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未来防御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

建立未来防御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任何可能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如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内削坡、填土、开挖水渠等活动都应禁止。
建立未来防御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_宁夏自然灾害防灾

三、建立未来防御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

(一)合理规划、规范管理、源头控制

对于地质灾害防御,不能再走过去先诱发、后治理的被动防御的老路,而要采取积极防御策略,从源头上控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在制定与实施减灾对策时,除了充分发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作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和控制灾害发生的规模外,更主要的是科学地规划人类自身的活动,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1.在地质灾害体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灾害威胁尚未解除之前,危险区内禁止开展任何工程建设活动,如确需建设的,其建设方案中必须包括切实、有效的防灾措施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为足以抵御地质灾害威胁,方可开展建设,其目的是防止新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

2.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任何可能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如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内削坡、填土、开挖水渠等活动都应禁止。新建的居民点要合理规划,禁止村民乱建房屋。对削坡建房的村民要责令其搬迁或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隐患。

3.责成危险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地质灾害危险区防治规划和防灾预案,防灾预案必须明确:灾害体动态监测机构和人员、防灾预警的判断、预警发布机构及负责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

4.通过加强对矿山的安全监管,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措施,及早制定应对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各部门协同防御地质灾害的机制

地质灾害防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建立起协同防御机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中,通过地质灾害防御工程的实施,既遏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设施本身的安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与农村脱贫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扶贫工程,优先安排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山村,分期分批整体搬迁,下山避灾、重建家园,走出一条避灾脱贫致富之路,实现双赢的目的。结合扶贫工作而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开展绿化造林,整治水土流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有效地防治或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由此可见,对于未来的地质灾害防御,通过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效果好的理想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