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等孩子一下

等孩子一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孩子做家事,最能考验父母挂在嘴边的教养观念与自我期待的耐心。每当旁观这一情景时,我总忍不住要去揣摩孩子当时的心情——他们会不会很希望大人给一点时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思路慢慢完成手中的工作?其实,我口中的“慢”是未经过时间计数的说法。我用“慢”字,只是因为孩子需要的一点时间,那“稍待”与父母的“急切”刚好形成大反差。

每次妈妈带我做事的时候,她总是把我当成一个并肩分工的好伙伴。

她对我最好的赞美,就是一再地交托重任给我,

并且无论有多忙,都知道等我一下是使我能干最好的机会。

教孩子做家事,最能考验父母挂在嘴边的教养观念与自我期待的耐心。因为我们“怕错”的担忧,往往驱使双手忍不住要去抢孩子正在进行的工作,抢的同时,心里却还是惦记着专家提醒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鼓励。所以,我最常见到的情况是,父母一边抢着帮孩子完成工作,一边口中同时喃喃地对孩子说:“你好棒喔!自己做完了。”

每当旁观这一情景时,我总忍不住要去揣摩孩子当时的心情——他们会不会很希望大人给一点时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思路慢慢完成手中的工作?

其实,我口中的“慢”是未经过时间计数的说法。我用“慢”字,只是因为孩子需要的一点时间,那“稍待”与父母的“急切”刚好形成大反差。就算这当中的差别只不过是几分钟的延误,但对焦躁的父母来说,不管多久都一样是难耐的等待。

父母生活忙碌,没有多余的时间跟孩子琢磨或许是个好理由,但如果在时间非常足够的情况下,我们也真的会愿意等待孩子自己去摸索学习吗?我们会允许他们做错了重试吗?这是一个值得好好自问的问题。

在我的记忆中,很少看到别的母亲比我的母亲忙碌,但工作如此紧迫、行事又极有效率的妈妈却从不抢我手中的工作。她深知节省时间的好方法,是用精准的语言使我在不同年龄了解她的教导。时间值得花费在看我把事情从“不会”做到“更好”,但不可浪费在无谓的拖拉或沟通中。

端午节近了,我想起小学跟母亲学包粽子的情景。因为家里工厂忙,母亲必须得利用夜晚饭后的时间来进行馅料与粽叶的整理工作。她交代我放学后早点把功课做好,因为她需要我的帮忙。于是,那几天我总是好兴奋,回家后比平常更有效率地先把所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完成,饭后就安心地与母亲在厨房里为节日的美食忙碌。

母亲教我月桃叶该如何整理清洗,为什么要先煮过,又为什么梗较粗的地方得修细,才好折弯而不破,那些话语对幼年的我来说,既清楚又实用。她会自己先洗几片示范给我看,接着看我洗一两次,就信任地把工作完全交给我。妈妈告诉我,因为我帮她洗叶片,她可以去炒葱头、卤猪肝,等她做完,我们又要一起做哪些工作。每次妈妈带我做事时,总会先不厌其烦地把整个计划与时间规划说清楚,这使我从生活中完全体会到时间管理的概念。

就这样,母亲轻易地在工作中带起我对一件成果的期盼、对一份工作的热忱,因为她总是把我当成并肩分工的好伙伴。她对我最好的赞美,就是一再地交托重任给我,并且无论有多忙碌,都知道等我一下是使我能干最好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