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生命共生的深刻影响

师生生命共生的深刻影响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命的投入和创造性的工作,对学生产生了包括知识、精神等在内的全面影响,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成就一个完整、完善的生命。特别是作为学生成长领路人的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实现生命成长,体现出和谐师生关系的应有价值与意义。特别是居委会主任的热情敬业服务精神,对她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的重要活动和育人途径。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命的投入和创造性的工作,对学生产生了包括知识、精神等在内的全面影响,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成就一个完整、完善的生命。在生命教育的立场下,师生关系的工具价值应转向其本体价值,学生在教育视野中的复合型发展要求师生关系关注生活世界中的师生存在,师生关系应走向生活,走向生命关怀。特别是作为学生成长领路人的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实现生命成长,体现出和谐师生关系的应有价值与意义。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很好地佐证了师生生命共生的深刻影响。

老师启迪她的生命执著

2003年8月,市西中学高三刚毕业且考进复旦大学的赵之珍同学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了,是当年剑桥大学在中国上海录取的唯一一人。消息传来,市西人都非常振奋!既振奋于当年剑桥大学在上海面试包括小赵同学在内的八人,其中不乏来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学校的学生,最终只录取了小赵同学一人;更振奋于了解到小赵被录取原因后对本校教育育人价值追求和成效的充分肯定与信心。

当年,在上海面试剑桥大学的八人中,GPA成绩都非常优秀,但单从雅思成绩来看,我校小赵同学是八人中最低的,只有6.5分,其他同学大多在7分及以上。但面试时,面试官主要问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生命科学作为自己大学学习的专业?另一个问题是:对你影响最大的社会实践经历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样两个问题,其他同学大多回答说,生命科学是未来21世纪的热门专业,将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实践是自己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等职务,锻炼了才干,提升了能力,等等。而小赵同学的回答令面试官刮目相看。对于第一个问题,小赵的回答是:高一时没有生命科学课,怀着好奇之心,她报名参加了生命科学老师开设的课外兴趣活动,结果被生命科学程元英老师和各种生动有趣的生物现象及实验深深吸引。高二时生命科学课又正好是程元英老师上她们班的课。程老师引导着她走入了生命科学的殿堂,使她深深喜爱上了这门科学,她那时就下定决心要把生命科学作为自己今后深造和从事的专业,并一直执著坚持。对于第二问题,小赵兴奋地回忆起自己高二一学年寒署假中参加学校组织的“见习居委会主任活动”。她和全年级其他同学一样,三五成群,分配到全区所有街道所有居委会中的一个,拜居委会主任为师,跟着居委会主任了解社区的工作、参与社区的事务,并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整整一年的寒署假,她观察师傅组织安排社区事务,讨论解决社区问题,跟随师傅走街串巷,关心社区卫生,提醒居民安全,调解部里纠纷,慰问孤老军烈属,等等,深切感受到居委会主任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却对社区事无巨细、样样操心,维护着一方社会平安稳定,营造着一方社会文明和谐。特别是居委会主任的热情敬业服务精神,对她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就因为面试中小赵这样的回答,最终面试官决定录取小赵,给予全额奖学金,只是给她一个要求:两个月里雅思考到7分,因为这是剑桥大学对雅思的最低要求。结果,一个月时间里,小赵雅思就考到了7分,按时到剑桥大学报到开学去了。

细细回味着剑桥大学的择才标准,不难看出,一所世界顶级大学选择学生是“择人”不是简单的“择分”!他们看中的是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受老师影响后产生的内驱力、学生确定自己兴趣后的执著!他们看中的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亲身社会实践中感悟与付出、学生对社区平凡工作的认同。总之,他们是选择有丰富人生经历、有鲜活生命色彩、能给他人带去不同感受、能给校园带去不同精彩的学生。这也是市西中学育人的追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生命更精彩!

他走出了心理阴影

2009年,市西中学高一年级迎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学生小张同学。他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从不和老师说一句话,老师和他说话,他听着但从不吭声回话,上课老师提问他,他人站起来但也从不说一句话。一开始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奇怪。结果,和他同一个初中毕业的熟悉他的学生说,小张同学初中时就这样,他和同学是说话的。慢慢地同学们也就见怪不怪了,有时老师上课提问或下课要和小张讲话,有的同学马上会说:“老师,我来回答”,“老师,你别介意他不说话,他听进去的”。

