。一则故事讲道,一个人被一只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突然前面出现一道悬崖。走投无路时,他看到从悬崖上垂落下来的一根枯藤,于是抓住枯藤就往上爬,爬到悬崖中间,他听到了上面有“咔嚓”的声响,顺藤望去,崖顶有只老鼠在啃这棵枯藤,而下面有只老虎蹲在那里虎视眈眈地盯着他。这种情景可谓是生命危在旦夕,这时,突然发现在他的右上方悬崖壁上生长着一棵草莓,一颗鲜红的熟透了的草莓映入眼帘,这时他伸手摘下这颗草莓,放在口中吃了,随之发出一声感叹:“啊,真美啊!”也许故事中的他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是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却是愉快的,他获得了自我满足和快乐,这需要的也是一种勇气和胆识。

另外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拾到一尊金罗汉,全家人都很高兴,家人说:这罗汉足有一百多斤重,价值千万,够我们一辈子享用的了,然而农夫却一直闷闷不乐,整日唉声叹气,吃不下饭。在家人的一再追问下,农夫终于说出原委:“我是天天在想另外一尊金罗汉在什么地方?”这则故事应验了一个贪婪者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但似乎又告诉了我们生活中的那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以说,个人情绪的好坏,心理的愉快与否,很多情况下是由自己决定的。面对逆境和失败,一个人若是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之舒”,便是自我认识和完善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了。

如果把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三个阶段的话,那么高职学生目前正处于第一个阶段。虽然在这个阶段每一对矛盾的解决,每一组冲突的化解,每一个偏差的纠正都使得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朝着完善自我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是使自己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尚有一定的距离。实现自我超越,由个人的“小我”走向社会的“大我”,不断否定昨日的旧我,塑造今天的新我,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他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过程中,“认识你自己,完善自我”依然是每一个高职学生要做的事情。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积极的自我概念,既不是虚幻的自我概念,也不是妄想的自我概念,更不是目中无人。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知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不仅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而且还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衡量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很难,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照:

(1)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统合的人;

(2)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统一的人;

(3)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

(4)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发展自我具有灵活性的人;

(5)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二、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首先是如何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的问题,其次是如何不断地积极调整自我、完善自我的问题。了解了衡量自我意识的标准,有哪些方法可以使高职学生达到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的方法呢?

(一)通过对自己内部世界的观察分析、内省来认识自己

自我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这时自己的心理活动不仅被意识到,而且成为自己注意的中心。自我观察需要有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态度,平静、沉着的状态最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观察,过分紧张、激动或是对某事物有极强的爱或恶,都会影响自我观察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通过这一途径来认识自我,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成熟性。

古人很早就提到“吾日三省乎吾身”。自我内省一直是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己直接认识自己的形式,是人与自我的内心对话。如何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呢?首先要对自己充满好奇,多向自己提问。例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我有哪些优缺点?其次要满怀温情地问自己:我最近心情如何?我的心理受什么影响?如果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难以接受的特点,一定要克制住自责,避免陷入内疚之中。

(二)与他人比较策略

无论再深刻的自我反省,我们都是从自我这个体系出发的,由于我们的经历不同等缘故,自我分析不可避免地会具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在进行自我反省和比较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与其他人作比较,从不同的参考系获得对自己的认识。实际上,与他人作比较非常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像考试、竞赛这样有精确标准的硬比较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软比较。比如,在与小学、中学的同学聚会时,相互了解近况;发现班上同学都佩戴很流行的幸运石,自己也不落后。

与他人比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我们的生活,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例如,小陈在重点中学时的成绩中等偏上,考入了一所排名40多位的重点高校,本来也在他预料之中,可是高中时和他成绩差不多的两位同学都考上了排名前10位的高校,这使他的心情非常不平衡。有些同学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去跟别人的优点相比较,同时只看到别人的优点而看不到缺点,这样势必会夸大自己的不足,抹杀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盲目攀比、盲目模仿及自卑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与他人的比较,尽量发挥其良性促进作用:首先,以客体“我”来比较。作比较时,就像在比较分析两个旁人,尽量保持客观态度。其次,比较对象要具有可比性,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但略优于自己的对象比较效果较好,如果去与比尔·盖茨相比,就没多大意义。最后,强化对比,引发努力追赶的欲望和动力,减小可能带来的消极自卑、自我放弃的情绪。如果相比较以后,你体验到心灰意冷的感觉的话,你可以看看你所比较的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你是不是在容貌、家世等你自己改变不了的方面进行比较,你是不是以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三)留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

