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的问题

解决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的问题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贪玩,是最不听话的行为,能引起孩子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它也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生知识信息的输入过程受阻与中断,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带动学生,也必须掌握“态势责备”这一无声的语言。

第三节 解决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的问题

贪玩是需要父母慎重对待的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之一。孩子贪玩,是最不听话的行为,能引起孩子一系列的其他问题。管住了孩子贪玩,就等于堵住了孩子其他问题的根源。

贪玩易丧志。对于正处于学知识学本领时期的孩子来说,贪玩不仅会使孩子丧失理想、追求,丧失塑造良好个性品质的时机,还有害身体的健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贪玩最终使孩子丧失的是美好的青春年华。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很多孩子玩得过分,玩得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孩子贪玩是绝大多数父母最头疼的事情。贪玩,不仅影响孩子的功课,同时还会使孩子染上撒谎、旷课等坏毛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但是,教师也需要正确认识贪玩这种不听话行为——有时候,贪玩并不是不听话,而恰恰是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或者创造力的表现。

孩子过于贪玩的主要表现为:贪恋电视或电脑游戏;只重视体育活动,忽视学习;茫无目标地侃大山;逃学;搞恶作剧……孩子一门心思就在玩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放学后书包一扔,抬脚就走了,天不黑不回家。

案 例

老师的目光

“我爱阳光,我爱月光,我爱我老师的目光。闪烁着智慧,闪烁着理想,透过我心灵的门窗……”任岁月潺潺地流淌,我始终不能忘怀的是读初中时班主任郭老师的目光。它像春天里布谷鸟的第一声啼鸣,像夏日里百灵鸟婉转的歌唱,像秋天里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像冬天里那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语文课上,班主任郭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片段: “那大圣听说,心中暗笑道: ‘这如来原来十分愚蠢,我老孙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你那手掌方圆还不满一尺,你叫我跳,岂不是笑话?’他生怕如来反悔,忙追问道: ‘既然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如来笑着答道: ‘做得,做得。他玉帝要不答应,你只管问我便是。 ’只见如来伸出右手,却似荷叶大小……”

郭老师精彩的讲述,逗得同学们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坐在我前排的女生妍妍听到高兴处,还要将辫子甩几甩,漂亮的蝴蝶结蹦蹦跳跳,就像几只蝴蝶在我眼前飞舞。看着她的高兴劲儿,我不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你不是喜欢在教室里放飞“蝴蝶”吗?待我捉住这几只“蝴蝶” ,再把它们钉在课桌上,看你还臭不臭美。我的脑海中不由展现出一副滑稽的场景:我一把抓住妍妍的蝴蝶结,钉在课桌上,她痛得龇牙咧嘴,大叫饶命。全班同学幸灾乐祸,我瞬间成了同学们眼中的英雄……想着想着,我不由伸出了双手,去捉前面的蝴蝶结。蝴蝶结还没捉住,抬头却碰上了班主任的目光,目光中有怒责也有呵斥,有忧郁也有关切。瞬间,我那双刚伸出不远的手仿佛被郭老师施了“魔法” ,定格在妍妍跳跃着的蝴蝶结旁,再不敢越雷池半步,心中还不由暗自庆幸:幸好这蝴蝶结调皮,一时捉不住,否则,该有我的好果子吃了。我的额头浸出一抹冷汗。孙悟空到底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这“诡计多端”的“孙猴子”又怎斗得过郭老师这“老谋深算”的“如来佛”?自此,无论前排妍妍的蝴蝶结如何飞舞,我都能不为所惑,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认真地听课。

该死的作文课真叫人头痛。今天的作文题目也特别奇怪: 《最叫我头痛的一件事》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写作文本就叫我头痛,再加上这让人头痛的题目,我一时头痛欲裂。老师又在讲台上讲什么文章的选材、立意、构思、详略……一堆堆的问题真让人心烦……

“歌星刘德华长得真帅,小龙女与杨过的结合真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游本昌饰演的济公和尚真是惟妙惟肖……刘二毛昨天到网吧上网,被他爸抓回去痛殴了一顿,真是惨不忍睹。张婶家的母牛下了一头小牛崽,生下来就会走路,真奇怪。王奶奶家的母鸡下了蛋总爱‘咯咯嗒’叫个不停,好像表功似的……”

正当我东想西想时,郭老师那慈爱中透露出关切,严肃中又不乏温和的目光又盯住了我,好像在说: “你呀你,为什么总爱上课走神呢?这是在课堂上,你可得认真听讲呀。花无百日好,人无再少年,你要及时努力呀。 ”这目光,似一把利剑,斩断我的胡思乱想,似三春的阳光,让我又充满了学习的热情与渴望。随着这目光,我的心重又回归课堂……

郭老师的目光是那开荒的铁犁,默默地耕耘着,把智慧与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田,郭老师的目光是那雨中的彩虹,一端连着现实,一端连着希望。郭老师的目光是那风筝上的线,任我飞得再高再远,生命的根总系在大地上,郭老师的目光是那跳动的烛光,照亮了我人生的困惑,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郭老师的目光是最醇最酵的酒,是最美最美的诗,是最真最真的梦。

难忘郭老师的目光!

