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卖油翁》学习体验案例

《卖油翁》学习体验案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欧阳修笔下有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生8:老师,他说卖油翁卖油不对。这篇文章中主要讲的不是卖油翁卖油,而是卖油翁倒油。但是,这是从卖油翁的角度得出来的结论。

廖小康

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字词:咨、矜、圃、睨、颔、忿、酌、沥、杓;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及他人的长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设计思路

联系生活,激兴趣—带领学生热身—了解预习情况—交代课的任务—指导阅读—合作探究—利用对联,参与拓展(贯穿阅读)—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整节课按照“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教学程序,以“创造情景—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体验成功—拓展延伸”等贯穿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附:问题设计及拓展延伸

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彼此间的态度,分析人物性格,感悟课文折射出的道理。

问题设计一: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

问题设计二:用两个字概括他们俩干了什么事儿?

问题设计三: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持以什么态度?陈尧咨又是以何态度对卖油翁的?

问题设计四:卖油翁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倒油的?

问题设计五: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让同学们探讨以上问题,并通过对联的形式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用横批提示议题的主题。

拓展延伸:借用苏格拉底的话激励学生用谦虚的态度和勤奋的追求,结合陈尧咨的教训和卖油翁的经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二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吊起学生胃口,引入课题

师:我们在生活或电视节目中见过身怀绝技的人没有?

生:有,在《星光大道》节目中看到用铁锯拉出歌曲的、用树叶吹出音乐的、有在鸡蛋上雕刻名著的……(学生炸开了锅)

师:好,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欧阳修笔下有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文章,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听写本文中的字词。(教师读,学生按要求写出生字,并注意、注释)

咨zī 矜jīn 圃pǔ 睨nì 颔hàn 忿fèn 酌zhuó 沥lì 杓sháo

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课文。

生1:(开始读)

师:声音洪亮,竟然还含有比较丰富的情感。看来同学们下去是用了真工夫的,呵呵!那,他读的有没有有问题呢?

生:(沉默了一会儿)没有!

师:真没有!下面大家用3分钟时间,认真揣摩一下,看能否更好地读出语气语调。

生:(大约两分钟的安静之后,都开始小声地揣摩朗读)

师:我们班谁读得好啊,做个示范?

生:(异口同声)廖子瑞

师:谢谢,请。

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真好!我们暂时先不请同学评价廖子瑞的朗读。大家已经将文章读过几遍,是不是了解了大意?

生:是的!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大意的理解,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生: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再现情境,通过语言吊起学生胃口,联系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解决了本课教学中的实词积累和阅读这一重点。)

学生体验1:以前阅读课文,主要追求流畅、准确,忽视了情感的投入,揣摩文章主人的语气朗读,能让自己更好地走进作品,与文本对话。

片断二 启发引导,探究学习

师:好,用北方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在呢,我出一个难题来考考大家。请问: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注意,分别用三个字回答!

生1:陈康肃、卖油翁

生2:陈康公、卖油翁

生3:陈尧咨、卖油翁……(大家争论不休)

生4:康肃公

师:看来,卖油翁没问题,前面那个人争议比较大。请大家看看注释1,本文选自哪里?

学生们看注释,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有删节。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文学家。

师:明白了吗?

生5:明白了,这个人叫陈尧咨,康肃公是他的谥号。

生6:应该是康肃是他的谥号。

师:是康肃。(出示PPT)请同学们齐读:

(1)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2)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称呼别人多用字,有名气的要称号,死者一般都要称谥号。

(3)古人称号表示尊敬,称谥号更有尊崇之意。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正确区分名、号和谥号的区别,这便于学生今后文学常识的积累,避免知识点的混淆。)

学生体验2:以前不清楚“号”和“谥号”的区别,现在终于明白“号”是对有名气的生者的尊称,“谥号”是对死者的称谓。

师:所以呢,本文写的是关于(一边板书)陈尧咨、卖油翁的故事。接下来,我再找一个同学用两个字概括他俩干了什么事儿。

生7: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

师:呵呵,真好,还是很工整的对联,要不我们这节课就照着你的对联写下去?

生:(兴奋的样子)好啊,好啊……

生8:老师,他说卖油翁卖油不对。(老师眉毛一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这篇文章中主要讲的不是卖油翁卖油,而是卖油翁倒油。

生9:要用文章里的字,卖油翁沥油比较好。

师:(板书: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嗯,听你的,能用文章字句的就尽量用,不能用的就尽量创造工整的字句好吗?

师:我觉得这个对联不能就这么结束了,还缺点什么?

生10:横批!

