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文化人”,构建文化育人机制

“以文化人”,构建文化育人机制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之努力构建文化育人机制,“以文化人”。此外,人文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文化建设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力作用。秉承上述“以文化人”思想的基本取向,人文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文化活动,目的就是开化人、感化人、化成人,并形成了若干文化活动品牌。此次活动由“冬至”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含义引发。

“以文化人”,构建文化育人机制

(浙江大学 沈 玉、段圆圆)

一、“以文化人”思想的取向

利用学科优势,传播人文精神。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人们的利益需求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洪流的影响和冲击。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理想信念淡化、信任归属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等问题,这成为当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新的挑战。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骨干人员,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针对上述时代新课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在认真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行动中,人文学院辅导员教师依托人文学科优势和专业品质,以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为载体,致力于开展融和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让广大学生在接触、习染各种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对民族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的认识鉴赏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树立良好道德风范,提高文化认知和生活品位,强化其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增进师生感情,和谐校园氛围。以之努力构建文化育人机制,“以文化人”。

此外,人文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文化建设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力作用。针对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学生定位在辅助或次要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况,人文学院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时,不仅号召学生踊跃参加活动、享受有利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环节中来,将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创造。在开展过程中,多采纳学生意见,甚至放手让学生组织适宜的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当文化建设活动真正被学生拥护和支持时,其影响更巨,效果更好。

为了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人文学院践行“师生互动”的原则,为促进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积极搭建平台。由于本科生没有配备导师,师生间的互动一般仅限于课堂上。有鉴于此,人文学院举办文化活动特别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这样做不仅延展了他们的交流空间和时间,也便于老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对学生的帮助不应局限于课堂,他们需要更多的场合、更丰富的条件,利用自身的学养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给他们无穷的精神财富。

二、“以文化人”思想的实践

秉承上述“以文化人”思想的基本取向,人文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文化活动,目的就是开化人、感化人、化成人,并形成了若干文化活动品牌。这些活动,学生们是主体,教授们是压轴,而辅导员贯穿始终,是最具体而不可或缺的人。现重点介绍人文学院的“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和“‘阳春之咏’·庚寅三月三日·人文学院诗会”。

1.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

2009年12月22日,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气“冬至”,人文学院以“亘古的怀想”为主题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邵逸夫艺术楼隆重举办了首届“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此次活动由“冬至”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含义引发。旧谚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古人也有在冬至日邀请好友读书赏玩之雅习,因而人文学院特选此日举办“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希望能延续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氛和生活乐趣,在重温“冬日读书正当时”的同时,享受诗歌书法、民乐等传统艺术带来的美妙。

img32

img33

img34

赏读会的参与群体除人文学院众多师生外,还吸引了许多兄弟院系的老师、学生,师生共赏、其乐融融。赏读会以中国传统民乐为主线贯穿全场,表演了古筝、二胡、琵琶、古琴弹奏,又将诗词吟诵、昆曲、京剧、书法等传统艺术融会其中,呈献了《花好月圆》、《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沁园春·中华赞》、《平沙落雁》、《广陵散》、《捣衣》、《喜洋洋》、《牡丹亭·游园惊梦》、《贵妃醉酒》等一批精彩曲目。琴瑟舞乐、诗词歌赋、戏曲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让观众大饱眼福。它们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载体,传递出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文化气息。此外,赏读会还邀请了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音乐、诗词、戏曲、书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读,充分体现了“古”“雅”相映、“赏”“读”结合、师生互动的艺术特色和活动目标。

2.“阳春之咏”·庚寅三月三日·人文学院诗会

2010年4月16日,人文学院“阳春之咏”庚寅三月三诗会拉开序幕。上巳节是中国的古老节日,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载的就是当时的情形。选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举办这场“阳春之咏”诗会,既是为了继承古时曲水流觞、谈文作赋之俗,也是为了唤起通俗文化泛滥下逐渐被淡忘的诗意和诗心。

诗会在古色古香的浙大紫金港校区南华园举行,分成“漫漫古典情”、“流行风月雨”、“异域是传奇”三个篇章,所朗诵者既有《关雎》、《春江花月夜》等韵味悠长的古典诗词,也有《你是人间四月天》、《雨巷》等撩人心弦的现当代诗作,还有外国留学生带来的别有风情的外国诗歌,同时有古琴、茶艺、书法、舞蹈等为诗会锦上添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授刘斌所演唱的《阳关三叠》、《教我如何不想他》等歌曲,时而悠扬,时而深情,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诗会上,人文学院不少老师和学生还现场作诗,如楼含松老师、胡可先老师、陶然老师作了古诗,张德明老师、吴晓老师作了现代诗,把现场气氛带到高潮。

img35

三、“以文化人”思想的意义

当今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创造当代中国特色文化的运动。人文学院提倡和发起的“以文化人”活动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古今相承,中西合璧,真正构建起富有人文情怀和价值的校园文化,以文化特色活动为媒介,为培养本学院优秀人才加大推力,为培养浙江大学全面人才加大助力,为扩大精英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贡献薄力。

“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的得力之处正在于用诗歌沟通古今中外,连缀歌舞书法,伴以肃穆高贵之吟唱仪式,空灵洒脱之即兴创作,以张扬诗词歌赋之典雅内涵。它可以触动学生的浪漫主义情怀,陶冶美学意识。东方文化之精粹,加上世界性的广阔视野,兼之以异域之风情流韵,一下子全部展现在过惯了现代生活的人面前,其冲击力可想而知。让人从狭小的通常是庸俗的现代性生存中获得一定突破,得以向人类广袤深厚的文化空间释放某种被遗忘的共鸣,这是“以文化人”的宗旨所在。

“‘阳春之咏’·庚寅三月三日·人文学院诗会”,不仅邀请了校内外优秀的诗歌创作者,还吸引了不少诗词爱好者的参加。这场诗会,体裁涵盖古今中外、传统现代,经典频现,师生又能即兴创作,体现出无处不是诗,而这一你来我往、诗与歌互相应和的情景又何尝不是一首校园和谐文化之歌呢!可以想象,身在其中的学生们一定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旁观者也会受感染。孔子说,兴于诗,成于乐。儒家的这些思想是我们“以文化人”的教育事业的重要启发。

无论是传统艺术赏读会,还是诗会,或是类似的其他活动,都切实体现了在“以文化人”思想指引下,人文学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行。人文学院努力发动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理念来建设校园文化,积极在现代校园和社会中重塑人文精神、发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工作提出的挑战,抓住问题,积极作为,利用“以文化人”思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完善辅导员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培育优秀人才发挥有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