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上水旱灾害状况

历史上水旱灾害状况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水河流域暴发山洪,洪水入河口以上3千米处芦草沟决口,洪水直冲中宁县,黄河两岸受灾农田1.2万公顷,占全县农田的70%。
历史上水旱灾害状况_宁夏自然灾害防灾

一、历史上水旱灾害状况

1.黄河干流洪水灾

黄河宁夏段洪水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明代以后洪水记载逐年增多,清康熙四十八年在青铜峡大山嘴设立报汛水尺,建立报汛制度以后,洪水逐年有记载。1939年5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青铜峡设水文站以来,洪水发生的情况,记载详细准确。当洪峰流量超过4000立方米/秒时,就漫淹两岸滩地,顶托排水,危及农田、村庄和渠道的安全。据《黄河青铜峡(峡口)清代洪水考证》分析,黄河宁夏段1900~1949年发生灾害性洪水的年份有:1904年、1909年、1935年、1943年、1946年。其中1939~1988年50年间,共发生4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18次,其中5020立方米/秒以上大洪水5次。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7月21日洪水)。据《中国历史大洪水》记载,这次洪水由兰州以上普降大雨造成,洪水主要来自贵德以上黄河干流大夏河、洮河等,雨区范围涉及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的几大支流以及甘肃中部部分内陆河。降雨从7月11日开始至18日结束,历时5~7天,宁夏引黄灌区各地“均自六月初一起,阴雨连旬”,“洪水使峡内交通断绝,峡口边秦、汉渠进水闸以下公用 被冲决,河水漫堤,秦渠龙王庙全部毁于水中。当年若是不在尚家滩采取引水归河措施,金积县将成泽园”。

表1-4 青铜峡站4000立方米/秒洪水统计表

img7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洪水)。据民国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宁夏省政府报告》、《宁夏省政府》公报记载,本年黄河洪水发生情况灾情如下:

秋雨连绵,黄河暴涨,沿河码头多被冲坏,而尤以中宁为最,本次水灾实为数十年来所未有,生命财产之损失,殊为惨重。

中卫县:第三区永丰滩被河水淹没,淹民房,牲畜粟米漂没甚多,刻下灾民衣食住均失,颠连状况,目不忍睹。

中宁县:查前因暴雨冲坏七星渠堤 各二……又同时河水猛涨,渠口大 两岸,均被冲刷,并漫溢洞梁,而石闸堤 亦行冲塌。计该县第一、二、三区共淹没粮田二万二千三百三十五亩八分。

金积县:水委会呈称查此次河水暴涨,秦渠决口,水势汹涌,草河滩泥及水中。……伙平 冲坏决口,计长三十余丈,深三尺七寸不等,宽四丈之诸,八公闸以上破口,计长十五六丈,深五尺,宽约三丈。

灵武县:八月一、二等日,天雨连绵,至五、六两日黄河水竞暴涨一丈余尺,势极汹涌。遂将上下两河口中经修稳固三十年之石砌归长 冲断,而猪嘴码头以上石长 ,同时冲断两处,约十余丈,长 下游之桩河堤 ,亦同时冲刷殆尽。

平罗县:第三区渠中乡水灾奇重……东永润乡被水淹,庙田乡遭受水灾……第一区惠农渠倒裂,淹没田禾。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洪水)。据青铜峡站实测资料,本年发生两次洪水,一次在7月23日,洪峰流量5010立方米/秒,另一次在9月16日,洪峰流量6230立方米/秒,两次洪水前后首尾相连。《宁夏省政府公报》记载洪水灾情:“本省黄河涨水过大,沿河淹没田禾,崩塌田庄……计查实水淹农田应免赋一年者共46843.75亩,河崩农田永远不能复种者1822.86万亩……中卫县十六乡,该处堤溃渠,几成黄河正流,淹地339亩”。《宁夏水利志》记载:“沿河两岸农田受淹面积1.33多万公顷,河东秦渠、河西汉延渠均遭决口,平罗县通伏、渠口大都受淹,永宁民生渠以东一片汪洋。黄河秦渠相隔的细腰子段冲决口几十丈,河逼夺渠。中卫的羚羊角渠被淤塞,羚羊寿渠被冲断,沿河滩地大部被淹。”

