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学习体验案例

“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学习体验案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中二年级物理学习“压力作用的效果”,重点是识认“压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在生活中应用。因此,活动教学已经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之一。同时用所学物理知识保护自己,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验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让学生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

罗绍明

一 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设计思路

初中二年级物理学习“压力作用的效果”,重点是识认“压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在生活中应用。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化”,新教材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均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课标强调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活动教学已经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之一。

在本节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展现了活动教学这一主旋律,在体验中增加了大量教具让学生亲自体验压力作用效果;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体验,联系大量生产、生活中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事例和学生一道分析,让学生讨论“小脚婆”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使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的综合实现。

二 教学过程

片段一 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铁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师:同学们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生:铁钉尖的那个手指要痛一些。

师:都一样吗?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呀?

生:确实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实例?

生;磨刀不费砍柴工;气功大师睡在铁钉床上;滑雪时要用滑雪板;往墙上按图钉。

师;滑雪图。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实例让学生知道这些都与压力作用的效果有关。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新知。)

片段二 压力的概念

放映幻灯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

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压力示意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几位同学将压力示意图拿上来投影,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压力的示意图。(放映幻灯片)

通过画出以上三种压力的示意图,同学们能交流概括出什么是压力吗?

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学生画重力的示意图,教师巡视。

(教学反思:让学生自己作压力和重力的图示,自己体验回答,压力不是重力,加深学生对压力和重力的理解。)

片段三 合作动手操作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亲身体验

教师出示海绵、砖头、铅笔、吹胀气的气球、图钉、铁锤、四脚小木凳、缝衣针,装有相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其中一个背带较细,一个背带较宽等教具,让学生按如下方法体验压力作用的效果。

1.把铅笔的端削尖,用两手的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体验哪端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2.用一只手掌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察哪一端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3.让学生用砖头两块、海绵、把一块砖头平放在海绵上和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发生形变情况,把一块砖头平放在海绵上和一块砖竖直放在海绵上,如图8-3观察海绵发生形变情况。

4.让学生用铁锤分别用大致相同的力,将两颗图钉钉入木板,一颗钉帽朝上,一颗钉尖朝上,体验哪种情况图钉更容易钉入木板。

5.让学生分别坐直放、倒放、侧放的四脚小木凳,体验怎样坐舒服。

6.让学生分别背上重量相同而背带不同的两个包,检验背哪个书包舒服。

让学生分组进行体验、讨论和猜想,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

(整个过程学生是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验结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教师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验结果: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教学反思:本节授课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增加了许多与自然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让学生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检验,也结合古往今来的一些压力作用效果的应用事例,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片段四 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压强: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压强。

公式P=F/S

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P表示压强,单位是N/m2。

压强的单位:称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1Pa=1N/m2

让学生体验1Pa的压强有多大: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让学生体验受力面积指的是那个面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

(教学反思:让学生体验压强的单位,1Pa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体验和理解。)

片段五 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让学生体验总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时要增大压强有时要减小压强。

学生讨论根据压强公式,总结出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

(2)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

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压强,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压强。

(主要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房屋地基为什么要修得较宽?

北方冬天河面结了冰,小孩在冰上玩耍时,突然听到嚓嚓声,冰面快要破了,怎么办?

(教学反思: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体验从物理到自然的过程,体验用物理知识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同时用所学物理知识保护自己,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验知识的重要性。)

三 学习体验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压力学习体验

压力、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概念,同时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也经常用到。但是由于本块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思考有关问题,解决有关现象时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合理进行解释的探究能力。对于压力概念的提出,我以小孩坐在木板上,木板发生形变,图钉按进墙壁,墙壁发生形变的图片为例,让学生从共同点归纳压力的概念。再通过学生生活中有关压力现象的举例来认识压力。

(二)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分享学生学习体验

回顾整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活动开展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和谐的情境,学生在交流和总结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简单问题,培养了知识应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物理教学是知识联系生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以及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体验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让学生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中学 564600

【点评】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科学探究状态下学习”的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状态。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各小组间的评选,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并由学生对实验作了综合的总结。特别是课堂教学贯穿了“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的探究红线,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本课时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科学探究方法的一些体验,此乃学生最大的收获。

点评人:吕传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