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努力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剑桥队的思路被复旦队猜中,复旦队有针对性地构建了自己的立论,从而牢牢地控制了场上的局势。复旦队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力量、气势,特别是人格力度,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立论的价值判断上所创造的崇高意境深深打动了评委和观众的心。

6.4.1 努力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论辩固然要辩、要驳,但归根结底仍是要使对方和听众信服自己的认识和主张。因此,在论辩中首先要立论鲜明,持之有据,充分阐述事理。

论辩制胜的关键在于:你确立的论点是否正确,你选用的论据是否真实而有证明力,你用何种方法来论证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这是论辩言语交锋的三大要素。

1)论点正确鲜明,利攻易守

孙子曾说过:“上兵伐谋。”一场高水平的论辩首先是论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的总论点,使之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的任何立论,用之守能御对方的任何攻击,这样的立论就等于先发制人,兵未动,胜势已定。这种立论要求做到角度新、针对性强和立意高。既要能“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听之出乎“意料之外”,思之却在“情理之中”;又要“知己知彼”,了解对方对辩题基本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方立论时可能采取的思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己方的立论;更要创造一个高的意境,具备较高的价值判断,论辩才能有确定的信念和充分的感召力。

阅读案例6-12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1993年国际大专论辩赛上,复旦大学队(以下简称复旦队)对英国剑桥大学队(以下简称剑桥队)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复旦队分析,出于论题的需要,对方会把“温饱”的概念无限扩大,特别是把“温饱”和“生存”等同起来,因此复旦队确定了“贫困”、“温饱”、“富裕”三大生活状态,尽量把“温饱”限制在确定有限的意义上;同时,对方又必然会把“道德”的概念无限窄化,从而为“谈道德”设置种种障碍。对此,复旦队就将“道德”概念尽量宽泛化,从而为其立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谈道德”创造条件。对辩题中的关键词“必要条件”复旦队抢先释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这便为己方立论加上了一道防线,同时限定了对方在逻辑上的路线,从而争夺了主动权。在立论角度上,复旦队猜测剑桥队可能估计复旦队要割裂“温饱”与“谈道德”的关系,于是出其不意,立论并不否认温饱了可以谈道德,而仅仅否认将谈道德局限在温饱条件下的观点。由于剑桥队的思路被复旦队猜中,复旦队有针对性地构建了自己的立论,从而牢牢地控制了场上的局势。复旦队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力量、气势,特别是人格力度,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立论的价值判断上所创造的崇高意境深深打动了评委和观众的心。如一辩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石’,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四辩说:“……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2)论据真实典型,发散归一

论据是论点的支架。论辩者只能通过“摆事实”的方式“讲道理”,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能强迫听众去接受,所以“事实胜于雄辩”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论据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两大类。无论是现实材料还是历史材料,正面材料还是反面材料,全面、宏观的材料还是具体、微观的材料都可以运用。但在确立论点的反复论证过程中,论据既要真实充足,避免孤证无力,同时又要典型,能够以一当十。

论辩既从解决分歧的愿望出发,又重视即时效应,要赢得听众的认可。在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时,既要有语言的力量,也要有逻辑的力量;既强调一些经验证明了的成功的规范性技巧,又强调积极主动的主观思考和临场发挥;严密而不呆板,精巧而不单薄,华丽又不失实用,这就是发散和归一的思辨式运用论据的原则。

一场复杂命题的论辩,不仅可运用论据进行正向思辨论证,也可运用论据进行逆向思辨论证,这是纵向思辨的两种类型。而且纵向思辨往往不是通过单一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从一处辐射出许多纵向思辨,即发散。没有发散的论辩,尤其是辩题枯燥时,论辩就会令人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在论辩中敢于将问题发散出去,离开枯燥晦涩的专业语言,论据扩散到日常生活、历史事实、文学作品、轶事奇闻上去,就可大大打开听众的知识视线,使论辩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拓展出论辩的深度和广度,但发散又不可离了主旨,这就是“归一”。离开了中心论点来发散,就会“跑题”。如果说不“发散”论辩会失之褊狭,缺乏情趣,那么不“归一”就会失之宽泛,缺乏论证的严密性和严肃性,使论辩变成五光十色的语言碎片,这是论辩的大忌。所以当说明一个论点而要提出许多理由、列举很多论据时,这种论辩给人的直观感觉是许多纵向思辨从不同角度共同指向一个论点,这就是归一地运用论据。只有既“发散”又“归一”,才能使论辩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阅读案例6-13

