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关系的新模式

师生关系的新模式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当代师生关系,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性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责任感,因为外在的奖惩必须让位于个人的拥有感和承诺。这两种角色模式的具体区别如下: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每天都要与学生沟通。现在教师与学生之所以缺少积极的关系,正是对助人关系的简单化理解造成的。下面就是一个不成功的师生沟通案例。

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当代师生关系,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性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寻求借助外在的奖惩力量来控制学生的行为,不幸的是,这一方法强化了学生对责任的逃避。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责任感,因为外在的奖惩必须让位于个人的拥有感和承诺。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承诺的勇气和选择的能力,变学生被动的服从为内心的自我指导和自我约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才是行为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者的角色,即由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引导者,相信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向上成长的潜能。管理者强调通过外界力量控制人,而引导者则相反,善于调动个人的内在力量管理自己。这两种角色模式的具体区别如下:

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每天都要与学生沟通。教师是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人,一个在各个方面帮助学生的人。当然,学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教师,但主要来说,还是教师帮助学生多于学生帮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承担着班级管理的任务,更符合助人者的角色定义。

我们现有的教育培训中几乎没有助人培训的内容,我们觉得助人就是简单地帮助别人做事情。例如,学生找我们问问题,我们就如实回答,直来直去。其实,求助者的动机可能并不那么简单。现在教师与学生之所以缺少积极的关系,正是对助人关系的简单化理解造成的。

助人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教师作为助人者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教师要乐于帮助学生,要保护求助者的自尊和安全感,同时还要考虑求助者的情绪。下面就是两个考虑学生情绪的例子。

示例一:

学生:老师这道题太难了,我听不明白。

教师(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快速地再讲一遍,然后问学生):怎么样,这回明白了吧?

(学生很紧张,没有听明白,但也不敢再问了,只是模棱两可地点了点头,以后下课再也不敢问问题了。这次经历是一次挫折,没有达到任何效果。)

示例二:

学生:老师这道题太难了,我听不明白。

老师:这太容易了,是你上课走神了吧?

(学生感觉老师不理解自己,反而批评自己,会产生怨恨或自责。以后,学生不再问老师问题了。)

无论环境如何,教师在帮助人的时候,必须考虑求助者的安全感和情绪稳定性。私密的环境很重要,要尽量保持一对一。另外,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表情和语气,进行眼神的交流。可能学生是一个胆小的人,是鼓足勇气来求助的,也许学生并不是真的想求助,只是想引起教师对他的重视。此时,助人者最好不要提及求助者的个人问题或情绪问题。

帮助人的第一目标是推动求助者的自我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助人之前,助人者必须对求助者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助人者还不了解有关的问题,但听到学生的求助后马上提出建议,这就是所谓“廉价而劣质的建议”,这种建议是建立在极少信息量上的,是临时拍脑袋想出来的,也很可能是求助者想到过的方法。下面就是一个不成功的师生沟通案例。

学生:老师,小刚下课时又欺负我了,他又叫我的外号了。

老师:你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这样提建议的方法会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

助人者要帮助求助者深入探究其存在的问题,这样使其有机会成长,并更好地了解自我。助人者要有能力洞察求助者所处的情境和希望达成的目标,要善于分析求助者为什么无法解决问题,明确指出求助者缺少什么样的技巧。

学生:小刚下课时又欺负我了,他又叫我的外号了。

老师:发生了什么?能否给我讲一讲。

(学生陈述事情发生经过。)

教师:你认为,自己应当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你想在我这儿寻求什么样的帮助?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不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