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容忍,才会获得自由

容忍,才会获得自由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换种思维方式来看待此类事件,也许你的心灵会获得自由。特别是在学术界,在学校里,思想自由更离不开容忍。胡适先生就说过:“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不仅表达了他博大的胸襟,也表明容忍是使人获得自由的开关。梁启超素与胡适不和,去北大演讲评胡适的书,摆明是要给胡适好看,可胡适并没有有意躲避,百忙之中挤时间去听演讲。胡适因为工作繁忙,第一天没能去,第二天才出现在会场。

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胡适(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人间世情反复不定,昨日的高山,可能今日就是河流,昨日的河流,可能成为今日的高山。当我们行走在曲折艰难的人生路上,和别人在独木桥上狭路相逢,不要“狭路相逢勇者胜”,争一时之勇。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你如果从桥上退回地面,让对方先行,给别人便利,反而是让自己到达幸福的彼岸的最快方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别人或者出于粗心大意,或者是经验不足等原因犯下了错误。可是,他人错误造成的结果却是我们来承担。于是,我们非常无辜地要为别人的失误而承受负面影响。这时,我们很可能会对对方产生怨恨。在恨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的生活其实也不是心平气和的。如果换种思维方式来看待此类事件,也许你的心灵会获得自由。

特别是在学术界,在学校里,思想自由更离不开容忍。面对反对我们的观点的人,只有容忍,才能不至于将学术探讨变成互相诋毁的骂战;只有容忍,才能够让思想绽放出光彩。胡适先生就说过:“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不仅表达了他博大的胸襟,也表明容忍是使人获得自由的开关。

梁启超到北大去演讲,题目是《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当听说梁启超要去演讲,北大学子趋之若鹜。梁启超素与胡适不和,去北大演讲评胡适的书,摆明是要给胡适好看,可胡适并没有有意躲避,百忙之中挤时间去听演讲。

梁启超演讲一共讲了两天,他演讲极富激情,声音洪亮,声情并茂,而且他的学问、记性都很好,大段的典籍和诗词随手拈来信口引用,绝无差错,使师生们赞叹不止。胡适因为工作繁忙,第一天没能去,第二天才出现在会场。

梁启超首先肯定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书(《中国哲学史大纲》)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

学生们都等着听他接下来说胡适此书如何之好,没想到梁氏此乃欲抑先扬,在接下来,他对胡适的观点逐条进行了尖刻的批驳。在演讲过程中,梁启超引经据典,不遗余力地贬损胡适,说胡适是戴‘有色眼镜著书”、“强古人以就我”、“不能尽脱却主观的臭味”,明显是从学术攻击转向了人身攻击。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梁启超讲完,还专门留下时间给胡适作答。

出乎所有人意料,胡适并没有对梁启超的无礼行为进行回击。他发表了一个不卑不亢的简短讲话,既为自己的作品辩白,也表达了对梁启超的尊重。

在胡适看来,梁启超的任性、敢做敢说,完全是出于一片赤子之心,是天真的孩子气。而他对胡适的“骂”,恰恰“表示他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

在北大这样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地方,他的做法是对“容忍才会获得自由”的最好的印证。除了容忍可以让思想更加自由之外,它还让心灵变得博大而沉静,不会轻易受别人的批评所困扰;容纳一切事物,心自然是自由的。试问,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是否能如胡适先生这般容忍呢?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为生活中的琐事大发雷霆,归根到底,都是我们的心不够宽容,随便一件事情都能触发心底的不满,让心不自由。这个时候,不如忍耐一下,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其实,容忍不是懦弱,也不是任人左右,而是博大胸襟的体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悠然,是将怨气看做浮云的恬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层诠释。

哲人说:“容忍就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心平气和地改变可以改变的困境。”可以说这是我们面对难以忍受之事时,让心获得自由的锦囊。忍耐是人生难得的佳境,这种境界是成长和成熟的开始,需要修行才能达到。忍耐也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可以让一颗心走向宁静,获得快乐,也赢得别人的尊重。生活中,对家长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宽容、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