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职业分类简述

中国古代职业分类简述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简单的职业分类。“六职”和“六部”的出现,是对国家行政活动和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可视为因划分社会分工的不同职能角色而出现的简单的职业分类。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职业分类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近代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是中国职业分类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特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推动,为发展中国民族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简单的职业分类。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主要的劳动分工就是采集和狩猎活动,职业分类不明显。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职业分类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大分工而开始出现了。我国史籍有:“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的记载(程俊辉,2010),表明我国古代随着社会分工而有了简单的职业划分。同时还有:“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的“六职”之说(冯桂林,1996)。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因国家管理和社会分工而产生了初步的职业分类。而实际上,在我国历代王朝管理体制中所设置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即“六部”,每一部都有一定的从事相关职业的条件和要求。“六职”和“六部”的出现,是对国家行政活动和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可视为因划分社会分工的不同职能角色而出现的简单的职业分类。这些早期的职业分类对推动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和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职业分类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从中央政府到地方行政管理,以及社会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等诸多方面,逐渐形成了以部门、行业或专业生产领域为属性的社会分工进行的职业类别划分。特别是由于军事、运输、矿冶、水利、工程、商业和医术等领域或行业中专业生产技术与工艺的分工细化,必然要求区分相关部门的职业类别,以及进行大量的从业人员的管理。逐渐地,在这些部门、行业或专业生产领域里便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职业类别,相关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从招募和建立师徒关系开始入职与进行传承。

近代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是中国职业分类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特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推动,为发展中国民族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由于在传统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生产工艺的革新细化,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我国民族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了数量庞大的从业群体,并出现了社会分工相对稳定的专职技术人员,产生了相关行业工种的多种职业类别的划分。这一时期的职业分类越来越明显,其目的在于区分更加细化的社会劳动分工,恰当地给劳动者赋予劳动角色,以利于劳动者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然而,统观我国古代和近代社会职业的发展历史,由于总体生产力水平较低,职业类型随经济发展速度和生产部门的变化而变化,职业分类自然生长,结构简单,呈现出自发性和缓慢性的特点,国家的或广泛应用的职业分类法还没有出现,也没有上升到系统科学、内容全面和结构合理的职业分类体系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