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稳定成长期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试论稳定成长期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和教师本人通过情感关注、实施个性化培训、主动适应等策略,可促进稳定成长期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对于稳定成长期教师,清醒的自我意识始终都会是自我形象塑造的监控者。对于稳定成长期教师,学校领导应在生活、工作上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

试论稳定成长期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何雪峰

摘要:稳定成长期教师处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十字路口,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本阶段教师取得发展走向优秀的重要条件。学校和教师本人通过情感关注、实施个性化培训、主动适应等策略,可促进稳定成长期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稳定成长期 教学风格 策略

稳定成长期教师是指经过职初阶段的培训,已经能够独立胜任教学,但还没有凸显出个人教学特点,在教师群体中的示范、影响作用还比较有限的教师,他们的教龄一般处于4~10年之间,这段时期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稳定成长期教师面临着两种选择:第一,继承并超越职初期习得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第二,继承职初期掌握的教学能力,停滞不前,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重复已习得的教学经验,最终沦为一个教书匠。在教师专业化思潮的不断渗透下,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实背景下,社会都期望稳定成长期教师能成为优秀教师。本文将探讨稳定成长期的教师如何凸显出个人教学特点,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在本阶段脱颖而出,走向优秀。

一、教学风格的内涵

对于教学风格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尚未有统一的解释。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教学风格,侧重于对个性的描述;从教学论角度,重点强调教学行为的合规律性。综合各研究视角,李如密教授把教学风格定义为,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1]。对于教学风格的构成,其主要因素有教学的组织、教学的语言、课堂教学境界。教学的组织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以保持学生适宜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操作活动。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它是以学生学习状态为标志,以课堂教学气氛为烘托,师生共同达到的一种教学状态[2]。教学语言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动力。

二、教学风格与稳定成长期教师的关系

在讨论二者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稳定成长期教师的特征。

1.稳定成长期教师的特征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稳定成长期教师作为一个桥梁,更是呈现出一系列独具个性的特征。所谓稳定成长期,根据国内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也就是职初期结束后转向成熟期,由于国内外专家的划分维度不一样,因而,对这段时期的语言表述也众说纷纭。例如,德耶弗斯(Dreyfus,H.L)认为,一名教师从新手到专家形成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胜任阶段和熟练阶段便是稳定成长期。

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Fessler,1985)中包括职前期、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与停滞期、职业消退期和离岗期。在此模型中,热情成长期到职业稳定期便是稳定成长期[3]

在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练丽娟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理论对教师生命周期的研究,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1)适应期(第1~3年);(2)稳定期(第4~7年);(3)职业危险期(第8~23年);(4)平静和保守时期(第24~31年);(5)退出教职期(第32~39年)。

在稳定成长期,教师基本上结束了模仿期,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学生学业评价等;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稳定课堂秩序和调控课堂氛围;大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及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能够吸收并内化别人成功的经验;在教学上呈现出追求独立的意向,开始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的教学形象。由模仿到独立,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学的信心逐步确立和强化。处在稳定成长期的教师,表面上似乎没有显著差异,似乎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隐性的差异。有的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有的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艺更趋先进;有的教师比较满足现状,感觉良好;有的教师进取心较强,常有危机感等等。

因而,稳定成长期教师处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停滞不前就沦为平庸,坚持不懈就会成就未来,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两者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的教学风格一般形成于稳定期,是初任教师摆脱困境后所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稳定成长期也是独立性教学阶段,处于从模仿性教学到创造性教学的过渡阶段,每个教师都逐步意识到必须正视和接受自己的个人教学形象,并对其进行审视,它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学生如何看待它?与自己的教学理想有何差距?如何改善或重塑自己的个人教学形象?独立性教学阶段形成的教学形象,是一个教师全面素质的展现,也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是由一般的教学形象到卓越的教学风格之间,尚需教师做不懈的努力来超越自我。对于稳定成长期教师,清醒的自我意识始终都会是自我形象塑造的监控者。独立性教学阶段,是教师走向创造性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经验表明:有追求的教师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教师只有摆脱对别人教学的模仿、完成对模仿本身的超越,才能进入独立性教学阶段。所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稳定成长期教师走向优秀的必要条件。

三、稳定成长期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策略

1.情感关注,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环境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此,学校领导的人文关怀和支持非常重要。对于稳定成长期教师,学校领导应在生活、工作上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风格方面,稳定成长期教师也是一个新手,正如前文所说,他是处于独立阶段,工作上的难题需要自己去独立探索解决,然而,青年期易于情绪化,如果困难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对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教学热情。学校领导应该主动给予支持,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宽松的环境,能减少教师积极探索的阻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其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侵蚀校园风气。在绩效考核上,政策倾斜于稳定成长期教师,给他们更多评优的机会。校长应该经常给予他们情感关注,以人格魅力感染他们,促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教学事业,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稳定成长期的顺利升华。

2.实施个性化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教学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精湛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获得一方面需要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必须有外部的指导,即培训者定期给予教师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对于教师技能的形成,我国学者做了如下四个阶段的划分:模仿阶段、自主探索阶段、熟练阶段和自主创新阶段。

稳定成长期教师处于自主探索阶段,培训者只有在了解其各方面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事半功倍。个人资料档案是一种实施个性化培训的有效方式,也是目前欧美各国在师范教育、教师培训等方面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培训手段模式[4]。因此,探索和建立我国特色的个人资料档案有效教师培训模式,有助于了解稳定成长期教师的成长经历,提高培训效果。

3.主动适应,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快乐工作;二是宽容待人;三是悦纳自己;四是享受生活[5]。由于稳定成长期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面临人生的选择,矛盾重重,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本人必须予以重视。

良好的心态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之后,稳定成长期教师由于负担过重,过分疲劳,理想化与现实感的冲突,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人际关系障碍等等,易产生心理挫折。面对人生的困境,稳定成长期教师应以理智和宽容的心态看待适应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学会自我克制,控制消极情绪,不急躁,不消沉。同时,心中的苦闷导致的不良情绪需要得到合理的释放,可以向同事、朋友倾诉。面对问题和困惑时,应该坦然地接受它,而不应整天沉浸在自我烦恼、自我贬低的消极情绪之中,以至于最终动摇自己的职业选择。初任教师要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必须具备克服困难与应付挫折的能力,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激励。从专业化层面上看,熟手型教师的工作压力要比初任教师大,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心理:如沮丧、自我评价过低、职业成就感低、教学效能差等。因此,稳定成长期教师除了主动掌握一些调节心理健康的知识,使自己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以外,学校或培训机构也应该为他们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学校的领导应该与之沟通,帮助疏解一些消极心理。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齐晓东.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构成要素[J].社会科学战线,2002(1).

[3] Ralph Fessler,Judith C.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 郑百伟.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师曙光.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