无论自我反省还是与他人比较,都是我们自己在进行判断,然而再深刻的自我评价都克服不了主观性,任何人对自己的认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盲点,正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时,留意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态度也很重要。

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需要了解他(她)给出这样的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与他(她)交往时,扮演了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这些评论中哪些是对一时一事的看法,哪些是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观点;哪些观点切中要害,哪些观点无关痛痒。此外,我们还需多方面听取意见。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同时扮演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家是孩子,在校是学生,对于同伴是朋友,只有多方位了解,我们才可能了解到多角度的自我;另一方面,评价者评价我们时,也会带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性,所以要以批评的眼光来面对他人的评价,听得多,就可以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

当然,有些意见不便当面提出,我们就需要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中来了解。我们要提高我们的人际敏感性,学会捕捉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的线索。比如,一个女孩子为她的室友对她变得日渐冷淡而非常委屈。原来她的室友发现她很自私又爱占小便宜,她们不便当面指责,只好尽可能地远离她,并在各种生活琐事上拒绝她。所以当别人对我们态度冷漠,甚至怀有敌意时,我们要仔细分析原因,看看自己在其中有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当别人喜欢我们时,我们也要分析自己究竟有什么优点吸引人。因此,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留意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异性等多方面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全面客观的认识。当然也要敢于正视自我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四)以自己活动的结果为镜来认识自己

人对外界的反映,改造活动,展示了人自身的体力、智力、品德、动机、兴趣等本身力量,使得自己的内部世界对象化。因此,对自己活动结果的分析,是高职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途径之一。例如,通过分析自己在某些方面获得的成绩可以得到自己能力水平的认识。许多实验表明,个体有一种将不成功的原因排除在自我之外,而将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的倾向。因此,要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应该把别人对自己活动的认识和评价,特别是自己活动的各项结果同自己的认识评价结合起来。

(五)积极参加社会交往

一个人要想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必须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充分表现自我,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使自我的各个方面得以显现。如果我们孤芳自赏就永远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能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不同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让自己能更好地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交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他人对我们的态度。

任何人关于自我的认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社会交往中逐渐获得的。离开了社会交往,一个人就难以获得有关自我的全面认识。因此,大一、大二时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假期时,自己主动联系实习单位。这可以使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更加了解自己的需要。

三、欣然接受自我,恰当展示自我

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成功的或者失败的,有价值的或者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表现来补偿内心的空虚,自欺欺人,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一个人只有首先自我悦纳才能被他人所接纳,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展示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她是否能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而且与他的个人抱负水准有关。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导致拒绝自我(如自卑、自杀),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尤其应当注意。此时的你们正处于青春年华,富于幻想,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规划着美丽的蓝图,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脱离现实,一旦遇到挫折,势必会造成悲观情绪进而拒绝自我。所以,在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建立适中的理想目标,对自我接纳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既不能没有抱负或者抱负太低,也不能过分追求完美或者抱负水准太高,应当把抱负水准与自己的现实情况密切结合起来,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由近及远,就会逐步走向成功(表4-1)。

表4-1 自我肯定与自我不肯定的表现

高职学生在悦纳自我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恰当展示自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升:

第一,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促进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展示自己优良的才华。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精力充沛,爱好广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大众性,为高职学生们提供可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交往,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客观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

第二,尽可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我,展示自我。积极的自我形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最终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高职学生平时总是看书和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受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他们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也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因此对自我形象的展示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高职院校有意识地为高职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如勤工俭学、义务劳动、调查访问、生产实习等,让学生们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逐步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培养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性,从而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端正生活态度,建立适度的理想目标,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最终达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

