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伦堡与“解冻文学”

爱伦堡与“解冻文学”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伦堡是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基辅一个工程师家庭。191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的中篇小说《解冻》不仅是作家的代表作品,更是前苏联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这在当时万马齐喑的苏联社会是有胆有识的非凡之举,它传达出了苏联政坛及社会全面解冻的声音。此后便涌现出一批“解冻文学”。《解冻》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

爱伦堡(1891~1967)是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基辅一个工程师家庭。191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的中篇小说《解冻》不仅是作家的代表作品,更是前苏联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该小说发表于1956年,以斯大林去世后前苏联国内面临的思想动荡和改革为背景,描写了伏尔加河沿岸一家工厂1953~1954年发生的变化。作品抨击官僚主义,嘲讽势利小人,讴歌高尚纯洁的知识分子。这在当时万马齐喑的苏联社会是有胆有识的非凡之举,它传达出了苏联政坛及社会全面解冻的声音。此后便涌现出一批“解冻文学”。

尽管《解冻》标志着一种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客观地说,《解冻》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写作。在数十年的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文学:一种是主流文学,这种文学被命名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一种是反主流文学,亦可命名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文学,《解冻》当属于后者。无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其特殊意识形态话语是预先给定的前提。这个前提造就了一个与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即一个非市场、非消费一消费社会。《解冻》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这个社会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而逐渐消失了踪影。

在今天这个意识形态日趋多元的世界,我们会觉得《解冻》中的人物有着一种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社会存在本质。他们的爱与恨、乐与忧、拒绝与追求,在我们这些已开始承受市场经济压力的人看来,颇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解冻》所描述的生存状态还是会使我们记起人类还曾经进行过这样一次功过难明的巨大实验。这次实验造就了一种第二世界的文化,当它存在之时,人们感受到了它的深刻缺陷;当它终于解体,人们又意识到后现代社会的不尽如人意。因此,尽管《解冻》中人们对善与美的单纯明快的追求己随着第二世界文化的解体而烟消云散,但阅读《解冻》,不仅是一种温故,而且也可能意味着一种知新。爱伦堡的代表作品还有《巴黎的沦陷》、《暴风雨》《九级浪》和《人·岁月·生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