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方案式信息为何无效

解决方案式信息为何无效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方案式信息告诉学生他该如何改变行为——他必须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者可以做什么。对于大部分教师,解决方案式信息似乎是满足他们需求最快且最有效的办法。对于教师,解决方案式信息承载着适得其反的高风险,因为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是学生的顺从,但行为的改变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态度。解决方案式信息还会激起学生的反抗、叛逆之心。

解决方案式信息告诉学生他该如何改变行为—他必须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者可以做什么。通过这些信息,教师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期望学生照单全收。

在教师效能训练课上,当教师们被问到之前他们的教师是如何面质他们的,他们都说老师经常将解决方案一股脑儿推给他们,“解决方案式信息”的负面感受至今令他们记忆犹新:

我的老师总站在我的身边命令我,或威胁把我送到校长办公室去,要不就打电话叫家长。我讨厌这样。有时我使坏只是为了报复他们。我那时候经常偷偷溜进办公室,把成绩册或其他类似的本子倒上胶水粘起来。你知道,到现在我仍觉得自己没错,是他们活该。

而另一位教师回忆:

当老师朝我吼叫时,我总是觉着自己愚蠢或糟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屈服,或者按他们说的做——或表现差劲。

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老师是这种态度,那么当发现自己也常常向学生发出解决方案式信息时,他们感到沮丧就不足为奇了。他们学生的反应和他们自己当年的反应难道会有什么不同吗?

下面有五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式信息:

1. 命令、控制、指挥

“把口香糖吐出来。”

“赶紧坐下来。”

2. 警告、威胁

“你要是不排队,我会让你在那儿站一整天。”

“小子,再这样一次,放学后你就留下来。”

3. 说教,总是说“应该”、“必须”

“你应该做得更好。”

“四年级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对的。”

4. 教导、讲理、推理、摆事实

“如果你在那儿乱画,作业是完不成的。”

“书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乱画的。”

5. 建议,提供解决办法

“如果我是你,我会回去学习。”

“如果要和老师聊天,可以在午餐时间,不要在教室里。”

这些话听起来耳熟,因为世界各地的教室里到处充斥着这些信息。教师的思想被自己的父母和老师熏染,潜移默化,遇到类似情况,就依照“脚本”做出反应。因此,学生都把老师当作传递解决方案的机器。

对于大部分教师,解决方案式信息似乎是满足他们需求最快且最有效的办法。如果一个学生的行为正在干扰教师,命令或强迫他停止,有什么错吗?

错的是,这种做法往往不起作用。即使有作用,代价也太高,因为解决方案式信息都隐藏着一个意思:“你太笨了,所以想不出办法来帮我。”学生听出话里的含意会产生怨恨。

解决方案式信息还包含其他意思“我是老大,是权威”以及“我说得改,你就得改”,难怪学生会反抗顶撞了。

对于教师,解决方案式信息承载着适得其反的高风险,因为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是学生的顺从,但行为的改变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态度。比如,学生听从命令可能吐出口香糖,但会怨恨老师,并决定以后偷偷嚼口香糖。

解决方案式信息的内容只涉及学生,而不涉及教师。学生无从知晓他的行为给教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他只知道教师要求他做哪种改变。这时,学生容易对教师做出不准确的推断,诸如,“这个老师不公平、不关心人、顽固、专横、没有感情、强势、小心眼”等等。学生一旦对教师做此推断,就不可能主动关心教师的利益。解决方案式信息还会激起学生的反抗、叛逆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