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三贴近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三贴近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职业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基本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包括必要的语言和数学基础知识教育。不难理会,其宗旨就是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要贴近中职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实现语文与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双赢。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它的改革,关键也在贴近生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根”。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三贴近[1]

陈 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职业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基本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包括必要的语言和数学基础知识教育。2010年4月9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四川考察中职学校教育情况并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要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在学校期间就给他们奠定好将来稳定就业和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6月29日在重庆也称,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因此,中高职学校应重视语文教学。

而目前许多中职校、学生及社会人士对语文课程存在着功利性价值取向,还错误地认为到了职业学校,学好专业技能才是最重要的,语文学多学少、学好学坏无所谓。作为一线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已经理解中职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改革语文课程教学,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使之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贴近学生

这里更强调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实际,构建向上、向善的语文课程文化。未来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素质是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和领袖气质。而当下社会有一种文化思潮值得我们警惕——消解崇高、消解伟大、消解深刻,平庸化、低俗化、娱乐化,视低俗为人情,视无聊为有趣,津津乐道于一地鸡毛的琐碎,流连忘返于家长里短的空虚,灵魂深处空洞而干瘪。这种文化思潮在我们不少的中职学生身上也有所表现。学校不容忽视,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要着力培养“大志向、大境界、大胸怀”的气质,造就具有“领袖气质”的一代新人。

这一目标和任务的达成,不单单依靠德育课程和德育老师完成,同样需要语文课程和语文老师去承担。正如于漪老师在《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超越·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的落实与交融》中所说,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以语文智育为核心,融合了德育、美育和体育。三尺讲台是塑造学生心灵的,是会影响人的一辈子的。课,如果教在课堂上,会随着教师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素质的一个部分。

因此,一方面需要语文老师能始终“在乎学生”,把语文教学和道德素养养成结合起来,走进学生的心灵实施教学。从新生入学到每堂课,要做学生的“心灵对话者”和“职业信心的明灯点亮者”,与学生心灵零距离接触;要用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洗去学生心里世俗偏见的尘埃,使每一个学生心里充满理想的阳光,赋予青春朝气和活力;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之产生自信心,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增添一份积极向上的力量,昂首挺胸走进你的语文课程学习之中。另一方面,精选文学史上著名的大家作品,比如,孔子的《论语》、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莎士比亚的戏剧、郭沫若的诗歌,都自有一种气质魅力启人心智,摄人灵魂。引导学生阅读它们,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贴近生活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不难理会,其宗旨就是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要贴近中职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实现语文与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双赢。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已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顾黄初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它的改革,关键也在贴近生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根”。

语文取之于生活,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在实施过程中,只有真正将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对接,构建实用性、活动性语文教学内容,才能达成教材编写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并不陌生的生活体验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比如,在上《雷雨》一课时,我们就不必采用课件式讲解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该课文,建立学习小组。课前指导各小组成员先选择角色、制作道具、揣摩人物,然后上课时分角色扮演雷雨中的人物,将话剧《雷雨》中最精彩、有较多对话的片段如周朴园和梅侍萍30年后周家重逢等内容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更易理解作者所塑造的人物,体会剧中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同时也让参加表演的同学有了一次展示自己创造性、表演性才能,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又比如,让学生关注每天的新闻及社会焦点问题,然后在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新闻。尝试让学生创办手抄报,安排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充当校园讲解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举办征文、朗诵比赛,或举办文学社团、文学沙龙,让学生读名著谈心得,推荐一篇美文、一部影视剧、一篇习作等,都是一举多得的活动。

三、中职语文教学的贴近专业

中职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职前教育,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是有一定区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语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在语文教学时,注重挖掘语文学习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比如,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做“老师”,向师生们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能力;又如,在上《胡同文化》一课时,考虑到胡同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延伸到让市场策划专业的学生可以谈营销文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谈餐饮文化,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可以谈礼仪文化等等自己所了解的专业的文化现象;再如,通过让学生在模拟现场招聘会上应聘、接听电话、介绍推销商品、接待顾客等,介绍在实习过程中所见到的最敬业的工人等等的设计和安排,加强应用文写作和说话训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语文课虽然不是专业课,但语文课程和专业学习紧密相关。在专业学习中,同样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其中语文的素养不可或缺。因而,学生在对专业的探究热情中激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注释】

[1]原载《沿海教育》.201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