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考试的最高荣誉

中国古代考试的最高荣誉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读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全国各地都会进行激烈的竞争,从乡试到殿试的这个过程中,难度在不断增加。清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满头白发却还要考取状元的人,这是对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巨大的讽刺。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封建科举制度中数不胜数——本应是公平的科举制度被某些特殊势力掌控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科举制度的悲哀。

殿试考试中的第一名就叫做状元。

状元都是经历十年寒窗苦读后才一举成名,成为当时的佼佼者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读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很多学者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理想,不惜忍受十年寒窗苦读的艰苦,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以文入仕并光宗耀祖。如果能够在殿试中考取第一名的话,皇帝会委以重任,由吏部直接安排官职,或掌修国史等。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622年到1904年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可以考取到状元的不到780人。普通的书生,想要考取状元确实难上加难。全国各地都会进行激烈的竞争,从乡试到殿试的这个过程中,难度在不断增加。清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满头白发却还要考取状元的人,这是对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巨大的讽刺。

考取状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考取了状元也并不一定就能够功成名就,同样会出现一些平庸之辈。他们中的一些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公元899年,考取过状元的卢文焕,最终沦落到不能养活自己的地步。

状元一般被认为是学识比较渊博之人,但是也有通过关系滥竽充数的情况。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礼部侍郎高锴主持科举考试,他标榜以公正为原则,但是朝中一名宦官要求高锴把状元的位置留给他。而此时文宗皇帝还需要这名宦官的辅佐。高锴意识到无力反击这种行为,便默许了这名宦官的要求……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封建科举制度中数不胜数——本应是公平的科举制度被某些特殊势力掌控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科举制度的悲哀。

这些状元中,很多一部分都是出身名门,他们从小就在宽裕的环境中生长,父辈甚至祖辈都是国之栋梁,加之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环境,使他们在父辈或祖辈威望的影响下能够很顺利地到达科举的顶峰位置。还有一部分出生在贫苦家庭中,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而成为天子骄子。宋太祖在位期间,为了营造一个公正的科举制度,有意加强了对官宦子弟的限制,而对那些平民子弟实行一些关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