学生之间有学生的相处方式,但老师不能置之不理。老师们都意识到这孩子肯定有什么心理疙瘩,各个任课老师都在想方设法打破这样的僵局。特别是班主任,更是煞费苦心,联系他家长、想办法联系他初三的班主任了解情况。但除了知道他初中也是这样子外,对于为什么这样子却无从可知。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知道孩子的敏感性,也不敢轻易直接介入,只是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慢慢走近他。渐渐地,他和心理辅导老师能说上几句话了。后来,才旁敲侧击地知道了原因,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课堂上回答什么问题,被初中任课老师大声训斥后,他再也不和老师说话了。找到了症结,但一时也难以解开。老师们尽量淡化这个问题,不去在意他回不回答,一如既往地该关心的关心、该提醒的提醒、该面批作业的面批、该指导的指导、该让他去干什么事就叫他去干。班主任还会“别有用心”地叫他帮忙去做些班级事情,拉近师生的关系。渐渐地,情况有所好转,虽然他和老师话还是不多,但没高一刚开始的时候那么糟,一句话不说。当然,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不喜欢戴校徽,给班级常规检查带来了不少影响。学校开学代会时他还振振有词地向学代会提案,建议学校不要要求学生戴校徽。借此契机,学校教育管理处老师倒是专门和他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为什么不喜欢戴校徽的原因,肯定了他提案的积极性和这个提案内容的一些合理性想法,也和他交流了学校要求学生带校徽的内在想法和期待,还和他探讨了未来换种方式佩戴校徽的可能性和创造性。虽然,沟通并不完全畅通,但他开口说话多了。

进入高三,因为文理选科,重新分班,小张进入了一个化学班,班主任是一位五十出头、很有耐心且富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李老师。一接班,李老师就耳闻小张的情况,心理上有准备。身为母亲的她,她知道孩子心理素质、性格不好对他未来发展很不利,她很想扭转小张同学的这种状况。所以,她经常性地找他,看似是和他面批作业,指导他学习,实质上在指导他做人。对于小张身上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她也总是不当着同学的面给他指出。为此,他们师生之间也曾经发生激烈的争吵。但李老师毫不退让,相反拿出自己儿子都比他大的气势,告诉他这样的性格、身上缺点的坏处。嘿,这一招反而管用!争吵后,小张反而对李老师更亲了,表面上是更愿意和李老师探讨英语学习问题,实质上是接受了李老师的全方位指导。最终他高考考出了好成绩,考进了北师大!他每年假期回上海,都会到学校看望老师!

一个原本反感教师的学生最终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就是这么奇妙!生命之间就是有这么大的共振力!眼里有“人”的教育就是会产生如此奇妙的生命反应!而且这个反应的生命力是无穷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市西中学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故事很多。故事讲起来很快,而背后教师的付出是用语言难以说清的。教师就是这样一个群体,“生活在蕴含着明天的今天,他们坚定地用自己的生命,按自己理解和追求的明天,编织着不同于昨天的今天,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生活开放,他们的每一天,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的生命”[16]。学校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两类生命的共生,教师职业最大的价值就是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每年的教师节,不少老师都会收到毕业学生的各种方式的祝福,那时教师真是满满的幸福感,学生的成长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就和价值体现。因为学生,教师的生命似乎永远年轻。下面这篇文字是2015年市西校友合唱团中的一员发表在“市西老家”微信平台上的,写给我校合唱团指导老师郑婵娟的一封信,字里行间跃动着浓浓的师生情,也饱含着市西合唱团大家庭成员间生命的交融。

师恩重 师生情更重——郑婵娟老师我们爱您

作者:暖心小筑

趁着教师节,向亲爱的郑老师表白吧:

感谢老师,教我们知识。

感谢老师,教我们做人。

感谢老师,始终如母亲一样疼惜我们。

感谢老师陪伴着我们,支持着我们,从青春少女到而立之年!

然后,就很容易想起和郑妈以及合唱团在一起的往事,那些快乐的,不舍的,温暖的过往。

郑老师,芳名婵娟,是我母校市西中学的音乐老师,也是我们合唱团的指导老师。我们称呼她为郑妈,也有称呼她为太后。不管怎么称呼,都是浓浓的爱和敬意。不过我要说明,我才是正牌干女儿的老大(妈,以后不能让他们随便叫妈,要官方认证加V才算,我来帮您管。嘻嘻。)。

认识郑老师,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几乎每一年区里都会组织新春团拜会,建党纪念日文艺演出之类的活动。我在静安区少年宫的乐队,很幸运,会有很多机会和市西中学合唱团同台演出。那个时候就看到了郑老师,长长的黑发,带着笑容,穿着超有气质的长裙。虽然我们的领队老师也很有气质,但是那个时候心里还是很羡慕合唱团的前辈们。虽然我们的老师一直很温柔,郑老师凶起来好像还真的是蛮凶的。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以后一定要念市西去看郑老师。