四、努力完善自我,积极超越自我

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高职学生要有强烈的实践和锻炼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逐步完善和发展自我。“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反过来又必然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自我完善的要求与个人生活道路的联系十分清楚,有些同学一直在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人生观就是寻求内心的完善充实。一位被“文革”的大风大浪抛出校门的初一学生,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坚持自学,高考制度恢复后,很快走进大学校园。当别人问起他的想法,他说:“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想读书。国家允许考,我就考了。”这毫不闪光的语言反映了他完善自我的需求在潜在地起作用,它促使人们不断改善自身的素质。这种内在的需求,注定人对自己永不满足,注定人的一生充满变化,只有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进程中,人才能真正拥有内心的平静,生活才会幸福,尽管这个过程伴随着失败、艰辛和痛苦。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从来都自我感觉良好,他们没有什么期望,轻易就能满足。其实这些人并非不存在自我完善的要求,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要求被暂时压抑了,只要重负解除,我们立即可以看到它是怎么样地显露出来。例如,曾经有这样一位妇女,两度失恋使得她受到深深伤害,几乎一蹶不振,终于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后,丈夫和孩子成了她的一切。过于珍视家庭生活,自己反被置于脑后。但是丈夫去世,孩子羽翼丰满后,自我苏醒了,她脱下溅着油迹菜汤的大褂,修饰一新,然后出去找了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同时利用晚上学习健身舞,慢慢的她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属于她的世界。同样的道理,名声、钱财、爱情等若不能成为促进剂,至少不能让他们淹没自我,否则一旦他们消失了,你会惊讶地发现,沉溺期间的自我原来是那样的苍白空虚。

自我完善之路与生活的轨道是同步的,它就在生活之中,没有固定的终点,但每每前进一步都是新的高度,每作出一次积极的选择,就为自我增添一份光彩。完善的自我应该是理智与情感重合处的最远端,充实和完善自己,你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每个高职学生都有很多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经验告诉我们,自我认识已经不易,自我控制也很难,若再期望自我开拓,提升,超越更是难上加难。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是我们终身努力的目标。但是古人说得好,“齐家治国平天下”须从“修身、养性”开始。即从点滴小事开始,从积极行动开始,行知并重,在行动时,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全力以赴,使自己的能力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提升。学会在反省中总结得失原因,吸取教训作为经验,再度投入行动,一旦有所成果,便再反省总结,如此往复进行,自我便一步一步得到扩展和深化,自我的境界也就自然而然得到开拓与提升。

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也是一个“新我”形成的过程,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昨天之我”走向“今日之我”“明日之我”迈进。

延伸阅读

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得失

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并没有意识,也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一些简单、片段的感觉、动作和本能的反射,因而和一般的小动物没有多大区别。

在以后的生活中,由于不断与外界事物接触,身体器官、神经系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到1岁左右,产生了自我感觉,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最初级的形态。这时,儿童逐渐能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别开来,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例如,儿童发现咬自己的手和脚,与咬别的东西感觉不一样。这就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实体,体验到了自我的存在和力量,从而形成了自我感觉。

当儿童在3岁左右,会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说明他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化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从此萌生。当然,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关于自己内心的意识,像成人一样地沉思内省还是不可能的。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水平也不同。小学时期(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是模糊,心理活动主要指向外部世界,往往是对自己一些外部特点的描述,如“我是一个爱画画的人”等,或者是转达教师、家长或其他成人对他的评价。他们也意识不到自己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因而内心世界很平静,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是一个“从快乐到快乐的时代”。

初中时期(少年期)的自我意识发展逐渐清晰、自觉了,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开始想到自己。比如,这时他会发现自己能想出某个主意,而别人想不出,从而感到自豪、得意;他们开始对周围人们的精神世界、个性品质等感兴趣,但这时自我意识的水平还不高,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也不深。

人的自我意识的全新发展和最后成熟,是从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开始的,并在青年期内基本完成。它的显著特征是把原来主要朝向外部的认识活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自己的内心活动。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就是确立自我同一性,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同一感。由于中学时期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单一的评估标准,不少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开始逐渐确立自我同一性。

人在成年早期面临的危机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建立了同一性自我的人们开始热切地寻求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而丧失同一性自我的人会回避亲密关系,体验到深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摘自http://baike.soso.com/v383159.htm\1ch=ch.bk.innerlink)

练习与思考

1.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结构是什么?