师:呵呵,你着什么急嘛!我们还能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写下去。

生11:我知道。就是看他们的射箭和倒油的水平如何?

师:一个字儿,聪明!你说说水平如何?

生11:老师,是两字儿,真聪明!(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看来大家情绪高涨啊,下面你想回答问题就直接站起来,别举手等我同意好吗?

生11: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

生12:我不同意对陈尧咨射箭水平的评价,应该是十中八九。

师:嗯?

生12:“当世无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十中八九”才是他的真实水平。概括文章内容,要科学

师:没办法,一个字儿,聪明!

生:(异口同声)两字儿,真聪明!

师:那接下来,这个对联应该怎么写下去呢?

生:(沉默,继而有“还有啊”的疑问)

师: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课文,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齐读)

生13:我发现了,那就是他们自我的认识态度。

师:聪明!

生13: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

生14:(立即站起来)卖油翁沥油,熟能生巧。

生15:熟能生巧不行!人家“以此自矜”是自己的感觉,“熟能生巧”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我觉得换成“唯手熟耳”比较好。

师:你能给我解释一下“矜”和“耳”的意思吗?

生15:(低头看注释)

师:别看注释,根据文义猜。

生16:骄傲的意思吧,因为“唯手熟耳”表明了卖油翁很谦虚,那陈尧咨肯定就是骄傲。

师:确实很聪明。注释是“夸耀”的意思,其实也就是骄傲。大家用笔记一下。那“耳”呢?

生16:语气词,罢了。

师:太好了。(一边板书:以此自矜、唯手熟耳)(一顿)嗯——如果我想把对联继续写下去,大家想想应该写什么呢?

生:(沉默,继而窃窃私语)

师:这个问题可能比较难,我来提示一下:大家看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斗争”有几个回合?根据斗争把文章划分为几个层次?小组讨论划分一下。

生:(开始小组讨论划分,3分钟过后)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一下?

生17:老师,我们明白了,该写彼此对对方的态度。

师:我想鼓掌。(拍起来手,同学们也跟着鼓掌)(然后板书:卖油翁,陈尧咨)

师:那我们先从卖油翁写起。

生17:卖油翁先是“睨之”。

师:你能告诉我“睨”什么意思吗?

生17:就是斜着眼睛看,表示不很在意的意思。

师:继续。

生17:然后是“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

师:呵呵,聪明了,你都懂得抢答了。“颔之”?有不同意见吗?

生:(沉默)

师:确定?

生18:应该是“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

师:我们班同学回答问题的习惯真好,不单说结论还说原因。你能解释“但”的意思吗?

生18:只是。

生17:然后是“我亦无他”。

师:(板书“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请同学们读——

(生读“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

师:很好,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呢?

生19:第一回合里应该是“疑之”,因为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微颔之之后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就是对卖油翁的疑问。

师:然后呢?

生19:忿然对之。呵呵,以对应“但微颔之”。

师:很好,自觉的对联意识。继续。

生19:笑而遣之。

师:你能给我解释一下这个“而”的用法吗?

生19:承接?

生20:并列?

师:呵呵,我们常见的确实就这两种,但可惜都不是。大家看看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是核心?

生19:“遣”。

师:“笑”和“遣”这里是什么关系?

生19:“笑”是修饰“遣”的。

师:对,所以这里“而”就是表示修饰。“而”的用法里面修饰是比较难掌握的,大家只要在句子里找到核心词,然后看“而”前面的词语和核心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不是修饰关系了。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表示“修饰”的“而”?

(学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卖油翁释担而立”)

师:好,请大家一起大声读一下这副对联: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而遣之。

(学生齐读)

生20:老师,我觉得下联最后一个字不能再用“之”了,上联最后一个都改了,我觉得把“之”改为“翁”较好。

生:就是就是……

师:大家的对联意识还是蛮强的嘛。很好。我再来提示一下,其实对联应该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大约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我们这个对联肯定是不工整的,请大家课下再雕琢这幅我们共同创作的“千古奇联”,呵呵。

(教学反思:将整个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概括内容、提炼主要信息的方法,同时也学到新的知识。比如学生急于写横批时,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陈尧咨和卖油翁的自我认识、彼此对对方的态度,这样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概括文章内容、提取文本主要信息的方法;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巧妙解决“睨”“颔”“矜”等文言字词的含义,“而”字的作用等;其次,问题设置有梯度感,由浅入深,张弛有度,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感受3:古文学习要多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全面,解决问题不能脱离文本,要围绕文本思考、概括问题,能用原文中的字词尽量运用,这样答案才更加准确。

片断三 收束课文

师:对联也写好了,重点文言知识点也掌握了,就是缺个横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横批怎么给?横批一定要结合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哟!

