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9,10的数字卡片,第二类卡片是分别写有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的符号卡片.两位同学各抽取一张数字卡片,由第三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符号卡片.当第三位同学拿出符号卡片时,两位同学即可抢答运算结果,看看谁先答出.玩法:甲、乙、丙三位同学可以轮流玩,其中甲、乙抢答,丙做裁判.甲同学若出10,乙同学若出9,丙同学若拿乘号,马上抢答,则先说出“10乘9得90”者为胜.若丙同学又换除法呢?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从教学行为角度来说,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学“互动行为”.

一、优化教师“教的行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32]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指导者,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实效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弄清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分,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一般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2.优化教学过程,显现实效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结合现行的教学实践,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三步应用题时,可先出示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让学生完成;再出示三步应用题,让学生尝试完成;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进行讨论;最后再讲解.

3.合理分配时间,体现实效

教师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激发学生“学的行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33]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34]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抓.

1)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上课爱捣鼓东西,有的爱不停地问为什么,总想把事情弄明白,我们不应该看成是淘气的行为,不要去伤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的学生才会有机会更多地接触新事物,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也是思维绽放的花朵.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个有意思的游戏、一个有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一句知心的导语、一次实验操作等都可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可培养和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2)要善于组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如果在课堂上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高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不佳.教学实践经验充分表明:如果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能与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卡片学习口算,可以设计游戏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自制两类卡片,第一类卡片是分别写有1,2,3,…,8,9,10的数字卡片,第二类卡片是分别写有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的符号卡片.

(注意数字卡片中6和9的区别,符号卡片中加号和乘号的区别.另外,在高段教学时,若想加深难度,可加卡片,数量不定)

(2)两位同学各抽取一张数字卡片,由第三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符号卡片(说出运算符号也可).当第三位同学拿出符号卡片时,两位同学即可抢答运算结果,看看谁先答出.

玩法:甲、乙、丙三位同学可以轮流玩,其中甲、乙抢答,丙做裁判.甲同学若出10,乙同学若出9,丙同学若拿乘号(或说乘法),马上抢答,则先说出“10乘9得90”者为胜.若丙同学又换除法呢?甲、乙同学又开始抢答.以此类推,加法、减法一样.每组卡片可以加、减、乘、除四个运算都做,也可以重新选.

每节课前5分钟或在家里都可以和同学、老师、家人玩这个游戏.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为随机性大,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学中玩,玩中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如:利用“拍手游戏”的形式学习数的分成,具体方法如下:

(1)准备一些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些数字(如2,3,4,5,…).

(2)一位同学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另外的一位同学以拍手的形式说出这个数的分成.

比如:A抽取到10.

B在说“我是4呢,你是几”时拍手4下.

C在说“我是6”时拍手6下.

师:还有其他的吗?

D在说“我是7呢,你是几”时拍手7下.

E在说“我是3”时拍手3下.

以此把10的分成讲完.其他数的分成同样如此.

游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快乐教学理念,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就是抓住学生的长处,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学生就会感兴趣地去做.[35]某班有一个男生,特别聪明,在课前总喜欢预习教材,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新课时他就不听课了,但完成习题的情况又不是很理想,总出现各种问题.于是教师就针对这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位学生“好表现”,同时,对于自己认为已懂的问题不感兴趣.这样教师抓住这些特点,转变了教育方式,让他去给学困生讲解,使他在讲解中巩固知识.结果这位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很积极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学习效果比之前好很多.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学习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36]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便能敲开学习成功的大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在高年级阶段,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自学书中的例题,完成题后的练习,养成在疑难处做上记号的习惯,以便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在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再慢慢由课堂学习迁移到课前预习、课后升华.

3.形成合作意识

在实际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效率:①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②指导学生学会倾听;③有效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三、改进教学“互动行为”

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行为”是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呈现方式之一.有效教学下的师生互动行为是教学双主体连续性的“对话”行为.一方面,这种行为能增进师生的感情,让学生体验到平等与尊重,具有彰显个性的空间,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的行为”更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指在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就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多向的、连续的对话和交往,学生在与周围环境及他人的互动交往中形成对知识、观点的理解、思考和反思,从而完成个人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的教学形式.[37]互动教学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师生双主体教学行为的互动性,并且互动的方式是多样结合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理解.作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应综合利用多种互动方式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机会.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互换、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集体辩论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和情感的升华.

师生互动行为发生的本质是问题驱动,因此,精心设置教学问题是开展互动教学的关键.问题的设置要选好角度,切合学生实际,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有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下面,我们以山东省济南市林祥南街小学鹿美老师执教的《美丽的森林——用数学》[38]一课的情境创设片段为例,来看她是如何开展教学互动的.

师:同学们,鹿老师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了.(放音乐:火车开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律动.)

出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

师:瞧,美丽的大森林到了,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去它们中间玩,你们谁想去呀?

生:……(争先恐后地说想去.)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数学呀!小动物们可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你们能行吗?(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行.

师:我们先去看看草地上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问题呀?(课件拉近第一幅画面,并演示.)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来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来跑了3只.(课件出示:大括号和9只.)

师:那你能帮助小鹿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草地上还剩几只鹿?(课件出示:?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请你们集中五人的力量分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进行汇报和订正.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还剩6只鹿.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们?(引导学生提问题.)

生提问: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生解答: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还剩几只.这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生提问:9-3为什么等于6?

生解答:因为9能分成3和6,或因为3+6等于9,所以9-3=6.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你们数学学得真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过渡:看着这幅画面,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看草地上的蘑菇.)

……

这充分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探究式学习,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究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再探究的过程.

点评:在本节课的导入设计中,鹿老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师生按照预设情境有序地开展互动.一方面,互动的过程深化了思维发展,培养思维的综合性,将教学引向深入,拓展新知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起点,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事物.鹿老师顺应了学生希望探究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灵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简阳市望水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朱水斌,简阳市新桥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马坤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