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无论是对何种书用何种方法去研读,读后的思考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人所说的“读书使人明智”,也是在于此。好读书而不求解那就像是喝白开水一样,也能喝得很饱,但却不能给自己提供任何营养。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应该做到眼看到哪里心就要跟到哪里,不断地提高探索,反复思考,不断地提问为什么、为什么。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思考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林语堂(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无独有偶,我国理学宗师朱熹也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他们都表达了读书不应该浅尝辄止,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只有注重积极思考,开动脑筋,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修养。否则,看过的书都变成了过眼云烟,没有吸收到真正的知识。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如果只是埋头读书,死读书,变成了书呆子,这书读的价值就不大了。读书、思考、感悟,这是读书的必经之路。感悟成为了习惯,也就培养起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要读思结合,把书读活。而读书所获,也应运用于生活中,增强与人交流的词汇量、语句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习作中表达有法、语言生动、感悟深刻。但是从读到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方可聚沙成塔。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在告诫我们,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空想而不学习,那就会懈怠而无所得。

读书是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有丝毫懈怠的永恒的大课题,是我们辨别是非、选择正确人生路途的根本所在,是一切能力的源泉,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投资”。因此,我们的读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要停留在“学会”上,更要注重“会学”。所以,读书要有一定的方法,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思考书中的精华。

有一次,徐复观拜谒熊十力,请教应该读什么书。熊叫他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过了些时候,徐再去时,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熊问:“有什么心得?”徐接着说了他许多不同意王船山的地方,熊未听完便怒声斥骂说:“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什么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关于读书的方法,梁漱溟说:读书“第一是要带着问题学,不要泛泛地读书,要为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而读书。这样读书就读得进去,读得入,就不会书是书,你是你。就会在你的世界观起影响。”梁先生说自己“我从来不是为求学问当一个学者而读书。只为自己有两大问题在逼迫我,才找书来看的,看书是为解答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除了一个人生问题引我进入哲学之门外,中国的衰弱快灭亡则引我去留心政治经济这一类社会科学的书。”

无论是对何种书用何种方法去研读,读后的思考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人所说的“读书使人明智”,也是在于此。光读书并不能让人聪慧多少,真正能让人从精神上得到提高的是读书之后的吸收,也就是思考。好读书而不求解那就像是喝白开水一样,也能喝得很饱,但却不能给自己提供任何营养。

很多青少年在读书时,不喜欢动脑筋,总希望家长或者老师能帮助解读书中含义,就像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没有了思考的读书,虽然会觉得很轻松,但是对于我们学习知识是很不利的。

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应该做到眼看到哪里心就要跟到哪里,不断地提高探索,反复思考,不断地提问为什么、为什么。防止浅尝辄止,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里的“心到”就是说在读书的时候,要认真地思考和领悟,不要只注重追求数量和速度,而不去讲究质量,只看了几遍,只知道书的内容却不知道它到底讲些什么,要切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对此,梁漱溟先生就主张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会读书的人说话时,他要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亦无旁征博引。反之,一篇文里引书越多的一定越不会读书。”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读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修养的熏陶,还在于主题的感悟和情操的陶冶;要做到每读一本书,思想上就受到一些触动,道理上就有一些感悟。

所以,读书要多疑勤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促进自己逐渐进行深入的思考,实现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