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更多新学校点亮学生的心灯

让更多新学校点亮学生的心灯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真拜读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新书《新学校十讲》后,我对这一现实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也对教师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这是李希贵领衔的“新学校行动研究”的追求。“新学校”的追求恰恰击中了当今学校的软肋。这样的新学校如何建成,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让更多新学校点亮学生的心灯——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有感

现在,家长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学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人追问和思考。认真拜读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新书《新学校十讲》后,我对这一现实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也对教师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坦率地说,目前家长和社会对好学校的评价标准很功利也很简单,那就是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的确,一所学校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升学率,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学校的发展自然更无从谈起了。当然,这样的评价是来自学校外部的,并且简化成了分数和比例。正是在冷冰冰的“数字为王”背景下,学生和教师都像被拧紧了的发条一样,时刻不得懈怠。

李希贵倡导的“新学校”,则更多的是依据学生和老师的感受——学生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快乐,老师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幸福,他们在学校里能够健康成长。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他们在学校里的生命状态理应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充分关注了学生和教师这两大主体,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这是李希贵领衔的“新学校行动研究”的追求。那么,这不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好阐述吗?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家长满意的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新学校”的追求恰恰击中了当今学校的软肋。试问:名牌学校的学生快乐吗?教师幸福吗?在应试的现实压力前,大家都无可奈何地疲于奔命着。在这样的校园中,学生和教师都成为了实现目标的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学校并不鲜见。但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学校依然并不多见。如何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李希贵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不断思考中形成了很多新思想。可以这么说,这本书不是在坐而论道中形成的,而是在新学校建设的行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写在教育实验的大地上的。

这本书是李希贵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十次主题讲演的汇编,内容涉及他对新学校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细节的关注等。李希贵有过一线教师、校长、地县两级教育局长、教育部官员的丰富经历,然后又重新回到校长的岗位上。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是李希贵的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现,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细细品味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平时被自己忽略的事。比如,“以生为本”作为口号在很多学校是喊得很响亮的,但是一些学校的很多做法恰恰是看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比如,学生在校园中,他们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他们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这个可能很多教师都回答不上来。但是,十一学校却非常当回事,他们开展“学生喜欢的十个地方”和“学生喜欢的十项活动”调查,用第一手的资料来读懂学生。比如学生喜欢的十个地方中,没有教室。那么,学生就是将大多数的时间置身于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这不是很悲哀吗?

在本书中,《失败的新定义》这一讲的很多观点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是需要引起我们教育人深思的。作者提到,我们已经有许多失败:课堂提问时学生不再回应,我们似乎习以为常,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课堂设计、课堂组织的失败;老师在课堂上教不会学生,需要在课后大量时间辅导学生,常常被视为敬业的表现,却没有多少人把它视为课堂教学的失败。的确,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并不鲜见,但真的很少引起教师们的反省,很多教师还是乐此不疲地奉献着。如果能认识到这是一种失败的话,这恰恰可以成为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契机。

作者在这一讲中,提到了“浪费机会”“影响力闲置”“反复提同样的要求,反复说同样的已经不管用的话”“不懂得如何为成功归因”“校园不再激动人心”等16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可见,我们就是在认识不到失败的局限中,失去了发展自我、促进自身职业化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对教育失败有全新的认识,要有正视自我不足的勇气,并积极改变自身的行为来远离这些教育失败。

在我看来,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研究”,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能破解很多教育实践中碰到的难题。当然,这里的研究,并不是指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而是把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去关注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起到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作用。作者认为,今天的教师没有办法不研究,因为处处是挑战,步步有陷阱,到处都是问题。因此,读完这本书,自然对很多问题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这样的新学校自然是令人向往的。这样的新学校如何建成,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当然,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都与一线教师密切相关。因此,广大教师们也不能作为看客,要加强研究,提升自我,成为“新学校”建设的生力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衷心希望李希贵的《新学校十讲》能够唤醒更多人对“新学校”的追求,并且用实际行动来建设更多的“新学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都能涌现一大批“新学校”。那么,更多的师生就能好好地享受“新学校”之福了。

(《新学校十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延伸阅读:

1. 《学生第二》,李希贵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2. 《学生第一》,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3. 《忠告中层——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47封信》,郑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4. 《给校长的建议》,郑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5.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沙培宁、柴纯青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6.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汤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7. 《一流学校的建设》,陈玉琨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8. 《做教育的清醒者》,厉佳旭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9. 《重新发现学校》,高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10.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郜亚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