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恋爱观和性取向问题影响探析

大学生恋爱观和性取向问题影响探析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校园恋爱现象已比较普遍。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取向,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高校辅导员应该关注的问题。许某,女,某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时间久后,许某发现该男生的举止比较女性化,言行比较粗俗,便对其产生厌恶,主动提出分手。新学期开始,许某再次提出分手,并认为时间能改变一切。这对许某的打击很大。许某事件引起了我对恋爱观外延的思考,涉及了个人性别取向的问题。

大学生恋爱观和性取向问题影响探析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陈昱宁)

大学生校园恋爱现象已比较普遍。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取向,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高校辅导员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案例内容

许某,女,某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一直以来,许某表现突出,学习认真刻苦,工作踏实肯干,入大学前未结交过男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教学楼自习时,邂逅一名男生,被其强劲的攻势和直白的表露所打动。于是,他们便成了一对恋人,经常一起出入校园,一起自习。时间久后,许某发现该男生的举止比较女性化,言行比较粗俗,便对其产生厌恶,主动提出分手。但每次当许某躲在教室自习时,都能被该男生找到,并被其说动。许某就此事向朋友抱怨,说自己交了个很没素质的男朋友,想和他分手。朋友劝她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包容,能成功改变一个人是件很棒的事。认同朋友观点的许某,试着继续和该男生交往。在交往中,许某对其的厌恶感不降反升。新学期开始,许某再次提出分手,并认为时间能改变一切。事实并非如此,该男生不但没有善罢甘休,反而到处在她同学和老师中散布谣言。这对许某的打击很大。

一天,一向对许某很放心的许母突然来电,哽咽着对许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许某意识到妈妈一定是听到了该男生散布的谣言。许母电话里略带哭腔的训骂及言语中对女儿的失望,让许某好不容易筑起来的坚强防线彻底倒塌。

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后,许某去找该男生在某高校工作的表姐了解情况。对于她男朋友的身份职业,她有太多的谜团想解开。通过其表姐,许某得知:该“男生”是成某,韩国人,系某学校计算机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真实性别为女性,经常假冒我校韩国留学生或某学院学生的身份出入我校。特别是周末,经常会出现在学生公寓楼下,以女生身份出入女生寝室。知道事情真相后,许某觉得特别荒唐和难以接受。

回到学校,许某再次拨通该“男生”的电话,却被告知“你怎么会看不出来我是女的?”生活和许某开了一个大玩笑,当时许某感觉要崩溃了。但当她认为该“男生”的隐私被揭穿后就不会再来烦她时,她的心才稍稍释怀了一些。没想到,一段时间后,该“男生”又出现了,并且一再声明自己是个男生。有时候,“他”找不到许某就骚扰许某的室友,甚至到她们寝室闹事,直到学校保安赶来将其制服。通过学校及该“男生”所在单位的共同努力,这一事件才得以平息。

“是伤痛,也是成长”,这是许某在该事件之后写的一份材料里的文章标题。我觉得很贴切,写出了她在经历这次事件后的最大收获与成长。

在上述案例的处置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第一,与该“男生”谈话。在第二次分手后,该“男生”散布谣言给许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我先后几次找过该“男生”谈话,发现其心智不成熟,表达也让人费解。我告诉该“男生”,个人的感情问题不要牵扯到学校及同学层面,这对许某是个不小的影响,如果真的喜欢她,就不应该伤害她。此次谈话后,该“男生”平息了一段时间。

第二,积极与许某谈心,给予关怀。通过宿舍走访、个人面谈、网络聊天等方式,耐心倾听许某的心事。在倾听的同时,适时给予引导,减轻该事件带给她的心理负担。通过该事件,让许某吸取教训,重新端正态度,认识自己,碰到困难学会多跟老师或同学交流,避免给自己造成类似的伤害。在做好许某思想引导工作的同时,我也和知道该事件的学生谈话,让她们正确对待,真诚帮助许某,不让流言蜚语在其他学生中蔓延,以免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影响。

第三,加强宿舍间的交流,缓解人际关系。从与许某室友的谈话中得知,室友平时对许某还是非常关心和照顾的,但发现许某恋爱后对某些事情的判断与室友有偏差,与室友缺乏交流,喜欢独自思考。对此,我希望室友能主动帮助许某,与她多交流,让其理性地处理“失恋”造成的心理伤害。

第四,建议转移注意力,寻找精神寄托。我找许某谈心,鼓励她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申报科研项目,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及时消除内心不愉快的情绪。再者,通过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转移其注意力,让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其大学生活,让其慢慢淡忘不愉快的经历。

第五,寻求家长的帮助。我积极联系许某家长,告知许某在校情况及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针对该情况希望家长主动与许某交流,在对待感情问题上,不单纯用批评和强硬劝阻的方法,而尽可能理性地看待子女成长中的问题,多给予一些父母的关爱,让许某尽快从该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

第六,教育学生慎重交友。通过该事件,我明确告诉许某,今后交友务必要慎重,要明确对方身份。大学是连接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要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遇事自己辨别不清时,可寻求家长、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经过近一个月的耐心开导及心理辅导,许某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她重新变得开朗起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案例分析

第一,新问题促使我们加强学习。许某事件引起了我对恋爱观外延的思考,涉及了个人性别取向的问题。该“男生”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产生了一定冲突。心理性别属于个体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人格,与性取向(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关。在与该“男生”的沟通中发现,其对自身女性性别确认无疑,这证明她在心理性别的判断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她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属于同性恋范畴,她喜欢跟同性女孩交流。这对我来说,是工作中碰到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国外留学生及外籍工作人员,对我国文化婚恋观的冲击很大,当然也包括对我们大学生的冲击。性取向问题的案例在我从事辅导员的经历中,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我相信今后可能还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更好地应对类似学生案例的处置。

第二,认真分析个案,总结经验。对于该事件中的“恋爱”,不能称之为是恋爱观的问题,可能更多地属于恋爱观取向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应对发生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思考,为学生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防患于未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还要加强工作交流,共同学习提高,这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注释】

[1]欧阳胜权,叶昊.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艺术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