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说明文阅读指导

说明文阅读指导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题目没有点明说明对象,那就得注意揣摩关键性的语句,如各段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等。事理说明文要看文题,如《统筹方法》、《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说明文常识

1.说明文概念: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和阐释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类型: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让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4.常见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6.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常使用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常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常使用这种结构):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

一、方法指津

做好说明文阅读,首先要抓住说明文内容上的科学性、结构上的条理性、语言上的准确性三个特点,然后再从下面几个角度准确解读。阅读说明文首先要静心阅读,考虑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思考说明的顺序;然后对照试题,认真审题,把握命题思路。

二、说明文常见考点与对策

一般阅读思路:

第一步:阅读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简析标题有助于推测文章内容及中心。

第二步:阅读文章。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阅读时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

第三步:看清文后所设计问题。要注意审题。

第四步:按试题要求,回头再有重点的看原文。第一遍读原文是整体感知,但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看了试题后再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的读,会很快找到答案。

第五步:答题。尤其表述性的试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全面,力求一语中的。

二、具体考点与对策

考点一:明确说明对象。

对策:区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某个道理,说明文据此可以分成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阅读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首先要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解题技巧:事物说明文,大多数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国宝——大熊猫》、《松鼠》、《苏州园林》。如果题目没有点明说明对象,那就得注意揣摩关键性的语句,如各段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等。事理说明文要看文题,如《统筹方法》、《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考点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对策: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所说明事物的表象上,而要了解其内在的本质。

解题技巧:

(1)看标题。注意文章标题中的修饰语,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巍巍中山陵》、《雄伟在人民大会堂》,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2)看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一文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3)析材料,抓关键句。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或注意抓关键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有连接词(如首先、其次、也、还、此外等)的句子。如《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友情提醒: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找句子、词语回答。

考点三: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对策:说明文的结构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进行详细的说明,结尾作总结说明。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1段以抒情的笔调赞叹花朵的红色所起的作用,提出说明的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第2段到第10段从六个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11段概括花儿红的原因,总结全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考点四: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对策: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参观的过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工艺制作过程。如《活板》;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从现象到本质,《苏州园林》是从主要到次要。

常见题型:

(1)本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直接回答)

(2)文段或句子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对策:不能。因为这几段(句)之间是按照……顺序说明的。(在语言表述上尽可能采用“小大结合”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的逻辑顺序)

考点五: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概括: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等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如《食物从何处来》中“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这一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对食物本质特征进行揭示,突出食物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食物的特征。答题要点: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严密地说明事物……本质特点。

(2)举例子:列举……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10段举牡丹花的例子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3)列数字:列举数字准确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6段“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到1000年之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浮雕材料的耐久性,也暗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寓意,令人信服。)

(4)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如《叫三声夸克》第17段“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这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夸克比作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自由的士兵,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夸克模型”中,夸克不能脱离其它粒子而独立存在的特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5)作比较:把……与……作比较,突出强调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如《苏州园林》第3段把苏州园林建筑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近代一般住房建筑进行比较,突出强调说明苏州园林建筑“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细胞液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花青素在不同细胞液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是有它的物质基础。)

(7)引用: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权威性);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第8段“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从自然选择学方面来说,昆虫在花红的原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注:省略号指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或说明中心。)

常见题型:

(1)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文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2)给一个句子,与原句子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解题技巧:

(1)运用了……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原句子好。原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再结合所给的句子说不足之处。

考点六:体会文章的重要词句。

1.词语的准确严密

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生动地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解答这类问题时答题要具体,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答,要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的词语,还要注意文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生动地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常见题型A: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题技巧:(1)表态(删掉还是不删掉)(2)解释或定性:限制性词语强调是从哪方面限制(如“比较、几乎、相当”等从程度上限制的;“大约、可能、左右、可算得上、大体”等表估计;“在当时、在目前”等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主要”“之一”“唯一”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3)解释使用这个词语后句子的意思;(4)如删掉这个词语,则句意发生怎样的变化;(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般表述为:不能删掉,……(词语)表示……意思,在文中表示……,若删掉,则句子的意思变为……,与事实不符,……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中“一般的”能否去掉?为什么?回答:不能,“一般的”在这里是“大多数的”“大部分的”意思,在文中表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花在初开时,后来渐渐褪色,而不是所有的花都是这样,去掉之后,句子的意思就变为“所有的花都是初开时浓艳,后来都渐渐褪色”,这与事实不相符合,“一般的”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题型B:加点的词语能否用另一个词语替换?为什么?