1964年7月19日~23日,黄河上游大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干支流洪水相遇,形成黄河宁夏段大洪水。7月29日青铜峡最大洪峰5930立方米/秒,流量在3000立方米/秒以上持续13天,沿河10万军民抢险,由于汛前修筑了堤防,汛期又积极防守,堤防加人防才未造成大灾。

1981年8月13日~9月13日,黄河上游连降30多天连阴雨,总雨量超过历史同期值一倍。宁夏青铜峡9月17日最大洪峰6040立方米/秒,流量在3000立方米/秒以上持续28天,沿河20万军民抗洪抢险,并事先做好防洪工程、搬迁人口、抢收庄稼等各项准备工作,使损失大为减轻。淹没农田0.58万公顷,其中成灾0.26万公顷,淹房4500间,倒塌1200间。中宁田家滩、吴忠陈袁滩、中卫刘庄、申滩等处防洪堤冲口,损失较重。

1986年黄河龙羊峡水库建成蓄水,龙羊峡和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联合调度运行以来,黄河兰州站没有出现4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宁夏黄河段没有出现大的洪涝灾害,但中流量(2000立方米/秒~4000立方米/秒)3次出现。1993年8月9日黄河下河沿流量2300立方米/秒,中宁大小蒲子滩二号丁字 被冲毁140余米,3号丁字冲毁140余米;1994年8月12日,黄河下河沿流量2700立方米/秒,致使沿河护岸工程遭受严重损失,中卫、中宁、灵武、利通区和渠口农场等地,冲毁码头10座,严重塌陷99座,损失长度5240米,土方450508立方米,冲塌防洪堤18400米,共损失金额1000万元。陶乐县从1989年至2000年,马太沟乡境内黄河东移2.5千米,塌岸长4.5千米,黄河距县城只有500米。10年来塌入黄河农田近0.13万公顷。

2.当地洪水灾害

(1)清水河

《宁夏水利志》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六月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共发生大洪灾害9次,1964~1996年共发生4次。

1926年7月26日,洪水进固原城南门,冲至康滩旧军营住地,士兵上树,树倒人被冲走。据《宁夏洪水调查资料汇编》记载,清水河固原站洪峰流量811立方米/秒,韩府湾1000立方米/秒。

1933年8月6日洪水,是一次大面积暴雨洪水。清水河流域暴发山洪,洪水入河口以上3千米处芦草沟决口,洪水直冲中宁县,黄河两岸受灾农田1.2万公顷,占全县农田的70%。调查洪峰中游韩府湾洪峰流量为1130立方米/秒,下游马家河湾为2480立方米/秒,泉眼山以上4千米为2270立方米/秒。

1992年8月8日~11日,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暴雨洪水。固原地区的清水河、葫芦河、泾河三个流域都发生大于200毫米的雨量,最大暴雨中心固原县东山坡为209.3毫米。由于暴雨时间集中,寺口子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710立方米/秒,入库洪水总量2360万立方米,拦蓄洪水1900万立方米。本次洪水,寺口子水库消减洪峰77%。10日,清水河上游柯庄降雨量112.4毫米,上游大马庄水库泄洪陡坡被冲毁,发生险情。此次暴雨洪水使县城清水河护岸多处被冲毁。此次洪水覆盖面大,来势猛,强度大,历时长,给雨区造成了严重损失。

1995年8月5日,南部山区局部地区猛降暴雨,清水河发生较大洪水,韩府湾水文站遇超百年一遇大洪水,洪峰流量1490立方米/秒,洪水总量5000万立方米,大于900立方米/秒的洪水持续近10小时,洪水历时近80小时。

