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括约肌间沟瘘管结扎术(术)

经括约肌间沟瘘管结扎术(术)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括约肌间沟瘘管结扎术是由Arun Rojanasakul提出。通常位于肛门前侧的瘘管以折刀位为佳,而位于肛门后侧的瘘管可采用截石位。若LIFT手术失败,局部出现感染时可将括约肌间沟缝线拆除,此时经括约肌肛瘘多已成为括约肌内瘘管,只需将瘘管涉及肛管内括约肌的部分切开即可。虽然采用LIFT术无法避免术后复发,但该术式可使经括约肌肛瘘成为括约肌内肛瘘,从而简化后续治疗,提高最终治愈率。

经括约肌间沟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是由Arun Rojanasakul(2007)提出。该方法治疗肛瘘成功率为40%~90%,由于该术式不切开括约肌,避免了术后肛门失禁,若手术失败可以采用LIFT术再次治疗。

【适应证】经括约肌肛瘘,管道有一定长度且纤维化明显者。

【禁忌证】肛瘘伴有急性感染者。

【术前准备】术前晚清洁灌肠。肛门皮洁。

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局麻或全身麻醉。

【体位】根据瘘管的位置采用俯卧折刀位或截石位。通常位于肛门前侧的瘘管以折刀位为佳,而位于肛门后侧的瘘管可采用截石位。

【手术技巧】

(1)将探针从瘘管外口探入,沿瘘管管道自内口探出,用小圆刀在瘘管表面括约肌间沟处做一弧形切口(图5—12)。

图5—12 探针从外口探入

(2)在括约肌间沟处钝性分离组织,暴露瘘管后,用弯血管钳将瘘管与周围组织游离(图 5—13)。

图5—13 游离瘘管

(3)用两把血管钳分别钳夹已游离的瘘管近内口侧及外口侧,并在中间剪开。

(4)用3—0圆针可吸收线将两血管钳处瘘管断端缝扎处理,同时切除部分瘘管组织(图5—14)。

图5—14 切除部分瘘管,两断端分别缝扎

(5)切除外口,剥离靠近外口处瘘管。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关闭括约肌和分离的腔隙,再间断缝合皮肤。内口只用刮匙轻柔搔刮,使不留炎症病灶,可不再做任何处理,术毕(图5—15)。

图5—15 冠状位示意图

【术中要点】

(1)于括约肌间沟做标记,弧形切口的长度1~1.5cm即可。

(2)术中结扎瘘管断端后,可将过氧化氢溶液分别从外口、内口注入,以验证瘘管是否已完全被扎闭。

【术后处理】

(1)口服抗生素,预防创口感染。

(2)使用缓泻剂,保持排便通畅。

(3)常规换药,无须坐浴。

【术后并发症】

(1)若LIFT手术失败,局部出现感染时可将括约肌间沟缝线拆除,此时经括约肌肛瘘多已成为括约肌内瘘管,只需将瘘管涉及肛管内括约肌的部分切开即可。

(2)若术后瘘管复发,可再次行LIFT术或瘘管切开术、皮瓣推移术治疗。

【述评】

(1)若瘘管伴有感染可先采用肛瘘泄液线引流术引流1~6个月,待瘘管纤维化后再行LIFT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2)肛瘘LIFT也可用于克罗恩病肛瘘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

(3)LIFT术最大的优点不仅在于其成功率较高,而且该手术不会损伤肛管括约肌,即使手术失败也不会造成患者肛门功能受损,对后续治疗没有影响。已有临床研究显示其成功率与传统瘘管切开术相当。虽然采用LIFT术无法避免术后复发,但该术式可使经括约肌肛瘘成为括约肌内肛瘘,从而简化后续治疗,提高最终治愈率。

(王 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