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所在的小区有一个很大的游泳馆,通常周末的时候小杰的妈妈都要带他去游泳。小杰也因此认识了小区里的很多小朋友,平时放学回来有时也会跟他们一起在楼下的花园里玩。可是,小杰的妈妈发现,每次游泳回来,小杰都显得不太高兴。问其原因,原来是小杰游泳的技术太差,游不过别的小朋友。
妈妈知道,这样下去小杰会越来越自卑,以后还有可能放弃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机会。于是,妈妈提议游泳馆的教练组织一场游泳接力比赛,小杰和其他两位技术比较好的小朋友分在一组,另外三个被分在另一组。游戏规则是每人在儿童区游一段,一共三段,哪一组先完成就算胜利。然而最后小杰那组输了,小杰很不高兴,因为其他两位小朋友游得都很好,他们埋怨小杰拖了后腿。
妈妈告诉小杰,其实只要努力,小杰游泳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好的!并且,妈妈每天回来都带小杰去游泳,小杰在教练的训练下,显得很刻苦,也很努力,他正在为周末的下一次游泳比赛攒劲。
到了周末,小杰那组完胜,这使得小杰信心十足,整个人比以前开朗了很多。在后来的比赛中,小杰也有输的时候,但小杰再也没有抱怨过。在父母的教导下,小杰不仅增强了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还逐渐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有一次,一个队员因为身体不适,小杰还替代他挑起了主将的责任,比赛中他奋力拼搏,最终战胜了对手。这时他已经明白,团队比赛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互相协作才能成功。
与此同时,小杰的交际情商也有了很大提高。小杰每次在学校的团体活动中都能担任队长,比如拔河比赛、接力赛跑等。虽然他的技能不是最好的,但是老师看中了他的协作能力和领导团队的才能,因此每次都选他担任队长。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在变,思想观念在变,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在合作中求生存的社会。所以,要使孩子将来成为社会的主人,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树立一种竞争与合作的意识,积极支持与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或玩一些团队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团队游戏中,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相信自我,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竞争意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孩子,在根本上就失去了和别人竞争的能力,他必定不会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甚至干任何事情都体验不到“把握感”和“成就感”。另外,孩子的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要注意发挥孩子的长处,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同时,有竞争就会有胜负,即使处于劣势时,也要让孩子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而不要采取贬低对方的方式让孩子获得优势,更不要贬低孩子让他就此一蹶不振。
虽然团体游戏中良性竞争很重要,但是团队协作精神也不能忽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影响其情商的发展成熟。然而在未来社会,团队合作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团队合作精神,指的是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持奋斗到底的精神。这种精神一定要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培养。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把家庭当做一个团队,而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当做团队活动。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家庭的日常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让孩子体现自己的价值,让他明白,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其他活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团体游戏激发孩子合作协商的意识,他们就会表现出互相配合与积极协商的态度。游戏一旦获胜,他们就能充分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和乐趣,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合作的积极性与良性竞争的意识。心理学家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孩子学会团体合作是多么重要。
团体协作能力是孩子在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然而,当今孩子的合作能力是不容乐观的。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被一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宠着。过度的呵护与溺爱,让很多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这都是现在孩子心理素质上的弱点。而通过团体游戏提升孩子的交际情商、竞争意识以及团体协作能力,则能够改变和矫正这种不良的心理素质,最终很好地走向社会大团体。
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团体游戏来提升。父母在帮助孩子进行团体游戏训练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提升他的良性竞争意识。因为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社会中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良性竞争意识十分必要。
良性竞争能够推动双方的共同进步,而与良性竞争相对的是恶性竞争。面对恶性竞争时,竞争者往往怀着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恨不得将对方彻底打败。因为竞争时带着这种不良情绪,恶性竞争者往往会使用非常规的竞争手段,甚至做出违背道德法律的过激行为,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我们提倡培养孩子的良性竞争意识,绝不能让孩子产生恶性竞争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