1996年7月26日~27日,清水河中上游同心县以南普降暴雨,其中上游云雾山地区及支流西河的马营河流域降大暴雨,造成清水河各支流及干流发生30~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表1-5 清水河历年洪水统计表

img8

(2)葫芦河

1914年7月25日,大雨三四小时,急雨仅一小时多,就地起水,洪水淹了黑城子,调查新营洪峰流量800立方米/秒,西吉1100立方米/秒。

1977年7月5日,固原、城阳降水125.5毫米,隆德风岭李士珊降水255毫米,超过宁夏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暴雨,相当于150年一遇。渝河下游东峡水库,调查还原天然洪峰为1630立方米/秒,相当70年一遇。冲毁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3座,塘坝43座,淹没耕地0.34万公顷,倒坍房屋1400间,牲畜死亡151头,有14人被洪水卷走。

1992年8月8日至11日,葫芦河流域发生大于200毫米的雨量,葫芦河支流马莲川河10日暴雨中心日雨量达122.7毫米,支流滥泥河10日洪峰流量达1130立方米/秒,洪水漫到公路桥拱桥顶部,最大水深8.15米,大于1993年洪水1010立方米/秒(调查值)。葫芦河北峡站10日16时洪峰流量1350立方米/秒,仅次于1959年的1680立方米/秒。洪水历时72小时,一次洪量307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径流量的25%。

表1-6 葫芦河历年洪水统计表

img9

(3)苦水河

据《甘肃新通志》卷二记载:“清道光三十年六月(1850年)灵州山水大发,东路数牌被灾甚众,淹没禾店舍无数”。另据调查1926、1936、1955、1968、1977各年曾发生过较大洪水。

1968年8月25日洪水,冲毁十里山水库。

1977年8月5日李家大湾水库上游草原站发生暴雨,入库洪水986万立方米。为1960年建库以来最大的洪水。

1999年7月13日凌晨,苦水河流域几乎同时开始降雨,流域全面产流,实测洪峰流量505立方米/秒,洪水历时72小时,洪水总量2200万立方米。此次暴雨给当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害。

表1-7 苦水河历年洪水统计表

img10

(4)贺兰山

据调查,清咸丰三年(1853年)洪水,系百年来的最大洪水,雨下了三天三夜,洪水淹了芦花台,从大坝到银川,唐徕渠被冲72处,洪水直淹到汉延渠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贺兰山白燕墩,上水二尺深,大水沟主槽由下庙北倒槽到下庙南(据调查大武口及大玉泉沟洪峰流量分别为2070立方米/秒及520立方米/秒)。

1955年8月21日,冲决二农场渠150处,淤塞渠道约10千米,芦花台、潮湖、雁窝池一带淹农田万亩。

1975年8月5日洪水,贺兰山降雨达212.5毫米,是贺兰山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大于50毫米的笼罩面积为2440平方千米。小口子以北各沟均发山洪,造成大武口镇、贺兰、平罗、石嘴山等傍山平地水深局部达1.5米左右,沿山大部厂矿停产3~5天。第二农场渠、西干渠共决口76处,决口累计宽1.6千米,渠道淤积8千米,停水15天,淹没农田0.17万公顷,受淹冲毁房屋2500间,死亡4人,死牲畜和羊只1500头,桥涵被冲,交通中断,平汝专用铁路冲坏10处,中断停车163小时。包兰铁路干线也受到洪水威胁。

1984年8月1日洪水,暴雨中心在小口子,降雨197.7毫米,历时5~6小时,最大1小时雨量98.2毫米,山洪冲毁小口子等三条公路56处,贺兰县牧场、西干渠以西一片汪洋,淹没农田0.1万公顷,微波站、汝箕沟有10人被淹死,损失约400万元。

1997年8月13日,汝箕沟矿区发生有记载以来最大山洪,造成6人死亡,8人被困井下九天九夜,13辆汽车被冲走,300多万元的防洪设施全部冲毁,3000吨煤炭被冲走。