解题技巧:(1)表态(能否替换),(2)说明为什么,与A大体相同。

一般表述为:不能。原词……表示……意思,在文中表示……意思,而所换的……词是表示……意思,用后表示……意思,与事实不符,……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题型C: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题技巧:……词语是表示……意思,在文中表示……意思(……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题型D: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解题技巧:(1)找出有关范围、数量、程度、猜测等限制性的词语并抄写下来;(2)结合具体上下文回答其作用。

2.词语的生动性:运用……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句子作用:说明文考查句子的作用,我们首选角度从说明方法分析,当然也可以是修辞或词语,对策见前面的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的指导。

4.文段作用

常见题型A:文章第一节有什么作用?

解题技巧:(1)引出文章说明对象;(2)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如果是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4)如果是真实典型的事例,起到举例说明的作用,更具体的说明了……;(5)引用名言、格言警句、谚语、诗句,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如:

(1)《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将中国围墙之长、占地面积之大说得清清楚楚,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为外国绿色围墙的出现做铺垫,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叫三声夸克》第一、二段有什么作用?

答:一、二两段以礼品盒为喻引出文章说明的话题“物质结构最里面是什么”,总领全文;同时以礼品盒为喻也形象地说明物质结构是由大到小依次包含的特点,这样就将抽象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常见题型B: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题技巧:(1)表态:不能删掉。(2)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内容上:补充说明了……特征,加深了人们对……的认识,使说明更全面。

如《松鼠》一文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松鼠的生殖、换毛及用途,使文章说明更完整,加深了人们对松鼠的认识,突出松鼠是讨人喜欢的小动物这一特点,与开头相照应。

5.说明文中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作用: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解题技巧:

(1)记叙:与说明方法中的举例子说明方法和引用神话传说、趣闻轶事的作用相同。

(2)描写:这段文字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给读者留下了具体鲜明的印象;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有的文章的描写除说明事物特征外,还表达一定的感情。如《松鼠》中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巍巍中山陵》中登临平台所见的景象,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寄托了人们对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3)议论:这段文字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事物……特征,深化了人们对……的认识。

考点七:标题作用

常见题型:文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策:(1)交代说明对象,如《松鼠》、《苏州园林》、《松树金龟子》。(2)交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如《巍巍中山陵》、《雄伟的人民大会堂》。(3)概括文章说明的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4)点明文章说明中心,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5)设疑,引发读者思考,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宇宙里有些什么》。(6)运用了……说明方法(修辞手法)+作用,如《大自然的语言》、《氡,隐性杀手》(7)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送你一束转基因花》(8)具有号召力,增强文章的鼓舞力,如《向沙漠进军》。

解题技巧:(1)文章标题点明本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文章说明的内容、文章说明中心)(2)运用了……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突出了……(一般为特征或事理),引起读者对……的思考、关注(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具有号召力,增强文章的鼓舞力。(使标题更生动形象、更具有趣味性等)

考点八:做好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其答案的多元性,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对某种现象的独特看法和见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利用专业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提供语境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如《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中:“以绿墙代替砖墙是时代的需要,是开放的需要,也是美化我们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请以“保护绿地,爱我家乡”为主题,创作两条公益广告(或关注家乡的绿化建设,为家乡的绿化建设提两点合理的建议)。解答此类题一要注意运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善于利用文中的材料,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清晰,更要结合现实来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