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幼儿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通过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幼儿活动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五个领域,即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原则是组织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都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通过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与手段为中介,和幼儿相互作用,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 “教”、幼儿的 “学”、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果能够将它们加以理想的组合,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和幼儿是这个过程中的主动因素,他们的双边活动关系处理得怎样,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一)教 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需要根据教育任务、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科学的环节来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导因素,是教的主体,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取有益的经验,发挥自身的潜能。

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从 “内容的选择、方式方法的确定”,到 “根据幼儿的反应所作的调整”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和体验。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幼儿主动活动。

(二)幼 儿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对教师组织的活动内容作出选择:对于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则可能拒绝或排斥。即使在自由活动中,幼儿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主动探索。当一个幼儿看到一些废旧饮料瓶的时候,会有许多的疑问,可能会反复玩它们,并因此而发现:瓶子有许多种玩法 (摇晃、堆砌、滚动、敲打等);瓶子的形状不同;瓶口有大有小;有多种开启瓶口的方式 (拧、压、揭活塞等);敲打不同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果对着瓶口吹气的话,每个瓶子会唱出不同的歌……幼儿会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快乐而惊奇。可见,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其情感与理智共同参与的全身心的学习,在活动中获得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综合的。

2.幼儿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差别

有的孩子比较喜欢在松散的环境中学习,当教师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姿态随意地坐在椅子上听故事时,会表现得认真而投入,思维很活跃,而如果教师要求他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听故事,就会表现得心不在焉;有些孩子愿意独自探索研究某个问题,而另一些孩子则喜欢和同伴一起讨论、研究。这些现象说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而且他们会按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理解教育内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特点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应将作为学习者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视为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注重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了解外部因素对幼儿学习的影响,并充分相信幼儿的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真诚地关注他们,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暗示性的观念和能够最大限度地作出个人选择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确保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外部因素一般包括:①智力因素。如:注意、记忆、思维、理解、推理能力;表现、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②非智力因素。如: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等,来自于家庭的因素 (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养态度与方法、家庭经济与位置条件等)、教师的因素(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教育的技能技巧等)、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因素 (环境对幼儿身心的适宜程度、物质条件的好坏、玩具材料的丰富程度等)。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

从幼儿活动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五个领域,即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包括教师布置学习环境,运用教具、电化教育手段,提供操作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演示等。它是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传递信息,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和运用幼儿园常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技能,研究如何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而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学原则

教学活动的原则是组织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这些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幼儿发展特点及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的,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地指导教学活动。

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都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知和特点。幼儿园传授的知识虽然是粗浅、启蒙的,却绝不等于教师可以信口开河地随意解释,致使幼儿获得错误的知识。如某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将水蒸气说成 “像烟”,就是对孩子的误导。教师应研究如何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道理。

2.思想性

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例如,教师组织幼儿练习平衡木的活动中,就应注意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运用激励和表扬的方法来培养他们勇敢的品质和意志力。

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教师既应教给幼儿正确可靠的知识、技能,提高其认知能力,又应进行品德教育,才能科学有效地完成幼儿园教育的任务。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实现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的条件。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作风、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等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地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幼儿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经常会向教师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尽量给予科学而正确的回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直接解答幼儿所提出的每个问题。实际上,对于经过幼儿自己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当反问他们,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当教师不知如何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时,不妨直接告诉幼儿:“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把老师给难住了。让我们一起去查找一些资料,好吗?”这样,既给幼儿一个明确的表态,让幼儿感到老师是关注他 (她)的问题的,又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老师也需要学习。最为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待科学问题严谨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将有益于其以后的学习。

(3)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真实想法的基础上,设置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使幼儿置身其中,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无形中受到影响,而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

(二)积极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一个方面,是外部条件;而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例如,一个关于探索易拉罐玩法的活动,教师在准备了易拉罐之后,要想办法引起幼儿对易拉罐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地探索和研究它,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同伴或是受到同伴的启发,从而找到多种玩法。因为只有当幼儿的主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他们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计划

教师应注意研究如何将自己的 “教”转化为幼儿的 “学”,精心地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计划。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指导方式,以最大限度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2.加强交流,鼓励幼儿参与和创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如教师既可以用语言激励和表扬幼儿,也可以用眼神或手势暗示他们,甚至仅仅一个拥抱也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总之,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之下,教师还应调动幼儿的多种感知觉器官通道,使幼儿利用看、听、说、摸、闻、尝、运动等多种途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关注幼儿行为,允许幼儿出错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探索特点。在同一个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索,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发现。由于幼儿年龄尚小、经验有限,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有时甚至表现出怪异的行为。有些教师认为,幼儿在活动中与众不同的行为是淘气的表现,殊不知,这恰恰可能是其创造的火花,应当给予支持。对于幼儿来说,在探索过程中,不论哪种行为,都有可能是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表现,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些行为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和表达,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的。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与环境互动的能力、责任感、自信心等终身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2.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选材

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深入地了解每个幼儿,分析其认知特点与发展需要,并对其作出正确的估计,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切入点,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注意选取深浅难易恰当,幼儿付出一定努力就能学会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还应该知道围绕该内容所组织的活动能使幼儿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来发挥孩子的特长,运用适当的、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对其不足之处加以引导和补充,引导全体幼儿共同进步。

(四)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

幼儿园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 (指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小实验等)、模具直观 (指观察图片、图书、模型、贴绒教具、沙盘、玩具等)、电化教具直观 (包括幻灯片、录像、录音、唱片、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和语言直观 (教师的情境性语言)。教师应根据不同教育目标、内容及年龄班的要求,灵活地选择直观手段,以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分析、比较、分类、归类及创造能力。教师的情境性语言对于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其学习动机有较好的作用,适用于各年龄班,尤其在大班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较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除了教师的情境性语言外,还要较多地选用色彩鲜艳、会响会动、特点突出、清晰可见的直观教具,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但应注意:所用教具要有代表性,并紧扣活动内容,且教具不宜过多。

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和动作相结合

运用直观手段时,应让幼儿有较多机会摆弄物体,动作有看、听、摸、闻、尝、做等。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力求人手一份或每组一份,以训练幼儿的感官和动手能力。

(五)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幼儿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调节和更新认知结构而获得发展的,因此,教师应满足幼儿喜欢活动的愿望,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设法吸引他们选择参加,使幼儿的身心均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在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活动条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

教师在组织多种活动的同时,要放手让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操作、探索和实践活动,还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以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六)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机智、灵活、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活动。也就是说,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灵活多变和过程随机应变。

运用灵活性原则应注意:①深入了解每个儿童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意志和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使所有儿童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和发展。②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形式,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发展。③充分了解本地区、本园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儿童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选择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④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和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环境,随机应变、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引导儿童多动脑、多实践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儿童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儿童教育的各种活动过程都是教师与儿童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离开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还不能把学习的社会意义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望等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①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儿童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②组织安排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促使儿童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热爱、兴趣、好奇心,产生吸取知识的要求和内在动机,主动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③要培养儿童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八)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带着喜悦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落实趣味性原则要注意:①必须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身心处于活跃的状态,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②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儿童普遍感兴趣的活动,增加竞赛性更能引起儿童活动的兴趣。

(九)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十分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幼儿,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