1998年5月20日下午,全区普降中到大雨,贺兰山东麓银川以北地区遭受特大暴雨洪水袭击。此次暴雨袭击了滞洪区、西干渠、二农场渠、村庄、农田、学校等。9500多间民房倒塌,1.23万间民房成为危房。洪水冲毁输电线路13千米,冲毁渡槽14座、各类支斗渠450条,6座扬水站报废,3000多眼窖(井)受淹,冲毁主要道路12处,6100多人曾被洪水围困,4000多人无家可归,受灾15万人,全区死亡12人,损失牲畜1万多头(只),近0.67万公顷农田受淹,约有0.33万公顷绝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2亿元。

2002年“6·8”暴雨,使贺兰山沿山地区暴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受灾达17个市县,受灾人口5.6万人,农作物受灾0.9万公顷,3条干渠决口,毁坏跨河大桥和渡槽4座、水利设施196座、支渠230条,倒塌房屋492间,2人失踪,死亡家畜1680只,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表1-8 贺兰山历年洪水统计表

img11

(5)盐池内流区

1994年8月5日,盐池县发生了突发性特大暴雨洪水,盐池县16个乡镇178个自然村遭受了暴雨袭击。县城、城郊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暴雨中心在石山子、田记掌一带。其中心雨量石山子为448毫米。据计算,暴雨中心石山子雨量重现期超过千年。此次暴雨中心强度大来势猛,洪水造成10人死亡,20人受伤,经济损失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初步测算达3297万元。

1996年8月6日、9日,盐池县王乐井乡、鸦儿沟乡连续两次遭受暴雨袭击,8月6日暴雨中心在刘四渠、郭记洼,中心雨量155毫米。两次大暴雨共造成3人死亡,受灾面积0.19万公顷,绝产受灾面积0.07万公顷,淹死羊只268只,冲垮拦洪、水保坝近千条,冲坏公路13处、桥1座、涵洞4处、机井3眼、人饮井16眼,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1999年7月13日,盐池县青山乡一带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青山乡。中心降雨量163.2毫米,中心雨量重现期超百年一遇。暴雨洪水使盐池县大部、同心县、灵武市、吴忠市局部遭受袭击。农田、房舍、水利工程被冲毁,输电线路、通讯、公路中断,给当地国民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黄河冰凌

黄河宁夏段属南北向河流,封河先下游后上游,开河时相反,这种冰情形势容易形成冰坝,造成灾害。上游建库前,黄河自中卫南长滩入境至中宁县枣园130千米为不常封段,枣园至石嘴山260千米为常封段。平均封河日期:石嘴山站12月27日。平均开河日期:石嘴山站3月7日。封河距离为260~318千米,封冻天数为54~98天,平均71天。冰厚0.2~0.7米。

刘家峡水库1968年运用后,宁夏河段水力、热力条件发生变化。冰期河道水温升高,除石嘴山河段外,其余河段偏高1~2℃,流量由300~400立方米/秒增加至500~600立方米/秒。平均封河日期:青铜峡以下望洪河段由12月28日推迟到翌年1月12日;石嘴山站由12月27日推迟到12月30日,分别推迟15天和3天。开河日期:望洪站由3月7日提前到2月22日,石嘴山站由3月7日提前至3月6日,分别提前13天和1天。封冻距离40~210千米,封冻天数为19~87天,平均42~68天。冰厚0.47米。宁夏河段封河距离及封河天数缩短,开河形势一般由武开河、半武开河转为文开河。建库后宁夏段冰情减轻。

影响黄河宁夏段冰灾出现的主要因素:一是寒潮入侵的时间和强弱;二是冰期河水的流量;三是河势及地理位置。据1955~1998年43年的冰情资料,河段冰害最严重的有1954~1955年、1967~1968年、1973~1974年、1992~1993年、1997~1998年。

