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喻与比拟

比喻与比拟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喻,还是比拟?“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比喻还是比拟呢?可见,无论比喻,还是比拟,其“本体”总是确定的、具体的。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比喻的目的偏重于帮助读者认识或明白某种事物;比拟的目的则偏重于抒发某种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也产生某种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比喻与比拟的区别。请先看两则故事:

比喻,还是比拟?怎么都搞不清的小明又头疼了。刚好国庆期间,学校要举行爱国主义歌曲合唱比赛,大家商量后,决定选《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作为参赛曲目。“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正当同学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排练时,小明又在下意识地思考起这个问题。“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比喻还是比拟呢?帝国主义肯定是没有尾巴的,就更别说夹着尾巴了。这肯定是把帝国主义比喻成狗了,因为狗才会在被打的情况下,夹起尾巴狼狈地逃窜呢。这就是比喻,没错!可是歌词里既没有“好像”,也没有“是”这样的提示性喻词啊,甚至连喻体“狗”都没出现嘛,只是出现了“夹尾巴”这种狗的习性。把“帝国主义”直接比喻成“夹着尾巴”,能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认为呢?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善于把抽象的管理之道用形象生动地语言表达出来。他曾说:“在舆论面前,公司长期的做法就是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我可以做鸵鸟,但公司不能,公司要攻击前进,华为公司到这个时候要允许批评。”这里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公司面对媒体的态度比作“一只鸵鸟”。这时候,也有人就此提出疑问,这不是把人比作物了吗?也该是比拟修辞啊。

那么,比喻和比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请先看两者的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方式。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的修辞方式。

比喻和比拟两种辞格的相似之处有三点:

其一,两者都有具体的本体。如,“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这是暗喻,“毛主席”是本体。“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比拟,“帝国主义”是本体。可见,无论比喻,还是比拟,其“本体”总是确定的、具体的。

其二,两者都有相似的构成要素。如,毛主席(本体),太阳(喻体),光明温暖(相似点);帝国主义(本体),夹着尾巴(拟体),狼狈不堪(相似点)。

其三,两者产生的思维方式相似。其都是运用相似联想将两事物联系起来,产生修辞效果的。

但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比喻是打比方,凭借本事物和喻事物的相似点联系起来。比拟是描写,是凭人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如:“毛主席”是本体,“太阳”是喻体,“是”是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靠的是二者都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这一相似点联系在一起的。

比拟是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本事物当拟事物来写。比如:“帝国主义”本来就没有尾巴,更不会像狗那样“夹着尾巴逃跑”,但是我们可以把“帝国主义”比喻成狗以后再用“狗”的动作——“夹着尾巴”来拟“帝国主义”,比喻就被隐去了。比拟主要是在动词、形容词上下功夫,也就是把描写物的动词、形容词用来描写人,或者把描写人的动词、形容词用来描写物。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比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所以一定得有相似点,以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比甲事物具体和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下面,我们再来举例说明。

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例句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句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是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不是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人的特征描写它们,使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所以,两者生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比喻的目的偏重于帮助读者认识或明白某种事物;比拟的目的则偏重于抒发某种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也产生某种感情。

开头,我们提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把公司面对媒体的态度比作“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强调的则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所以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潘 瑾 丁爱萍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