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渊明爱生有方

陶渊明爱生有方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渊明退归田园隐居后,有不少读书少年向他求教。陶渊明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他想责备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学问时竟想找捷径。陶渊明又把少年带到溪边的大磨石前问道:“你看看那块石头,那磨损的马鞍一样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退归田园隐居后,有不少读书少年向他求教。一天,他家里来了位少年,这少年行礼之后非常诚恳地说:“小辈非常敬仰先生的知识,有心向先生讨教读书妙法,望先生指教。”

陶渊明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他想责备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学问时竟想找捷径。转念一想:少年是虚心讨教的,对晚辈应当循循善诱嘛!于是他严肃地说:“年轻人,常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你可理解其中的含义?”

少年听了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陶渊明拉着他走到一块稻田边,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聚精会神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眼睛都酸了,那禾苗却仍然和原来一样不见长高。他失望地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呀!”

陶渊明又把少年带到溪边的大磨石前问道:“你看看那块石头,那磨损的马鞍一样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想一想,说:“不曾见过。”

陶渊明耐心地启发诱导说:“要你看禾苗,是想让你知道,虽然眼睛观察不到,但禾苗的确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的。如同我们做学问,知识的增长也来自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见成效。所以人们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少年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这磨损的刀石是年复一年地磨损才成马鞍形的,不是一天之功。先生,我说的是不是?”

陶渊明赞许地点点头,接着说:“从这磨石,我们可以悟出另一个道理,‘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中断,所学的知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忘掉。”

少年一下子豁然开朗,叩首拜谢道:“多谢先生,小辈明白了,‘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从此再不妄想学习妙法了。”

陶渊明高兴地对少年说:“我给你题个字吧。”挥起大笔写道:

勤学如春起之苗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

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少年恭恭敬敬地接过字幅,一直把它当作对自己勤学苦练的告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