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拥有反思能力

拥有反思能力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尤其是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应把反思作为工作优劣的基本标准。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能否灵活有效地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参与、交往、达成状态予以反思。

第五节 拥有反思能力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在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尤其是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应把反思作为工作优劣的基本标准。而且,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可以消去工作上的弊端,受到教益,起到“借石攻玉”的效果。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世上最宝贵的要数金钱、名表、钻戒……其实都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是那些已经经历过的时光岁月。虽然它已经代表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印记是不会轻易抹去的。如何把曾经的所经历过的事物变成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要去时刻回顾它、琢磨它,以从过去得到的经验用作现在或以后行为的参考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讲的反思。

如果过去了就那么让它过去的话,就等于说你所经历的快乐或者是苦难都白白经历了,你并没有从中学会什么;如果有一天再让你经历一次的话,你依然会再次遭受一遍当初你所遭受的无奈和苦难。这用老人的大白话讲就是:白活了。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反思”的解释是这样的:“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句话可以看出,反思的根本目的是要从过去中总结出教训,下不为例。

教学中教师的反思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调整、改进和提升。教师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解自我与实现自我心灵上的沟通。值得指出的是,反思并非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般意义的思考和回顾,而是根据反思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达到反思的目的。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就必须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学反思能力。

一、教师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按照教师教学工作的时间顺序,我们可以把教师的反思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进行反思。教学实践前的反思对教师的接下来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过去自己或他人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教师在比较反思中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形成独特的经验,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能否灵活有效地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参与、交往、达成状态予以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灵活性,主要考验和培养教师的临场反应能力,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升教师对教学调控和应变的能力。

反思时,应认真做好反思记录。反思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记录学生的情况。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主要指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对教学的成功、失败进行理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尤其要对在教学实践中的错误做详细剖析,以便从中获得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以及自己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学校应调整和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负担,给予教师自我反思的时间和机会,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比如,可以将教师的反思在同事间传阅,鼓励教师书写听课后的反思记录,让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中公开袒露自己的想法等等。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大胆地交流各自真实的想法,相互沟通、质疑、探讨,进行有质量的反思活动。

二、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系统化整理的过程,是对自己成长的记录过程,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记录、规整成长档案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进步脚印的前进过程,亲眼目睹自己有一个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的成长细节。

2.在学习中提升反思能力

教师要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理论。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要在多读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结合起来。要以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为参照点,注意形成反思的框架,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判、思考活动。

(1)观看录像反思教学。通过录像再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让教师在自我分析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分析等,这样可以找出在语言和体态上存在的问题。

(2)学习文献的经验。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审视学生、审视课程,也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教师成长过程。

3.要善于总结经验,向榜样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教育实践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实践智慧中,涵容了教师反思内容的所有方面,体现了教育事业之价值的广博和丰富。对于这些典型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微、寻其奥妙,并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4.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善于捕捉反思对象

有问题、有障碍才会有思考、有分析。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就拿教学来说,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现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师生互动等方面,只有“跟自己过不去”,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并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5.加强交流合作

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必须学会与专家交流、与同事交流、与学生交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反思,使自己的认识得以不断提高。

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学校应该向教师提供和展现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反思的途径与方法,让广大教师认识到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情形下,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思考,丰富反思的方式。

6.作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

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也是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的,但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却不见得是每个人轻易就能办到。课程改革从理念到实践,从个体到全局,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管理、评价,都是全新的变革,都是脱胎换骨的改造。作为研究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断反思的状态,将反思带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反思案例

下面是一名骨干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一份报告,颇有心得体会,值得教师朋友借鉴:

教学反思能使每一个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永不自满、永远进取的心态。有人说:“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生活在当今就是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肤浅的知识。”没有反思之路,就不会有问题意识、教研意识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可能,教师也就不会有进步。

教学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素质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经验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新课改的理念表明,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没有反思的经验毫无价值,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20次工作的重复。

教学反思是优秀教师发掘自己潜藏的教育思想的工具。它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所以,学会了反思,就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观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由经验型发展为反思型教师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它能大大缩短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周期。

如何进行反思?

一、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阶段检测……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得以优化,教学方式和策略是否适当,教学手段有无优越性,教学绩效如何,其中蕴含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是如何。从微观层面来看,可抓住四个点反思:

1.“成功点”

一堂课上下来,总会觉得有些地方上得比较顺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引起了教学共鸣。你就可以反思: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取得成功?它体现了哪些新理念?具体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思考:

(1)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

(2)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

(3)因为采取了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

(4)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

(5)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6)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2.“失误点”

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力求准确完善,但由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或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学过程难免有疏漏之处。当教学出现失误时,课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反思:

(1)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

(2)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

(3)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4)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5)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动?

(6)实际教学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活性?

对以上问题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采取对策。

3.“创意点”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课后要及时地把它们捕捉下来,这些都是教学研究的鲜活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那就是一篇极好的教学案例。

4.“后续点”

大量实践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教师教完一堂课,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反思,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根据这些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寻找到了实际教学与备课设想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原先教学设计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为以后再教该内容提供了实践上的保障。同时,也为后续课时教学预案的设计提供了借鉴。经过这样多次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后续教学的失误之处就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才会逐渐走上良性循环之路。同时将反思的内容以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故事或论文等形式记录下来,抓住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小题大做”,充分发挥并能够经常回味、不断调节、不断发展,特别是要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在“接受式”和“探究式”中寻找平衡,而不是折中。应该是取长补短、合理安排,真理往往是走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平衡木上。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过程都有不同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优选,提高教师思考力,进行有意义的行动研究,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反思。以新课改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状况为出发点,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研究学生的学习信息,反思自己“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通常可以采用下班答疑辅导、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写学情分析日记、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不断完善与学生的沟通。

三、通过邀请同行、专家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学来反思。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课堂的革命是“静悄悄”的思维革命,而不是表面的热闹。应该开放自己的教学,大胆、主动地上观摩课、公开课、录像课,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博客”平台,通过与同行、专家的交流和对话,使自己看到如何用新课改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由此促进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四、通过征求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一般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发展,他们对孩子的观察、了解、思考往往是我们难以知道的,所以倾听他们的意见,也是教学反思的必要途径。具体方式有通信、家长调查表、家长座谈会、家长联系手册等。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是骨干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历程,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思考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成熟到理性;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