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准“转折点”,让学生感受情节的曲折

选准“转折点”,让学生感受情节的曲折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转折点”的处理,主要策略是“猜测”与“比较”。在“转折点”出现之前,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走向并说明理由,然后和原文比较,并联系已阅读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好了“转折点”,就意味着课堂有高潮。“转折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在短暂沉静之后有一种“石破天惊”的热闹。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绝不平铺直叙,而是想方设法制造一些“转折点”,以使故事朝“非常态”方向发展,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龟兔赛跑》中的“兔子睡觉”,就是“转折点”,它是乌龟获胜的根本原因。《狼大叔的红焖鸡》这一绘本之所以成为经典,很重要的原因是故事有多个“转折点”:一是狼大叔想吃母鸡的一刹那突然改变主意,决定把母鸡养得肥些再吃;二是狼大叔来到母鸡家准备抓走母鸡时,母鸡一家“非常态”的热情好客;三是最后狼大叔一改吃鸡本性,害羞了,还决定继续给母鸡一家做好吃的。对于“转折点”的处理,主要策略是“猜测”与“比较”。在“转折点”出现之前,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走向并说明理由,然后和原文比较,并联系已阅读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之后迅速进入下文的阅读,以满足学生急于想了解真相的“解渴”心理。这时学生的阅读状态就会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好了“转折点”,就意味着课堂有高潮。反之,则平淡无奇,犹如“温水煮青蛙”。如教学《狼大叔的红焖鸡》第二个“转折点”时,把那一刻母鸡说的话隐去,而是出示句子“门突然开了,母鸡突然尖声叫起来:    ”让学生猜测。学生按常理推测,不是说“快跑,孩子们!”就是说“不好啦!狼大叔来吃我们了!”教师再出示语句“啊呀,原来是您呀,亲爱的狼大叔!”“孩子们,孩子们!快来看哪,煎饼、甜甜圈和那个香甜的大蛋糕——不是圣诞老公公送来的!那些都是狼大叔送给我们的礼物!”并进行惟妙惟肖地仿演。学生一下子愣住了,顺势转入到思考讨论模式——“为什么母鸡会这样说呢?”“转折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在短暂沉静之后有一种“石破天惊”的热闹。学生发言踊跃,观点纷呈,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