2.结合本章内容,联系个人实际,谈一谈你在认识自己时存在哪些认知偏差?

3.结合本章内容和个人经历,谈谈自己在遇到困境时如何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

4.团体辅导练习:

(1)自我探索:20个“我是谁”

目的:认识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

适用:适用于学生自我了解,课后个人作业、课堂小组讨论(6~8个人)。

操作:指导者可以先找出一个成员示范,连续让他回答“我是谁”,当他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时,如“我的男的”,指导者要告诉大家,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然后指导者让大家开始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然后通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的一个个独特的人。最后,指导者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活动的感受。

点评: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认真思考,更真实地认识和接纳自我。

(2)案例分析

即将高职毕业的小王由于性格外向,深受同学的喜欢,很多同学都羡慕他能与人一见面就三分熟,在交往中游刃有余。尤其在聚会时能随时调动现场的氛围,是名副其实的社交之王。

然而,在小王心里,自己依然还是那个笨拙内向的小孩,他依然要竭尽全力克服内心的自卑,证明自己的优秀。原来,曾经经历过重大打击,意志消沉的父亲从小就对小王非常严苛,稍不如意就对他拳脚相对。无论他获得多么优异的成绩,换来的永远是批评。这使年幼的小王变得内向、沉默和自卑,认为自己非常不擅长与人交往,很渴望改变。自上初中以后,小王就开始阅读大量的心理学学籍,不断尝试改变自己;高中时他尝试着以活泼、外向的形象与人交往;大学时,他更是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竞赛。通过多年的努力,小王今非昔比,然而过去痛苦的经历在驱动他改变自我的同时,也使这个旧有的自我认识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这个案例中,小王虽然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自我,但对自我的认识依旧停留在未改变之前。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方法来协助同学们有效地更新对自我的认识。

方法一:回顾法(审视自我)

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回顾和总结,问问自己“我过去怎么样”,“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感觉自己有什么变化”等,当然你也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自我体验的问题。

时间:每隔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但最好不要超过一年。

方式:可以选择单纯的反思、日记、博客、微博、同学间的交流等你觉得让你感觉舒服,愿意去倾诉的方式。就更新效果而言,书面的好于言语的,言语的好于单纯的想,公开的好于非公开的。

方法二:想象法(重塑自我)

内容:类似自我催眠,通过运用视觉想象达到更新的目的。

方法:首先,确定自己的旧有形象,可以是自己以前的照片,也可以是内心意象(放松情景下,头脑中浮现的自我现象)。

其次,明确自己希望更新的形象。自己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试想如果是旁人有了这样的表现,会是怎样的形象;或者想象自己尚未达到,但渴望达到的形象。

最后,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完全放松。想象自己进入了一个房间,房间里挂着旧时的照片,自己一幅幅地把这些照片取下来,放入箱子里,打上封条,并把新的照片一幅幅挂上。挂好之后,自己喜悦地浏览每一幅照片并对自己说:“好样的!”“干得不错!”“我已经改变了!”

适用:该方法特别适合于对自我有强烈改变欲望且已经尝试改变自我的同学。

心理测试

自我和谐量表(SCCS)

评分和解释

各分量表的得分为其所包含的项目分直接相加。三个分量表包含的项目分别为:

(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1、4、7、10、12、14、15、17、19、21、23、27、28、29、31、33,共16项;

(2)自我的灵活性:2、3、5、8、11、16、18、22、24、30、32、35,共12项;

(3)自我的刻板性:6、9、13、20、25、26、34,共7项。

可参考的常模为502名大学生(男260人,女242人,平均年龄18.5岁)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6.13,45.44,18.12;其标准差分别为10.01,7.44,5.09。均无性别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