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利用大学排行榜填志愿

如何利用大学排行榜填志愿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排行榜,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存在的针对各类高等教育院校的排名,是对高校办学水平的一种反映,带有相互之间的比较性质。大学排行榜的考查范围可以是全球、全国,或者某一区域。目前,共有17个单位发布了30多个中国大学排行榜。这些名目繁多的“大学排行榜”,几乎都是民间行为,没有一家是官方性质。但是看完以后,考生该如何利用“大学排名”呢?例如,各种“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6所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

真相87 如何利用大学排行榜填志愿

案例播报

高考后,王伟确定自己要学心理学专业,而且对成都一所知名院校“心仪已久”。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这所高校在四川省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前列,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中也在前100名之列。名气这么大的学校,心理学专业应该也不错!于是,王伟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栏上填报了该校。入校后,他才发现,虽然这所大学知名度很高,但是心理学专业新开设不久,并不是该校的强势专业,甚至连硕士点也没有。专业课老师也都是“80后”,教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我被排行榜害惨了!”王伟在网上这样留言。

案例点评

大学排行榜,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存在的针对各类高等教育院校的排名,是对高校办学水平的一种反映,带有相互之间的比较性质。大学排行榜的考查范围可以是全球、全国,或者某一区域。大学排行榜对于扩大各国各地院校知名度、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后,我国的有关机构就开始了对国内大学的排名。目前,共有17个单位发布了30多个中国大学排行榜。

案例中的王伟只看到了学校的排名,而忽略了专业的实力。如果把学校和专业比作衣服的话,学校的牌子是件大衣,漂亮不漂亮,外人一望而知;专业则像内衣或小棉袄,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考生如果非要参考大学排名的话,专业的排名可能更实惠些。

吕老师提醒

1.“大学排名”是民间行为

每年高考前后,“最新中国大学排名”“某某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某某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等名目繁多的排行榜便会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有些考生和家长正是通过这些排名,认定谁是“名校”的。

可是你知道吗?这些名目繁多的“大学排行榜”,几乎都是民间行为,没有一家是官方性质。国家教育部官员曾明确表态:“教育部现在不会排,将来也不会排。”

2.如何利用“大学排名”

尽管每一份“大学排名”都会引起无穷的口水战,但是,也不能说这些排行榜一无是处,毕竟每一个排行榜都是综合信息的集纳。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日忙碌、对大学和专业实在没多少确切概念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排行榜的信息还是值得一看的。但是看完以后,考生该如何利用“大学排名”呢?

(1)在参考排名表填报志愿时,应该把名次适当模糊化,即更关心其所属的层次,不计较其具体的名次。例如把1到10名看作一个层次,把11到30名看作一个层次,31到60看作一个层次,61到100看作一个层次。把分层次的边界也要适当“模糊化”,第11名与第10名应该是不相上下的,38名与30名难说有很大差别。

(2)综合排名与某个具体专业的排名是两回事。排在第一的,你不要认定它实力确实是第一,排名最后的也不要以为它就一定是最差的那一个。X大学是以理科为特色的,它的工科专业排名也许很靠后;Y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它的文化艺术专业也许是一个短板。也就是说,在关注综合排名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分学科的排名或者具体专业的排名。

(3)各高校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魅力,并且已经形成传统。或者说,可能有的学校排名虽然较靠后,但在某个地区,它的投档分数线反而会比排名前面的高出一截。所以,考生还要参考在本地区招生的各个院校,最近几年在本地的实际录取分数线。

3.“大学排名”存在的问题

(1)重综合性大学,轻专业性大学

众多排行榜都是以一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高校,其评价指标也多侧重于大学的综合实力。而我国高校的类型多样,既有教学型大学,又有研究型大学;既有综合性大学,还有单科性大学。当前大学排行榜反映的主要是高校的一些硬性指标,而高校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底蕴、专业特色、教学风格和就业质量等软实力却无从体现。例如,各种“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6所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有时会进入前6位,这两所大学在十多年以前已经变成了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中国的顶尖大学则被排在第6位之后。还有一些是具有特殊行业性质的大学,如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外语学院、艺术类高校等,在如此排名之下,它们岂能与所谓的“一流”有缘?

(2)重科研成果,轻教育质量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是培养人才,而不是科学研究。但是,各个给大学排名的机构都把大学科学研究的成果(其主要体现是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及有关指标(例如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的数量等)作为最重要的指标,而未能把反映教育质量的指标(例如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作用等)作为最重要的指标。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如果把反映教育质量的指标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则由一流大学、二流大学甚至大专合并而成的,学生数量很多的大学,例如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的排名就要往后移很多位。

(3)重总的数量,轻平均数和百分比

各个给大学排名的机构都只考虑评价指标的总数,例如两院院士的总数、发表学术论文的总数,等等,而忽略平均数或百分比。例如,教师人均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两院院士占教师总数的百分比。平均数和百分比才是真正反映大学水平的指标。如果以大学资源和成果的人均数和百分比作为评价标准,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则要往前排。

(4)重民用学科和地方院校,轻国防学科和军事院校

把军事院校排除在评比的院校之外,这样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各种大学排名都被新闻媒体大肆炒作,对中学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军事院校的人数较少,影响了军事院校的新生质量,从而影响了军事院校的教育质量。如果军事院校参与排名,则国防科技大学(其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主体)应该排在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前5名。

(5)重在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质量,轻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

大学的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主要指标。很多指标可以衡量大学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例如:毕业生担任国家领导职务的人数,当选为中国和外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数量,担任中国省部级领导干部的人数,担任大学校长、研究院院长的人数,担任大型企业领导职务的人数,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人数,社会各界著名人物的数量,等等。但是,这些数据很难获得,一个代替这些数据的指标是“学校声誉”,而这一项很难用分值量化出来。

4.“大学排名”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排名”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它是对大学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种评价,也是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做出的回应。

(1)“大学排名”有利于激励大多数高校进行“反省”,使高校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出自己与其他高校尤其是同类高校的差距,从而激励高校扬长避短,积极改进办学方式,提高办学质量。它让大学接受公众对学校实力的评价,让大学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迫使高校向考生和家长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

(2)“大学排名”是对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监控的必要手段。因为无论是大学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还是社会大众及考生和家长,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一种比较方式对大学办学水平进行监督,以满足他们对大学的期望。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高度“行政化”“官方化”的特殊体制下,大学排名的“民间身份”反而更使人们觉得这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