在自然情况下,宁夏河段由于寒潮出现的早晚和强弱不同,使流凌至封河天数相差很大,最短一天即封河,最长可达80多天,封冻天数一般在54~98天。开河期在干流气压的作用下,上游先开,下游后开河,易形成水鼓冰开武开河局面,产生冰坝。如1954~1955年冰情年度,中宁12月至2月积累负气温-722℃,封河末端在中卫下河沿,封河距离长达318千米。由于该年度为冷冬年,加之封河时流量小,水位低,平均冰厚0.8米,3月11日开河时青铜峡流量980立方米/秒,由于大流量开河,宁夏青铜峡河段出现12处冰坝,冰坝长6千米,坝高3米,水位壅至唐徕渠、汉延渠正闸以上,危及大干渠安全,出动炮兵轰击,千余人打冰炸冰,方解除险情。

上游水库建成后,流量控制不当,也易出现冰灾,如建库后的1967~1968年,刘家峡水库泄水闸门发生故障,下泄流量由400立方米/秒增至1000立方米/秒,青铜峡水库末端中宁县境内出现3次冰塞,冰塞长16千米,河水上涨2米多,中宁县康汰、城关、东华、长汰、枣园等5个乡10个村遭受冰灾,淹地0.11万公顷,受灾人口9480人,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1973~1974年,开河期出现强寒潮过程,3月份最低气温达-15℃,是石嘴山历年同期最低值,致使河段开河后再次封冻,加上青铜峡水库下泄流量由500立方米/秒增至900立方米/秒,以致3月15~17日石嘴山三道坎以下出现冰坝,乌达铁路桥上游冰坝长5千米,冰坝高3米,河水上涨6米;下游磴口水文站最高水位超过1967年最高洪水位0.2米,阿拉善左旗巴音乡杨寺滩(注:当时属于宁夏行政区域)等3个村431人被冰水围困,中央派出9架直升机营救群众脱险。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万元。

1988年、1989年、1993年1月封河时,青铜峡库区末端均出现冰坝、冰塞,造成很大损失,1993年、1998年最严重,冰塞、冰坝壅高水位接近1981年大洪水时水位,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从以上凌汛险情严重年份看,冷冬年、封开河强寒潮以及上游水库下泄流量过大是造成严重冰塞的三个直接原因,尤其是上游水库下泄流量,维系着凌汛期安全度汛,也是防凌工作的重点。

4.干旱灾害

干旱是宁夏分布最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据史料记载,宁夏游牧时期干旱灾害较轻,明清以来干旱灾害严重,发生频繁。

明朝自洪武元年(1368年)起就连年干旱,从1425~1500年的76年中,旱年发生频率占70%,其中极旱6年,重旱13年,轻旱31年。极旱3年几乎都有“人相食”的记载。1501~1576年的76年中,旱情稍轻;1577年到清初的71年中,旱灾又趋严重,尤其是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到清初的1643年旱灾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近千年来所罕见的。宁夏地区16年中轻旱2年,重旱6年,极旱4年。旱年占75%,以致灾民四起,明王朝随之灭亡。清朝初期从1648~1830年的183年为偏水期,偏旱年份只占42%,而偏水年份也占32%,因此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有所发展。从1831年起宁夏又进入偏旱期,1839~1848年连续10年干旱(极旱2年,重旱5年,轻旱3年),截至1990年的160年中旱年发生频率占72%,重旱、极旱几乎占旱年一半。1926~1930年连续重旱、极旱,与全国范围内的大旱年(1928~1930)相一致。现摘录1425年以来宁夏重大干旱灾害记述如下。

