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类课程设计模式探析

管理类课程设计模式探析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讨论该类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步骤。合理有效的课程设计,对成功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赢得学生支持,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自2011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以来,主要讲授课程为“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调研”“ERP沙盘实训”等课程。

汪安梅

|摘要| 管理类课程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日常的教学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讨论该类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步骤。

关键词 管理类课程 TBD课程 课程设计模式

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教学管理要真正发挥核心指导作用,一定需要慎重而细致的规划、组织设计与实施。合理有效的课程设计,对成功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赢得学生支持,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一、管理类课程的问题

管理类课程在日常教学组织中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性太强

所有的管理类课程几乎都有这个特点,无论是介绍管理思想,还是介绍具体职能管理的体系和方法。虽然有很多的案例可以参考,但毕竟都是曾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只是对某个理论起到佐证的作用。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时,需要怎么做?结果会怎样?一切都是未知的,因为,管理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疑惑,觉得教师讲的、课本上讲的也不一定是对的,那我干嘛还要花时间来学呢?

2.简单易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管理学课程中的很多理论本身难度不大,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基本属于言之有理,一看都懂,但运用起来却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这样的特点也给教学带来一定问题,学生会觉得这些道理不用你说,他也会明白,更何况,学了又能怎么样呢?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我以后有机会运用吗?总之,纯理论的内容势必会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

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课程特点,笔者认为在管理类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课堂设计。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基于现有的理论知识积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管理的认识,同时,还要设计合适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实际运用对管理的认知。

特别是针对大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刚刚结束高中生活,到了大学还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他们虽然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来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在思路和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引领。

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所教的知识能转化为能力。很多课程都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有时一门课可能就是一个专业,如我们这里讨论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高校就是一个专业。

三、TBD模式介绍与运用

课程设计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需要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需要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所述的“TBD”教学模式即是指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方法—实践—执行”三步教与学的活动程序。

首先,T(Theory & Methodology)——理论与方法论部分

任何一门新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建立对陌生领域的概念、定义以及对基本的流程和要素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后续的执行在“共同语义库”的环境下进行。比如,开始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弄清楚相关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有哪些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具体的步骤和内容?如何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招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简单的绩效薪酬的设计?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对基本理论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该课程设计的第一部分是教师的理论讲解。

其次,B(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部分

最佳实践内容的选取,是在了解理论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等因素,在最佳实践库中选取相应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完成。在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一个班级可以模拟一个企业,根据人数平均分组,各组负责HRM的一个模块,将每个模块核心的理论内容进行实践操作。例如:

任务一:编制模拟企业3~5年的人力资源规划,要求任务组完成模拟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所属行业、主营产品或服务、企业文化——理念、战略、发展阶段、公司规模等);运用相关理论,给出模拟企业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做SWOT分析)。

任务二:绘制组织结构图;运用所学方法分别作模拟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要把运用方法预测的过程展示出来)并最终展示供需平衡的策略等。

任务三:根据模拟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和相关的职位说明书,给出模拟公司人力资源简单的招聘计划,至少对3个职位进行模拟招聘、甄选(要求不同方法的应用,如角色扮演等方式)并做出录用决策;需要招聘广告、求职简历、面试评价表等的制作;关键是过程的展示。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最后,D(Discussion & to Do)——讨论与执行部分

在第二部分执行的同时,教师与学生要按照每个模拟任务的标准要求对任务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点评。这个过程强调:全员参与,即每次任务的完成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全程参与,即任务与任务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大家在课下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讨。

另外,根据任务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例如,可以辅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而在这些形式的展现过程中,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分工能力等很多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锻炼。

总之,通过“方法—实践—执行”(TBD)三个关键步骤可以有效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汪安梅,女,1974年9月生于安徽省六安市,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自2011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以来,主要讲授课程为“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调研”“ERP沙盘实训”等课程。

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深入浅出地讲解,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进行举例说明。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和学的过程中来。强调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

2013~2014学年我参加了复旦大学的访学项目和上海市教委组织的强师工程培训,期间无论是在学科知识的拓展上还是教学能力的提升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