高中如愿进入了市西,郑老师也选了我加入合唱团,可是家里反对,自己又不是太坚定,就暂时没有加入。其实我心里很想,但是因为一直学琴已经占用了很多时间,刚进高中没多久就成了拉拉队成员,父母又反对花更多时间参与合唱团,怕影响了学习。那段时间每次上音乐课都会觉得有点愧疚,郑老师不嫌弃我肯收我去合唱团,我还拒绝她,心里很不好受啊。

终于,终于,在高一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郑老师又一次邀请我,然后我就撒着欢,狂奔着合唱团幸福的生活去了(心里多得瑟啊,郑老师两次邀请我,两次哦)。

我在合唱团排练的第一首歌就是《母爱》(我能傲娇地说缘分天注定吗?),还有《祖国你好》,郑老师的咚咚呛结尾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当然,合唱团快乐幸福的时光还包括因为排练时间紧张,所以可以不用做早操,以及下课后排练的时候,还会有很好吃的茶叶蛋和大苹果(好像只有那段时间我不仅不排斥吃苹果,甚至很喜欢,果然环境很重要)。

后来我们排练过《嘎达默林》,然后我们就有了“小鸿雁”李鹰强。我们也排练了改变的《Jingle Bell》,玩了一把Jazz,演出的场面总是很容易联想到《修女也疯狂》。也有巴托克《故乡的黄昏》,现在想起来那种思念家乡的感情和我们现在想念合唱团的感情是多么相似。还有《天黑黑》,方秀红老师还参与指导了我们闽南话的发音。

哦,对了,我们还差一点就去APEC闭幕式唱《Auld Lang Syne》。虽没去成,但是我们去了百乐门重开的开幕典礼表演,还进棚录音。

除了这些,郑妈也为我们请来了萧白老师给我们讲合唱讲作品,还有音乐学院的一位别教授(我应该不会记错吧,我记得他说“别克”的“别”来着)给我们讲发声。哦,还有和陈钢老师合作编写《梁祝》的著名音乐家何占豪给我们上过课。其实在这些重量级的大师指导我们的时候,我也油然而生一种骄傲和自豪,因为郑妈能请到他们,绝对是同样的重量级大师啊!

我也记得,2002届毕业的时候大家在合唱团的排练室哭成一团舍不得离开,记得我们班还有好几个同学到了高三还坚持参加排练和演出。合唱团好像我们的家一样,谁又希望离开自己的家呢?

我还记得,高二那年的署假,合唱团去了桐庐旅行。一路上都是我们的歌声。我们也曾在富春江边列队,对着江水和夕阳唱着无伴奏。总是有谁提议或者开个头,就会默契地一起继续唱。我也记得那个时候情绪不好,是郑妈一直陪着我安慰我,虽然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现在想来都是小事,可是那个时候的温暖陪伴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高中毕业之后,郑妈也组织过在家里包饺子。我记得虞虞吃到了里面有金五角的饺子,最后如愿考上了华政。那个金五角好像是冷酷帅哥戴维给的,那一次包饺子的欢声笑语好像还在耳边。我们一起吐槽男生们:不包饺子还要嫌弃女生包的难看。我也记得“红包叔叔”吴思恩,你当年答应的红包已经拖了那么多年,我可以收利息吗?哈哈哈……还有“令妃姐姐”齐令飞,应该很文静其实很活波的应文静,认识你们也是真的很开心。

再后来,我们也成立过市西中学校友合唱团,还在校庆表演过哟。这种凝聚力,这种表演的水平,这种幸福的感觉,即使市西排不上四小龙五小龙,即使市西的合唱团没有那么多特招生,但是我们始终是一等奖。而我们的校友合唱团在上海的高中里大概真的找不到几个了,即使有也不能和我们的水平相比。因为我们有郑妈,由于德艺双馨已经不能用了,所以我只能说我们郑妈是德才兼备,做人做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典范。

这些年,忙着工作到处奔波,去看郑妈也少了。“11·15”郑妈家的房子也受了影响。2012年夏天我和两个妹妹去看郑妈,都按不了门铃,找保安帮忙,保安听我们在对讲机叫妈妈的时候,鄙视我们说:“自己妈妈家都不知道怎么开门。”

是真的很惭愧啊。我们叫着妈妈,却不够关心我们的妈妈。我们总是忙着自己的生活,忙着自己的工作,忙着自己的社交,而郑妈却一直关心着我们。

在这里只有说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像母亲一样疼惜我们的郑妈,节日快乐!虽然我们都各自忙碌,也许不是常常联络,但是你一直在我的心里,我也一直都爱着你。请你,一定要为我们这些契子契女保重身体!

最后,这首歌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母爱》录像,谢谢郑妈一直为我们保存着,真的是我们青春最珍贵的纪念品,无可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