(学生讨论)

生21:熟能生巧

师:的确,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这个道理。但是,这是从卖油翁的角度得出来的结论。你可以结合这两个人的特点,再来想想。

生21:从卖油翁得到熟能生巧,从陈尧咨得出来的就是自高自大。

师:是的,卖油翁很谦虚,而陈尧咨给人的感觉是自高自大。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读读?

生22:(有感情地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师:很好,一个自高自大的陈尧咨出现了。我们读书,是要学习正能量的,不是学他的自高自大的,谁能从陈尧咨身上得到正能量?

生2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师:很好,咱就用四个字吧,人外有人。所以,我们的横批就是“人外有人,熟能生巧”。前者从求学的态度上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自以为是,后者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磨炼自己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技术、能力。

(教学反思:借给对联加横批,让学生主动归纳全文的主题,教法巧妙灵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回归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现“文以载道”这一语文教学功能,同时也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审视主题。)

片断四 拓展延伸

(老师不出声,一直在笑;学生茫然。)

生24:老师,你笑得好阴险。(有学生小声说)

生25:笑得莫名其妙……

师:其实,我在笑陈尧咨的“笑”,大家说说他笑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生26:不屑。

生27:苦笑。

师:大家讨论一下是“不屑”还是“苦笑”。

(同学们争论不休)

师:其实,我们不必追究他是“不屑”还是“苦笑”,关键是要获取正能量。如果是“不屑”,那这个陈尧咨将是悲哀的,因为他不能听从别人的劝告。

(教学反思:诙谐幽默,于无声处见精神,在笑中结束全文,同时借用苏格拉底的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语文的德育功能和人文功能。)

学生感受4:苏格拉底也如此低调,无论自己取得多大的成功,都应该谦虚,不能骄傲。

三 学习体验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从感性到理性,这是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所见到过的身怀绝技的人的表演引入,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的绝技表演,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浪花,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重视学生语文积累,让学生听写、表演朗读,短时间便解决了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字词积累。在课文的主体部分,教师设计问题也充分遵循感性到理性这一规律,从事入手,先抛出谁和谁的问题,然后做什么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读了课文后便能直接感知的。这样便为下面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二)别出心裁的构思,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整节课堂围绕一副对联展开,先提出谁和谁干什么,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课文,最后得出“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我亦无他;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而遣之”。这副对联高度概括出全文的内容,人物的态度。通过对联可以很好地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课文。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揣摩,并由此把握人物形象,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自矜”不以为然的心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陈尧咨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问,大有威逼之势,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得出前者的骄傲自满,后者的谦恭礼貌,而且很好地串联起整篇文章的内容,简洁而凝练,一改古文教学板书冗长之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资源的生成并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该课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用对联完成本文教学时,学生陡增兴趣,老师提出谁干什么时,有学生提出卖油翁“卖油”,另外同学认为不够准确传神,改为“倒油”,这时又有同学提出尽量尊重文本,认为用“酌油”更好;老师提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看法时,学生回答卖油翁先是“睨之”,然后是“颔之”,这时有同学起来回答不够准确,应该是“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学生在这样反复斟酌中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了让学生能更为准确把握课文,教师将问题设计成梯度,由浅入深,遵循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在提炼本文主旨时,学生站在买油翁和陈尧咨的角度去分析概括,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实现人文功能和德育功能是语文教学中除知识点之外的一大目标,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等对陈尧咨和卖油翁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得出陈尧咨的骄傲自满和卖油翁的谦恭礼貌,并结合陈尧咨的“笑”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陈尧咨尴尬的结局,这让学生于无声处受到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最后,老师用苏格拉底的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暗示学生做一个谦虚的人,实现语文的德育功能和人文功能。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醒民镇中学 564600

【点评】

问题设计一: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该课的最大亮点是:以“问题教学”为主线,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环节来展开并推进教学。

问题设计二:用两个字概括他俩干了什么事儿?

问题设计三: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持以什么态度?陈尧咨又是以何态度对卖油翁的?

问题设计四:卖油翁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倒油的?

问题设计五: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将问题设计成梯度,由浅入深,有局部,也有全局,遵循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学”并辅之以“导”,让学生联系文中的人物语言和神态来分析人物形象。整节课学生在对话交流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生动脑较多,思维一直都没有缺席,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节课最妙的设计是给对联加横批,让学生准确地归纳全文的主题,教法巧妙灵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注重了语文实践,加强了学习体验,又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科学地审视了主题。

点评人:蒋宗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