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再说“放着我来”,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做

不要再说“放着我来”,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做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心照顾孩子本身没错,但如果我们操心得太多了,比如孩子还未开口,你就提前满足了他的一切需求;孩子一伸手,你就大喊“放着我来”,生怕他磕伤碰伤;喂饭、帮穿衣服、递玩具,甚至连摔倒了都用不着自己爬起来,那么孩子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如何成长?要知道,孩子的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所以,不要再激动地冲孩子大喊“放着我来”,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他。

孩子的成长无人可以代替,

教会孩子成长的永远是他自己,而不是你,更不是生搬硬套书本。

很多人在当了妈妈之后特别容易母爱泛滥。因为爱孩子,所以不愿孩子受到一点儿伤害,事事亲力亲为,帮他们开山劈路,生怕他们有半点儿辛苦。但这样做,真的对孩子好吗?要知道,孩子有自己的各种人生滋味需要品尝,什么都替他做了,他做什么?

养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先搞定屎尿屁,紧接着操心吃饭睡觉,然后就是各种好习惯的培养。做家长的总是万分紧张,生怕错过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育。其实即使我们竭尽全力,孩子的发展也未必尽如人意。

很多妈妈给我留言,问我孩子吃饭到处跑或必须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怎么办?也有很多妈妈问孩子专注力太差,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我知道,大家都读了很多育儿书籍,看了很多育儿文章,但那些科学的育儿方法,怎么用到自家孩子身上就完全失效了呢?道理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无人可以代替,教会孩子成长的永远是他自己,而不是你,更不是生搬硬套书本。

对孩子来说,做什么,学什么,他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是孩子做事情有兴趣的前提。而家长最基本的一个处理原则是: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生活事务,尽量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做。

用心照顾孩子本身没错,但如果我们操心得太多了,比如孩子还未开口,你就提前满足了他的一切需求;孩子一伸手,你就大喊“放着我来”,生怕他磕伤碰伤;喂饭、帮穿衣服、递玩具,甚至连摔倒了都用不着自己爬起来,那么孩子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如何成长?

前段时间我带六六和朋友一家吃饭。席间,朋友两口子齐上阵,一起伺候2岁多的儿子吃饭,一个人喂,一个人拿玩具,小家伙还是闹着不愿意吃,场面着实热闹。

朋友尴尬且无奈地说:“这孩子吃饭习惯太差了!”再回头看看六六专心自己吃饭的样子,朋友很羡慕:“六六可真乖!”

饭后,她跟我讨教经验。其实,朋友也看过我写的培养六六吃饭习惯的文章,可是她说这些方法对她儿子来说不管用。我想了想说:“不如尝试让他自己吃饭吧!”朋友第一反应就是:“他自己吃,怎么可能吃饱呀?”看,连吃饱喝足这种人类本能的行为,朋友都不愿意相信孩子,那孩子哪里会有内在动力自己吃呢?

我苦口婆心地劝她:“他2岁多了,有能力握勺子,也完全能自主进食了。”虽然朋友仍旧担心,但终于也点点头,决定试试。

每个孩子刚开始独立吃饭时,都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粒。是的,没有收拾过饭粒的妈妈都不足以谈喂养。但很多妈妈一看到孩子吃得一片狼藉就会马上崩溃——又洗衣服又擦地,完全不如自己喂省时、省力啊!

可是要知道,刚开始学习一种技能,因为不习惯、不熟练带来混乱是必然的。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如果担心他把食物弄得满地都是,下次在他的餐椅下边放上几张报纸,孩子吃完,一卷报纸直接扔垃圾篓,省得打扫卫生。担心衣服脏,就在饭前穿好易清洗的吃饭衣,脱下吃饭衣你会发现孩子依旧干干净净。

这样,孩子学到了技能、增加了自信;而你也慢慢解放了自己的双手、放松了心情。

你担心他吃不饱?想多了。因为知道饥饱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他不愿意吃说明他现在不饿,强喂只会让他对食物更加反感。

曾有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她给孩子买了多米诺骨牌回家,爷爷奶奶积极地给孩子拆包装、教孩子玩,一看孩子摆放的位置不对就马上插手。后来的常见场景就基本是这样了:老两口把牌摆放整齐,看着孩子哗啦一下全都推倒,接着齐声鼓掌说:“宝贝儿真棒!”

孩子都5岁了,老两口不让孩子碰水杯,不让碰剪刀,生怕孩子有一点儿闪失。孩子出门一跑,爷爷奶奶就会跟在后边喊:“慢点儿,别跑,当心摔着!”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一点儿矛盾,爷爷奶奶就护犊子:“我们自己玩,不跟他们玩。”

眼见着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心就这样一点点被扼杀,这位妈妈却没法鼓起勇气去干预,因为爷爷奶奶做的这一切,都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

现实生活中,这种大包大揽的长辈着实不少。他们想为孩子做好一切,处处想插手帮忙,可这种教育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孩子自主选择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失去了对事物的兴趣,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没错,孩子可能被照顾得很好,不会被磕伤、碰伤,但同时孩子也什么都不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门不会和小伙伴相处,性格越来越孤僻、暴躁。

要知道,孩子的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他们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并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所以,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意愿和性格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图书等,使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进而激发他们对独立的渴望。

家长事事亲力亲为,自己累得喘不过气来不说,孩子也得不到锻炼机会,慢慢会变成生活的旁观者。对孩子生活的过度介入,不仅会让他慢慢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会给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当他长大成人独自面对生活时,他会乱成一团糟,因为他根本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

很多家长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吃饭,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玩游戏,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可是,你越想控制,孩子的成长就会越偏离你预定的轨道。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他们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一定不愿意自己的工作、爱情、生活都被别人控制,哪怕这个人是最亲爱的父母。

所以,不要再激动地冲孩子大喊“放着我来”,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他。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必定会犯错,但唯有犯错才能不断成长。

只要我们保护好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洗碗、收拾玩具这种琐碎小事中给他动手、动脑的机会,虽然他们可能经常会做出一些让大人觉得笨笨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持续输出信任和鼓励,孩子的未来就一定会有更多可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他们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