京剧唱段加入电子音乐

在长春队与武汉队就“京剧唱段加入电子音乐”一事展开的论辩中,长春队说:“我们认为,中国传统的、成型的京剧,甚至连外国人都欣赏的东西,不应该旁生枝节,应该保留……像这样改革了的现代化的艺术,终究不能代替古典艺术而存在。中国古典艺术应当保持和完善下去。”武汉队则采用既“发散”又“归一”的方式来加强己方的立论:“你们刚才一再强调丢掉了传统的东西,但传统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京剧艺术的传统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它的写意性。所谓写意性,就是‘三五人千军万马,七八步走遍天下’。它不需要真实生活中那么多人、那么多景,演员腿到、口到,观众也就清楚了。加入电子音乐,不但没有破坏这个特点,而且由于电子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使写意性得到更强的表现。第二,是它固定的表演程式。没有因为加入电子音乐就使演员的马步变成牛步,也没有使手中的马鞭失去马的象征。第三,是它固定的唱腔。方才已经讲过,电子音乐的表现力完全补充了京剧伴奏三大件阳刚有余、阴柔不足的缺欠。这就是说,加入电子音乐,既没有破坏京剧的写意性,也没有破坏它的固定的表演程式和唱腔,而是使京剧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心理需要,我们为什么不为这种改革尝试拍手叫好,反而要评头论足,甚至泼冷水呢?”

3)论证严密科学,无懈可击

论辩是一种论事理、辨是非的言语活动。凡议论事理、辨别是非就必然要直接运用判断、推理和论证等逻辑形式,因而论辩的言语思维必然受到逻辑思维的制约。根据逻辑推理的方式,论证常用的三大基本方法为:

(1)归纳推理法

这是由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材料概括出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例如,“仓廪实而知礼节”一题的反方辩词:“要知礼节就一定要仓廪实吗?一箪食一瓢饮的颜回,周游列国诲人不倦的孔子,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陶渊明,郁郁不得志的竹林七贤,身居草堂而能惦记‘大庇天下寒士’的杜甫,举家食粥的曹雪芹,北大教授马寅初,大西北创业的两弹元勋们……直到今天,那些戍守在祖国边陲的将士们,你能说他们不深明大义、不知礼节吗?但他们‘仓廪实’么?”

(2)演绎推理法

这是从一般的公理出发,引申出个别的结论。当论辩者在一般知识指导下,去揭示个别事物的本质或特性时,就需要运用演绎推理法。例如,在亚洲大专论辩赛中,就“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联合国有无存在的必要”的辩题,反方复旦大学队的二辩说:“……第二,我们可以注意到:联合国是缓解国际冲突的必不可少的‘缓冲剂’。对方同学对现在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忧虑,这一点我们也很同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黎巴嫩、阿富汗,凡是有战火的地方,往往就有联合国的维持和平部队,或者是可见联合国特使风尘仆仆。这一点,对方同学能够否定吗?就说伊朗吧,那位针插不进、水也泼不进的霍梅尼对于德奎利亚尔先生不也要礼让三分吗?德奎利亚尔先生这两天又要去了,对方同学能否认此行的价值吗?……”

(3)类比推理

这是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它们在另外一种属性上也可能相同的推理。使用类比推理,可以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尤其是当论辩者在对某一问题缺少可靠论证时,就需要用类比推理,来启发思路,触类旁通,以便为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一个相似的说明方式。

例如,加拿大前任外交官切斯特·朗宁,出生于中国,是喝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在竞选议员的辩论中,反对派抓住他出生于中国这一事实大做文章,指责他说:“你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你身上一定有中国的血统。”面对挑衅,朗宁坦然回答:“根据权威人士透露,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反对派被驳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阅读案例6-14

妙语巧辩

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见周恩来案头放了一支美国“派克”牌钢笔,便问道:“总理阁下,您作为中国总理,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

周总理淡淡一笑,回答说:“这是一位朋友在抗美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他要赠给我做个纪念,只得收下。”

另一位美国记者问:“你们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周总理诙谐地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列主义的道路,简称就叫马路。”

这个记者又问:“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的了。”

这个记者听后,羞得无地自容。

作为大国的总理,周恩来时常处在记者的包围之中,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问,有些甚至是带有侮辱性的提问,他都能泰然处之,巧妙地给以回答。以上两例,都是通过风趣含蓄的方式,回答了难以回答并带有挑衅性的问题,使人在笑声中对提问暗含的用意予以否定,并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既摆脱了困境,又体现了泱泱大国总理的从容风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