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探究之源

情境,探究之源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圆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独立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参与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在《圆的面积》教学中,为了使课堂变得精彩,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构建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顷刻间,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有的迷惑,有的立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小组在热烈讨论方法,有的学习小组大胆猜想,讨论探究,又剪又拼。我们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数学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就必须改进教学策略,立足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总是通过演示或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孩子的潜在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很被动。在《圆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独立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参与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教是为了不教”,我顺着这一教学思想,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学具操作、大胆猜想、验证与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由“学会”到“会学”。

在《圆的面积》教学中,为了使课堂变得精彩,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构建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会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将圆转化为熟知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由此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首先我激趣引入,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圆的美丽图案,也有很多圆的实际应用,比如:一只小狗用一根绳子拴在一个木桩上,小狗活动的最大范围是多大,你们想知道吗?学生讨论后回答:“这实际是在求以木桩为圆心、绳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对,回答得非常好!”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不一样,该怎么算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或者根据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呢?”顷刻间,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有的迷惑,有的立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小组在热烈讨论方法,有的学习小组大胆猜想,讨论探究,又剪又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对迷惑的小组我稍作提示,然后整体巡视课堂。几分钟之后,探讨有了一定的成效。

师:同学们探究得如何?请把你们的探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生A:(将所剪拼成的图形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我们组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周长的,高就是半径。因此:S= C×r=πr×r=πr2

生B:(将所剪拼成的图形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我们组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再把其中一等份分成两等份,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因此:S=C×r=πr×r=πr2

生C:我们组将圆16等份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它的底是周长的,高是半径的4倍(展台上投影)。因此:S= C×4r÷2=C×r÷2=2πr×r÷2=πr2

生D:老师,我觉得这样又剪又拼挺麻烦的,其实不用剪不用拼也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怎么推导?”同学们都向他投去惊讶探寻的目光,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好吗?”

生D:我把圆对折,再对折……五次对折后就把圆分成了32等份,只要求出一份的面积,再乘以32就是圆的面积了。

师:怎样求出一份的面积?

生C:把每一份看作一个近似三角形,底是周长的1/32,高是半径。因此:S= C×r÷2×32=C×r÷2=2πr×r÷2= πr2。

生D: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把圆继续不断地平均分,分成几百份,几千份,甚至更多的份数,每一份分得很小很小,曲线就慢慢变直了,成了三角形的底,半径也就是它的高了……

课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不禁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暗暗叫好。上完课后,闭目沉思,我还在回味这一教学片断……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的思维真的是成人无法想到的,他们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我们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或许无数次否认了孩子的能力,总是情不自禁地以成人的世故和眼光看待无穷潜力的孩子,总是觉得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也做得不够好,也总是随随便便地否定孩子,随随便便地应付孩子的提问……我们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孩子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孩子就长大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这堂数学课给了我很深的启示,我一定要把这些写下来以警示自己:课堂就是让学生放飞的地方,我们做教师责任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成长!

(成都市沙河源小学 李 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