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十一月甲子,宁夏总兵官史昭等言:“比岁边境无收,宁夏等卫旗军月支本色米五斗,赡用中足”。1529年“是年、飞蝗蔽天、隆德、固原俱大旱饥荒”。明毅宗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固原天大旱,祈了几个月雨,天只是不下雨”。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七月宁夏、平凉大旱,蝗飞蔽天禾谷立尽”。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宁夏中卫县属之香山、灵州属之同心城一带旱堡山因缺雨干燥”。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隆德咸丰十一年,大旱荒乡民乏食者十余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固原同治初,兵连岁欠民不能堪生”,“……时连年不登,斗粟二万余钱,人相食”。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隆德)同治七年,岁大欠,斗米二十五六千文不等,人相食,死者塞路”。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九月二十四日,陕西总督杨昌俊奏)“甘肃各属自春徂夏,雨泽稀少,……隆德、固原、海城、平远均因大旱,夏收欠薄”。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皋兰……固原等处自春徂夏俱大旱”。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黄灌区天气亢旱,河水低落,不能入渠,致农作物歉收,为数甚巨”,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泾原春大旱”。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民国十七至十九年,因天气亢旱,河水低落,不能入渠,致农作物歉收,为数甚巨”。“泾源县值天气亢旱,去年夏秋大旱,泉水涸,河流竭、收成尽在五分以下……刻下饥民嗷嗷,遍地皆是。挖食草根者争先恐后;痛苦惨凄情形,目不忍睹”,“海原县旱魃为虐,全年未雨,秋夏田禾颗粒无收,四乡民都有乏食之虑,虽欲食糟咽糠,尚不可得,典田当地无主承受,鬻男卖女无人过问……及至冬间饥寒交迫,饥莩盈野,尸骨暴露,触目伤心,惨不忍睹”。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宁夏连年亢旱歉收,盐(池)予(旺)等县硕鼠为灾……十九年春,民间即已乏食,人民远徙”,“固原、全县旱,灾民64800人;化平、全县旱,灾民5600人,海原、全县旱,灾民37600人,隆德、全县旱,灾民27800人”。

1949年以来,干旱灾害连年不断,宁夏绝收面积80%以上,大旱发生4次。1973年大旱,是自1969年以来连续枯水的第4年。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各年距平均为:1969年-24.2%,1970年18.0%,1971年-42.9%,1972年-46.9%。北部地区1971年、1972年大都无透雨,河沟断流。清水河固原站1973年5月末起河道断流。6月29日暴雨、洪峰流量340立方米/秒,6天后河道又断流。固原站1月1日~6月28日的平均流量为0.0029立方米/秒,仅及平均值的10%,南部山区66.2万人、113.8万头牲畜及羊只严重缺水。

1982年为1949年以来全区降水量最少的一年,仅180毫米。旱情以同心、盐池、海原、西吉、固原5县及中卫、灵武的山区最为严重,受灾农田37.67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83%,绝产13.07万公顷,58.7万人、157.2万头牲畜羊只饮水极为困难,死亡家畜3162头,羊只10.9万只。

1987年大旱,全年自7月以后,300多天未降透雨,其中海原、同心、盐池南部、固原北部、彭阳东北部、西吉北部共89个乡到1987年9月2日才降透雨,山区82%面积受旱(3.3万平方千米),受旱人口130万人(占75%),特重灾有60万人(人缺粮,畜缺草,人畜缺水)。仅盐池县就死亡牲畜9.6万头,海原、同心要到30~40千米外拉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干旱发生越发频繁,加之原有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严重,效益衰减,造成全区正常年份仍有119万人饮水困难,其中特困人口51.5万人,饮用高氟砷水和苦咸水的近22万人。1999年春,山区遭受了多年不遇的大旱,固原、海原等10个县141个乡又一次发生了人畜饮水困难。2003年春由于黄河上游来水持续偏枯,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蓄水严重不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分配给宁夏2003年4~6月份引水控制指标比正常年份减少40%,引黄灌区出现了50年不遇的严重缺水局面,直接影响13.33万公顷农田灌溉,影响农业产值10亿多元。

宁夏干旱在春、夏、秋季都发生,春旱最多,秋旱次之,连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夏秋连旱次之,春夏秋较少。从1300~2000年间的各种灾害记录统计分析得出:旱灾年为374次,占53.9%,平均不到2年就发生1次旱灾。连续3年出现旱灾的年次为48次,最长的旱灾年份为20年,即1924~1943年,最严重的旱灾年份为1927~1929年。1949~2000年共发生干旱41次,平均1.2年就发生1次旱灾。每次大旱都会造成农业严重减产(局部地方绝产)和牲畜死亡及人畜严重缺水。

表1-9 宁夏历年重大旱灾一览表

img12

续表

img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