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

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作《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开启了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自觉和主动,我更愿意以追求幸福生活为目标与老师们交流。一方面幸福要以客观的自身的生存状态为对象,可以说,幸福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教育需要幸福的过程。这一次做《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修订版,一方面是要把这样一些的理念和实践表达出来;二是在过去交流教师幸福生活的过程中,一线教师表达了这样那样的困惑,我也对此做出过回应和交流,应该把它们收录进来。

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

(修订版前言)

写作《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开启了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自觉和主动,我更愿意以追求幸福生活为目标与老师们交流。2007年10月17日,记者王占伟在《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撰文称:“在教育转型性变革的新时期,传统的教师培训越来越不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有专家将目前的教师培训概括为‘两多两少’:理论讲得多,技术层面的讲得多;触动教师心灵的少,改善教师生存状态的少。在教师培训变革的十字路口,陈大伟副教授以自己全新的理念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新路。”我想新的理念、新的道路就是以人为本,把幸福和教育关联起来,引导教师追求幸福生活。

就幸福与教育的关系,我现在有这样的认识:

首先,幸福需要教育,幸福需要学习。对于幸福,人们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比较而言,更容易接受的观点是,幸福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愉悦感受。一方面幸福要以客观的自身的生存状态为对象,可以说,幸福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幸福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认识、理解和评价,幸福的本质又是主观的。从幸福的客观性看,人的生存状态。比如,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源带来满足感,良好的人际带来愉悦感,自身价值得到提升和实现带来自我实现感。但获得必要的物质财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性劳动都需要能力,从这种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认识幸福的能力、感受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我们知道,刚出生的婴孩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人生的幸福能力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来发展。康德说:“人是唯一必须接受教育的造物,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能提升人的幸福生活能力,促进人的幸福生活。教育能提升人的幸福能力,这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教师通过学习和改变提升幸福生活能力,我把这看成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其次,教育需要幸福。一方面,教育需要幸福作为终极的目标指引。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终极的目的。恩格斯指出:“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例如,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理想就应该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幸福。另一方面,教育需要幸福的过程。教育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基于幸福生活的愿望能在教育中体现和实现,如果没有幸福的成长过程支撑,学生的学习就难以为继,他们可能采取种种方式放弃:极端的方式是对未来生活的放弃;也有的选择逃离学校,选择辍学;更多的学生则只能坐在教室里人到心不到,他们或者机械地参与,或者冷漠地旁观,或者敌对地反抗。而对教师来说,如果不能体验幸福的教育生活,教师就会失去教学的勇气和信心,就会出现疲惫、厌倦、抱怨、创新缺失的职业倦怠,影响教育生活的质量,进而影响人生的质量。我想,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义务。

这一次做《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修订版,一方面是要把这样一些的理念和实践表达出来;二是在过去交流教师幸福生活的过程中,一线教师表达了这样那样的困惑,我也对此做出过回应和交流,应该把它们收录进来。可以说,修订版是在再版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

诚恳地等待大家的批评!谢谢!

陈大伟写于2013年3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