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中,某些学生由于某种原因,经意或不经意地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心不在课堂上,这样,既影响了本人的听课效果,也不利于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面对这一情况,传统的课堂管理办法是教师运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指令性语言,如“请不要小声讲话” “请注意力集中”“请不要搞小动作”等,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然而,这种课堂教学的显性管理办法,常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它容易中断教学内容的传授,打乱教师思路,导致教师预定的教学计划无法完成。它也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生知识信息的输入过程受阻与中断,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班主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态势责备法” 。常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态势责备”的方法很多:一个手势、一抹微笑、一个眼神,一声感受……都是其表现形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才。 ”一个优秀的演员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惊喜,靠的正是以言谈举止、面目表情直接影响观众。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带动学生,也必须掌握“态势责备”这一无声的语言。

其实,学生学习不专心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包括:与学习无关的刺激物的干扰、学习上单调或遇上困难、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好等;主观原因包括:缺乏学习上的兴趣和信心、自身注意力差、身体或情绪不好、不理解学习的内容、自控能力差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的表现形式有: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坐立不安、情绪波动大、对学习产生反抗或淡漠的态度。那么,对于学生学习不专心,教师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专心的重要性。专心可以高效地利用时间。其实,成功的人不是什么方面都是最好的,但他们对某些专业知识比一般人都在行。这就是因为他节约了在其他方面付出的时间,专心在几件事上。他们在这几件事上花的时间比其他人多得多,所以成功了。我们需要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更需要高效地利用时间,这就需要专心。专心做事的人最聪明,因为他们懂得用脑,懂得高效地利用时间。

读书学习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活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高度专注的完成任务,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比如说别人能每天坚持学习5小时,而你能每天坚持学习8小时;别人一件事做一个月就烦了,而你做一年也不会厌倦。别人不能专心去做的事情你能专心认真地去做,你成功的机会就会比别人大得多。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尤其青少年,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才有成功的希望。

其次,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的环境要安静、整洁,教室的布置要简朴,不要有过多的张贴和装饰,同时要有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还要减少学习环境中不良因素给学生的干扰刺激。

第三,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和学生共同寻找适合他的最佳学习途径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时间有限,而且课堂属于公共领域,很多私密性的问题只有在私下说出来才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如经常与学生进行交心式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向他讲述一些有关学习的故事和小常识,在逐步与学生建立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的同时,还能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学生进行某一科目的学习时,必须要让他们明确此科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这一科目内容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对成功所带来的喜悦的向往,自然而然地使他们保持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时,往往会对学习放松甚至放弃,也就是他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出现分心现象。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注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即逐步引导他们在有干扰的环境中或在有限的时间内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定成绩时,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出现学习分心的现象时,教师不要过分的指责。批评要细致耐心、简明扼要,不要过分唠叨,更不能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惩罚和人格上的侮辱。

现在学生学习不专心的比例相当高,据抽样调查,比较严重的占20%左右,有时不专心的占30%左右,也就是说将近一半孩子学习不够专心。

——有的孩子做作业,边做边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

——有的孩子做作业时只要有人说话就搭茬;

——有的孩子学习时外边有人走路、汽车声响都会受干扰,无法专注于学习;

——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一会儿和同学说话、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一会儿看看窗外……

学生学习不专心的表现是各式各样的,年龄不同表现也不同。同样,不专心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身体原因

有些学生学习不专心是由于身体原因。如蛀牙、皮肤瘙痒、肠胃不适、感冒咳嗽或疲劳、困乏、饥饿等。由于身体不舒服,学习时无法专注于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关心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健康状况,不能看到学生心猿意马的现象就对学生批评,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举动,找到他们不能安心下来的确切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

2.心理原因

有些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重,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心理不平衡,很难把精力专注于学习中。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发生矛盾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 ”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系列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离开心理素质的培养,其他素质就没有了心理基础。同样,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它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在这个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激烈、充满创新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创新精神、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建议教师朋友们做好以下几点:

(1)即使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品质,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2)提倡民主教学,注重心理培育。

(3)利用户外活动,加强心理教育。

(4)交给学生心理调节法,提高培育效果。

3.外界刺激干扰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常遇到许多干扰因素,例如,对于学习重点不能确定,对于自身的能力不甚清楚,对于学习缺乏继续下去的意志力等。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点,防止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样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斗志,培养他们的学习意志和学习毅力,从而使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持续性发展。

学生在预习、准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较多的问题,教师应能时常进行指导,所以具备这种条件的班级才能进行。在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教师的指导切忌不能包办代替,要尝试用问题引导以产生体悟,对话交流来呈现思想,点拨归理而渗透观点,否则将失去其积极意义。

对于负责一框题的同学而言,如何在全班同学面前,将想要表达的意思,完整、准确、简洁表述清楚是一大挑战。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点滴成就,共享其成长。另一方面营造一种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同学之间互相包容、鼓励,求知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各自的发展。

4.学习内容不适当

所学内容过深或过浅,孩子感到索然无味,同时又存在着另一个比较新奇的注意对象,这样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有侧重点和倾向性地选择能够调动学生激情的话题。当然,在一个学生众多的大班级中,众口难调,教师想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口味是不现实的。但起码有一点教师可以做到,即不要选择那些枯燥的、令人昏昏欲睡的讲课内容。即便是迫于大纲要求,有些枯燥的知识不得不向学生教授,教师也应注意自己的方法,把单调乏味的说教变成一种平等的交流、探讨,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5.学习负担过重,厌烦学习

现在不少孩子学习负担过重,整天如机器人一般,学呀,学呀,学得没完。加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教育过度” ,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辅导班,孩子产生烦恼情绪也容易分心。

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再者,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

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他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