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这种命令是没有大用处的,你应当用一种暗示的方法去教他。最容易做的是一种消极命令。积极暗示是比较难做,而收效实际上是很大的。这是很好的暗示性教学法。这种种的图画,已经有很大的暗示力量。没有吃过番茄的人,也许不会喜欢吃的,但是番茄富于维他命,在欧美各国均认为是一种最经济、可口的食品。我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最好吃的东西,他就摘了一个青的番茄给我吃。青的番茄很酸涩,我咬了一口,就连忙丢掉。

亲爱的教师,我来提出几个问题,请你答答看!

(一)一个4岁的男孩子,蓬了头,拖了鼻涕,跑到学校里来读书,你应当怎样教他?

(二)一个5岁的女孩,在操场上游玩,听见上课铃就赶快跑,一个不留心,被树根一钩,扑的一声跌了一跤,那时你在后面看见了,应当怎样教她?怎样对她说?

(三)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胆子非常之小,一到晚上就不敢到黑暗的地方去,你应当怎样教他不怕黑暗?

(四)一个11岁的男孩子,喜欢拿人家的东西,你应当怎样教他?

这些问题,你看了有何感想?粗看,很简单,仔细研究起来,倒也很复杂很难解答的。我们不妨来试试看。

第一个问题是清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母亲的问题,一是小孩子本身的问题。他家里也许是很穷的,他的母亲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小孩子出来,让他蓬了头发,拖了鼻涕。照理他的母亲应当把他的头发梳一梳,脸孔洗一洗,再让他出来。这个问题,做教师的应当怎样去解决?第一个办法,就是去访问他的家庭,告诉他的母亲:你应当建议小孩子每天必须要随身携带一块干净的手帕,这块手帕不一定要很好的,就是一块干净的布也可以。第二,就是在学校里替他梳一梳头,洗一个脸。我们现在要问,你做老师的怎样对他说?怎样教他以后不蓬头、不拖鼻涕?

你不应当在别的小孩子面前对他说:“你这个小孩子多么脏,蓬了头,拖了鼻涕,赶快去弄干净。”这样一说,这个小孩子会发生两种反感:假使他怕羞的,他就会哭起来;假使他倔强的,他不听你的话,他不肯去梳头洗脸。所以,这种命令是没有大用处的,你应当用一种暗示的方法去教他。

你可以指着干净的小朋友说:“啊!你的头发梳得多么整齐,面孔洗得多么干净!”这样一说,那个肮脏的小孩子,假使聪明一点,就会领悟到你的意思,恐怕他会轻轻走过来请你替他梳一梳头,洗一洗脸。假使这个方法不行,这个小孩的智力不够高,领悟的能力不够强,那你最好带他到清洁室里去,轻轻地对他说:“你到镜子里照照看。”一照就看见他自己了,那时候,他一定会请你替他梳一梳头,洗一洗脸的。

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软性的,实际上小孩子是愿意改进的。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很费时间,你要花一点心思去对付。最容易做的是一种消极命令。你看见一个肮脏的小孩子,不知不觉会说他、会骂他,教他这样做、那样做。这种硬性的教育,是不彻底的,是暂时的。积极暗示是比较难做,而收效实际上是很大的。

第二个问题是痛苦的问题。假定你看见小孩子跌倒了,你就很慌张地跑过去对他说:“小朋友,不要哭,不要哭,跌痛了没有?”本来他可以不哭的,给你这样一说,他反而哭起来;本来他不觉得很痛的,给你这样一说,他反而觉得痛了。究竟你应当怎样做呢?你可以对他说:“小朋友,真乖!跌了一跤,自己会起来,真能干!”这样一鼓励,他要哭也不哭了;即使有点痛,他也会咬着牙齿,忍着痛苦了。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一个3岁的小孩子,在吃饭桌子下面玩弄,正要走出来的时候,一个不当心,在桌子边砰地撞了头,我以为他一定要哭了。他的妈妈非常机警,一听见撞声就对他说:“乖乖今天能干,头皮会敲铜鼓了。”他出来一点不哭,没有现出痛的样子,不过在桌子边硬硬地敲了几拳,就走开去了。这是很好的暗示性教学法。他的母亲暗示他一个勇敢的意思,这个小孩子有了勇气,就把痛苦克服了。

第三个问题是惧怕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原因,大概是在黑暗中受惊吓,或者听人讲可怕的故事,所以到了黑暗中,他总想起可怕的情形;或者在黑暗中有的东西刺激他的想像,有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他所怕的东西,如在白天他被狗吓了一下,到了晚上他就会怕,以为黑暗中就有那可怕的狗。

