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着中国的核心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事业无可争辩的领导核心。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未来的前景如何,关键也在党。[12]中国共产党启动改革的第一个行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动解除“极左”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中国政治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着中国的核心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事业无可争辩的领导核心。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未来的前景如何,关键也在党。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沈大伟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原因恰恰在于对改革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发现她必须处在一个永恒的循环中:改革—调整—再改革—再调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调适性和灵活性。”[12]

中国共产党启动改革的第一个行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动解除“极左”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震动了全国理论界和思想界,吹响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号角,为反思“文革”和推动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30多年,中国又相继发生“姓资姓社”(1992)、“姓公姓私”(1997)、“郎顾之争”(2004)和“中国模式”(2008)等思想交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在执政党领导下、新旧思想观念持续碰撞的过程,是一个新思想战胜旧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回过头看,这几次思想交锋都与市场化转型密切相关。1958年至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现,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执政党意识到,市场经济是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必须充分发掘人追求利益的本性,靠市场化改革来实现财富增长和国力增强。在思想和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成了改革的重要策略。例如推行农村“包干到户”、设立沿海经济特区,都是先局部试点,再整体推进。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启动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由此释放出的改革红利,为之后十多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政治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邓小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13]。1987年,党的十三大部署了以党政分开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口号;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民主政治和提升政治文明的愿景;2004年,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展望未来,尽管改革任务异常艰巨繁重,但深层次变革正在有序推进。

表1—1 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1978—2013年)

(资料来源:胡鞍钢等著《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