我有一个侄儿,小的时候很怕鬼,晚上出去,总是要人陪的。有一天晚上,我带了他和他的哥哥到东南大学(就是现在的中央大学)去听讲课。他的哥哥(12岁)提了灯笼在前面走,我跟在后面,他一定要走在我们两人的中间,我特意走上去,走在他的前面他不肯,一定要走在中间。我对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走在中间?”他说:“我怕。”我说:“怕什么?”他说:“怕鬼。”我说:“走在中间就不怕吗?跟在后面会怕吗?中间同后面有什么分别呢?”他说:“在中间就不要紧。”

这个小孩子为什么这样怕呢?就是前几年在家乡的时候,常常听见乡下人讲鬼怪故事,他听的时候,非常爱听,但听了之后,就不敢回家了。

小孩子容易受暗示的,我们不要以鬼怪的故事去暗示他;但是已经有了这种惧怕,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消灭这种惧怕的心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一个方法,就是仍旧用暗示法去消灭惧怕的心理。他怕黑暗,我们还是带他到黑暗的地方去,你用言语告诉他不怕是没有用的。以行动来暗示他,你要显出不怕,一次两次三次,慢慢儿就会消灭惧怕的心理。不过这种惧怕,是有黏性的,要等到小孩子年龄大一点,身体强一点,勇气增加一点,理智纯一点,胆子也会大一点,惧怕的心理自然会消灭的。

第四个问题是有偷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是相当复杂的,他今天之所以喜欢拿人家的东西,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养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考查它的原因。假定是因为家庭的关系而拿人家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满足他的欲望。我们要用正当的方法来满足他的需要,我们一方面讲廉洁的故事给他听,一方面要他知道尊重别人的权利。假若一班之中,有一个很好的学生,对公家的事物特别爱惜,你就可以趁这个机会,在大众面前把这个学生提出来讲给那欢喜拿别人东西的小孩子听。不过有一点你要注意的,不要直接对他说:“你不要拿人家的东西,你从前是这样的,现在你要看某人的榜样。”这种话是多讲的,一讲反而引起他的反感,你只要暗示他,要他模仿就够了。

还有富有暗示性的故事,也可以产生很大的效力。

总的来说,暗示可分四种:一种是语言,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画,一种是动作。

小孩子看了《西游记》,想上西天;看了《七剑十三侠》,想做神仙;看了《三国演义》,想做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看了《岳传》,想做精忠报国的岳武穆,这是文字的暗示。

小孩子听了孙中山革命40年的奋斗史,就想建设新国家;听了林肯解放黑奴的故事,就想打倒奴隶制度,这是语言的暗示。

看了一张可爱的小孩子图就快乐,看了一张可怕的暴行图就痛恨我们的敌人。这种种的图画,已经有很大的暗示力量。所以世界各国都爱美术,都利用图画来做宣传工具。

动作的暗示,比任何暗示恐怕要来得大。

有一天,我教小孩子吃番茄。没有吃过番茄的人,也许不会喜欢吃的,但是番茄富于维他命,在欧美各国均认为是一种最经济、可口的食品。我的小孩子,当初没有吃过,我恐怕他们第一次吃了不好,以后就不喜欢吃了。这是我自己的经验,二十几年前,我到北平西山卧佛寺去玩,我看见一个在那边养病的学生,种了许多番茄。我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最好吃的东西,他就摘了一个青的番茄给我吃。青的番茄很酸涩,我咬了一口,就连忙丢掉。我得了这种很坏的印象,到了美国,有一年的工夫,对于这样可爱的番茄不敢尝试。有一天,有一个外国朋友一定要我吃,他吃给我看,他吃得津津有味,我就勉强尝了一下,一尝番茄的滋味,和从前大不相同,吃了几个,慢慢就喜欢吃了。到了后来,最喜欢吃番茄,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适当的暗示是很重要的,得到这种经验之后,我就利用暗示性去教导小孩子。

有一天,我买了许多番茄,先把它在开水里一烫,把皮剥掉,切成小块,用点糖拌拌;拌的时候,他们都睁着眼睛看着我,我剥皮的时候,同时就说:“这个多么红,多么好看!”拌了之后,我就吃给他们看,一吃下去就说:“好得很!好得很!”他们看见我吃得津津有味,就也要尝尝看,我就给他们每人一块,他们还没有吃下去,我就说:“不是很好吃吗?”他们皱一皱眉头,一口把番茄吃下去了。从此以后他们就很喜欢吃番茄了,我用这种动作的暗示去教导他们。

动作是富于暗示性的。动作愈激烈,暗示性当然愈大。小孩子看了戏剧电影,回到家里就要去表演。戏剧电影是活动的,有很大暗示性的魔力,因此我们要利用戏剧,利用电影,去实施儿童教育,实施社会教育

上面所说的四种暗示,都有很大的力量,究竟哪一种最大呢?这也很难说,不过从儿童心理看来,动作的暗示性,恐怕要算最大的。做父母的、做教师的,应当以身作则,利用动作的暗示去教儿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